2023/6/14 11:29:28 阅读:86 发布者:
洪榴名师工作室
5月研修活动
为了响应教育局的号召,积极探索教与学的行为变革,教与研的贯通衔接、教与育的和谐共生,以点带面辐射成员老师所在学校,提升整体研修水平。5月25日,洪榴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走进了常熟市沙家浜中心小学,洪榴导师身体力行,进行现场示范教学与讲座。
“没有不成功的课,只有不真诚的课。”洪校长带着这样的教育教学理念,给大家展示了丰子恺先生的《手指》一课。整堂课简约凝练,意蕴深远,处处透出巧思与智慧,时时淌出真诚与美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位老师。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说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洪校长结合了丰子恺的自画像,以及学过的课文《白鵝》,指出了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为了突出五根栩栩如生、性格迥然的手指,并彰显丰子恺漫画式的语言特色,洪校长特意将课件制作得很简约,黑白分明,一目了然。
在洪校长的引领下,同学们渐入佳境,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后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同学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示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作用,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理解了这段话后,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划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感悟拟人、排比、对比句式的表达效果。接着由扶到放,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了食指的形态和性格特点,进一步体会丰子恺的语言幽默风趣。
课后洪校长安排了小练笔,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写一写五官中的鼻子,尝试使用拟人、排比、对比的手法,为了使学生写作有指向性,洪校长还出示了一篇范文作参考,感受什么是风趣幽默的语言。最后,还赠与孩子们丰子恺的书,有效地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让孩子在更广阔的文字世界遨游。
示范课结束后,洪校长还给大家做了题为《努力创造幸福的教育》的讲座。她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成长,成长必定是依靠由内而外的生长力量,教师的作用是发现、唤醒并强大这股力量。好的教师应当是研究学问的“学科专家”,研究儿童的“发展专家”。我们要读懂教育、读懂儿童、读懂课堂,要准确定位、要理解教材、要重视板书、要关注朗读、要保持好奇、要思辨同行。努力创造出幸福的教育。
老师们全程参与学习研讨,积极撰写听后感,受益匪浅。
工作室成员评课
洪特的课清新脱俗,无论是板书还是ppt,给人一种极简的感觉,极简中又透露着个性,《手指》这节课语文味足,洪校娓娓道来,聚焦幽默风趣的特点,设计的学习活动呈螺旋上升式,最终上升到“手指”背后的象征人物,整节课思想性拔高,着实意犹未尽。
——练塘小学 钱钰
今天有幸聆听了洪校长的《手指》一课,让我获益匪浅,这是一节聚焦幽默风趣的语言,突显“学”的课堂,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收获:1.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风趣的语言,丰子恺的《手指》是一篇经典的示范。但是,洪校长在教学之前并没有直指丰子恺先生的语言风格,而是回顾所学过的《白鹅》,从文学家、翻译家、画家几个方面说起,出示丰子恺的漫画,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丰满立体的丰子恺形象,为课文的学习打好了基础。2.洪校的生字词教学也是扎扎实实,很有特色。在生字上标好了序号,这样,指名学生读几号字时,任务的指向性就非常明确。难读字、多音字、生字结构的教学指导细致、到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3.任务驱动,让学习自然地发生。每一板块的学习任务都非常明确。如果说归纳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及其语言表达的作用,是在教方法,那么学习描写“食指”的段落就是在练方法,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习得了方法,实现了精读课文的重要学习价值。4.洪校课上强调:幽默风趣的语言,读懂它需要智慧,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在学习了文本内容后,引发学生思考:根据五根手指的特点,说一说想到了生活中的谁?这既是检测学生是否学懂了拇指、食指象征着生活中的不同的人,也为学生提供了言语实践的机会。当学生找得到且说得出,学生就真正学懂了课文。洪校的“润泽”课堂,潜移默化中滋润着学生的学习、成长,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人美的享受。
——报慈小学 谭艳
洪校长的课堂总是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和书卷味。扎实的语文功底,充分挖掘文本内容和课外资源,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角,展现个性化的风采。在学习大拇指和食指的教学环节中,体现了“由扶到放”的理念,习得方法,赏析句子,联系生活,语用训练,敏锐地捕捉学情,顺学而导,巩固了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板书,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参与感,看得见的板书背后是看不见的思维的碰撞,感受到了丰子恺先生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这是一堂让我们受益良多的精彩示范课,我们也将会继续潜心钻研,提升自我。
——报慈小学 邓思源
洪校长的课堂简约凝练,意蕴深远,展现了她语文教学的极致美学。既有指向每一个孩子语文素养提升的大语文格局,又有细致入微的重难点点拨。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与文章内容融为一体,紧紧抓住了每个孩子的心。由浅及深、由扶到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真诚美好!在永远充满好奇心的洪校眼里,万物皆美,她让每一个孩子站在了课堂中央,充分润泽,获得了全方位的成长!
——沙家浜小学 金丽丽
简洁有趣,温情质朴,是丰子恺漫画的特点,也是洪校这节《手指》带给我最大的感受。课堂从儿童立场出发,建构“儿童—语言”的互动关系,简单清晰,又层层推进。教学以学习活动为引领,从探寻文本语言表达特色到连接生活启发学生言语输出,逐步带着孩子往文字深处走。教学一气呵成,简单又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张桥小学 嵇傲萍
洪校的课堂总是这么亲切自然,有情味更有深意。整堂课是“美”的课堂,由里到外都是美的,由己及人也都是美的。学校是美的,老师是美的,课件是美的,不仅如此,洪校还关注学生笔记的线条美、板书的汉字美、还有学生回答站挺的美。整堂课又是“趣”的课堂,从一个好笑的笑话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为今天的课堂奠定了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课堂中又是从文本的语言展开教学,引领着孩子们在文字里走了个来回,充分感受了丰子恺文字里的幽默与智慧。整堂课又是“实”的课堂,实实在在的,扎扎实实的,比如说字词的读音、结构、字义、多音字,学生的难点就是老师要教的内容,以学定教。
——东南实验小学 浦阳丹
洪特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可谓是:“丰”式语言显幽默,趣味课堂智慧多。趣在语言,洪特用一个有趣的笑话就一下子跟班中同学拉近了距离,课堂语言幽默风趣,体现了洪特的亲和力和她的教学艺术。趣在品悟,丰子恺通过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将其特有的幽默风趣表达的淋漓尽致。洪校通过读、思、品、议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劳和食指的灵活。趣在课件,课件匹配文本的风格,洪特在作者介绍环节中配的丰子恺的自画像十分有趣,也让人从这个趣味的自画像中让人感受到丰子恺的简洁柔和、风趣幽默。趣在板书,板书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板书简洁清晰,直观体现文章内容。总之,整节课以孩子为主体,在幽默风趣的教学中“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
——梅李小学 杨敏竹
丰子恺的文章风趣和幽默,这是智慧的体现。洪校长的课堂亦是风趣和幽默,智慧熠熠发光。她带着孩子们有效解读,巧妙引领,两相联结,追求最大关联,促进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以学习主题为引领。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洪校长在学习主题这个“一”上做了这样几件事:1.重视。洪校充分认识到风趣和幽默的语言的智慧表达,发挥了它的航标作用。2.理解。其实丰子恺先生的这篇文章处理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言语之间既是有趣,但又有些难度,洪校带着孩子们一道,紧紧抓住语言魅力,牢牢体会手指特点,进而深深感悟智慧人生。3.串联。第一次,勾连之前学习的课文《白鹅》,走近丰子恺先生,一代大师,幽默、风趣。第二次,用三次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走进课文,加深对学习主题的认识,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三次,延展课后,用摘抄并体会的方式,让整个实践活动浑然一体。
——实验小学 冯洁
“没有不成功的课,只有不真诚的课。”洪校带着这样的理念,给大家展示了《手指》一课。细细听来,我们每一个人无不被课堂的真诚、美好而打动,真是一场收获颇丰的学习之旅。一、一以贯之的幽默。“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这一单元主题引领着课堂的始终。上课之前,洪校以一个笑话开始,感受幽默的同时拉进了与学生的关系;课堂中,在品析五指外形、作用的文字中感受语言的幽默;课堂结束,重新回到那个笑话,让学生留恋洪校这轻松、有趣的课堂。二、无比用心的细节。一张张精挑细选的
、一个个小小的编号,乃至课件的留白、课件翻页的形式,都是洪校精心设计的。为什么这么设计,汇总成一句话,就是指向高效的课堂,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细节之处尽是洪校的用心与智慧。一次学习,一次成长,感谢洪校引领着我们在语文教学之路上不断前行!
——实验小学 陆新辰
5.25日聆听了洪校长的《手指》,现将自己的感受分享如下:1、从学生出发,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洪校长的课,针对不同的素养目标,设计了不同目标的学习活动,如默读、浏览、联想等。通过不同的方式,有的放矢,让学生在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思维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有所收获,达成素养目标。2、关注学生视角,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不管是板书、还是课堂的发言,洪校长坚持让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心,还课于生,让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体验感。3、重视学生能力,注重方法指导。《手指》是一篇风趣幽默的文本,但是极难学习。洪校以外形、作用以及文中的修辞为突破点,让学生在大拇指和食指的学习中,领悟方法,有所习得。总之,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我对这堂课最大、最深刻的感受!
——实验小学 徐晓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洪校执教《手指》,将幽默化作春风,吹进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吹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学生聚焦“风趣幽默”,梳理问题,形成四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从识趣到拾趣。别具匠心的课件流露着洪校的美育理念,美,将根植于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践行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中,这正是语文课堂的魅力。
——实验小学 瞿琪
“听名师一节课,胜独教六年书”。王荣生教授有一句话印在我的脑海里良久:课堂教学的成就,主要不是靠教师在课堂教学现场的发挥,甚至也不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才能,而是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计。从洪校这堂“细水长流”的家常课里,我再一次品读了这句话,尤其在洪校对课堂细节的安排。课堂伊始,她用丰子恺的旧课文和作家的风格引起学生对作者、作品的认识,让人忍不住去再读读这个作家的文字,这是第一层境界;课中,用趣味十足的课堂推进对作者的认识与了解,这是第二层境界;课后,有两个细节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洪校以一把绘有“丰子恺”式的手绘扇和一本作家的书赠给孩子们,以此激发他们深入了解这个作家的风格,品味这个作家的文字,将语文课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这是第三层境界。这层层递进的教育细节看似无痕,却别有一番滋味。而教育细节,则取决于洪校课堂前的精心设计,这样充分、有针对性的设计是“语文味儿”十足的,也是能为学生打好从“学一篇到一本”的精神底色的。
——塔前小学 钱红
洪校的课大气而又细腻,课堂由一系列立足素养的语文学习活动组成,引导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认识作者,梳理生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扎扎实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学习活动的设计,我更为洪校独特的教学风格折服。课堂上,她的心中装着学生,眼中盯着学生,将儿童放在第一位;她不是追求教科书知识的传授效率,更关注的是课堂中学生公平且有质量地学习成长。我想,这是源于她对学生深切的爱。
——实验小学 密亚萍
听一堂好课,如听一首好曲,于境高远处叹意犹未尽。洪校执教的《手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感受”。学习完洪校的这堂课例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智中藏趣,趣里隐智”这八个字。洪校的智慧在作者介绍的巧构中。丰子恺先生的文章就如同他的画作一样清简又风趣,带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大人能看得,小孩也能读得。就是这样一位大家,在洪校的一画,一介,一拨中人物形象变得丰满起来,特别是人物照片和自画像的展现,将丰子恺先生的人趣、画趣呈现在了学生面前。画如人,文如人,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欣赏漫画自画像也是为单元习作的学习做铺垫。洪校的智慧在教师语言表达的贴合上。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幽默风趣的语言既是智慧的,又是活泼的。洪校不管在课前谈话中,还是课堂交流时的评价语都闪现着幽默风趣,智慧的光芒。比如在课前谈话中,用一则笑话拉进了师生的关系,为课文的学习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洪校的智慧在字词教学的巧思里。在教学生字时,给每个生字都上标上了序号,遇到难读的字,一下子就能报出号码,迅速巩固。洪校还通过一个个方框,让学生掌握生字的构造方式。
——报慈小学 薄斐琼
整节课扎实有效,虽然是特级教师的课,但并不显得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既有教学活动的清晰体现,又不给人刻意之感。课上,洪特尊重学生,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丰子恺写作的秘诀。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使语言生动风趣的效果,写每个手指时先写外形再写作用的方法等,目的直指“为鼻子一段话”的拓展练习。在洪特如沐春风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不仅习得了知识和技能,也在情感上对像大拇指食指一类的人物产生了敬佩,更让师生之间五分熟的关系在一节课后变得十分熟,这不仅是洪特的出色的教学艺术使然,更是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在!
——星城小学 徐琳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老师能用好这个例子,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品质都会得以提升。在洪校执教的《手指》一课中,她紧扣语文要素,带领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和魅力,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整堂课,从确定多元的言语实践内容,到设计丰富的言语实践形式,再到精准的言语实践评价,洪校带领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思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升思维品质,所以,这一堂课不仅仅是“教语文”的良好示范,更是“教思维”的良好示范。
——启文小学 张颖
结语:
我们要像导师一样永远怀着一颗好奇心,发现美,创造美;永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喜欢呵护每一个孩童;永远热爱语文,努力把教学的美发挥到极致。
转自:“常熟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