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花开夏初时,同心掬得满庭芳 ——武进区杨丽名教师工作室第十八次活动
2023/5/31 10:30:30 阅读:67 发布者:
教研花开夏初时
同心掬得满庭芳
— 武进区杨丽名教师工作室第十八次活动 —
春归万物生,花开夏初时,为有效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落地,提高“双减”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发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5月24日,武进区杨丽名教师工作室成员齐聚武进区夏溪小学,围绕“任务群视角下的思辨阅读与创意表达”展开教研之旅。
课堂教学篇
践行课标新理念,构建课堂新样态
武进区夏溪小学的朱燕红老师执教了六年级的《表里的生物》一课。朱老师的教学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首先利用预习单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再借用表格带学生梳理作者的观点及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罗列的具体事例,最后结合课后习题品读语句体会人物特点。课堂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交流讨论”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武进区学府小学的周纳老师执教了三年级的《海底世界》一课。周老师一开始就以“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又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带学生梳理了文章脉络,落实了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周老师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搭桥梁,整堂课轻松愉悦,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课堂显得其乐融融。
交流总结篇
交流探索促提升,高位引领明方向
课后,名师工作室成员们一同聆听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
交流互鉴,拾级而上。接着,工作室成员们进行评课议课,对两位老师的展示课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
孙琴惠:周老师亲和活泼,贴近孩子,课堂氛围极好。在字词教学方面,周老师也较为扎实有效,例如开头导入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些词语,课堂中“窃”子的教学。在语言训练中,周老师播放了一些声音让孩子们说说像什么。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将补充习题结合到课堂来讲授,即讲即练,效率高。但是不足的是,两个生字的教学不够扎实,没有让他们在习字册上写一写,评一评。
俞瑛: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非常受启发。朱老师借助三个活动,层层推进教学,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悟,进而有所得。周老师的课堂童趣盎然,通过巧理文脉、巧学字词、巧用习题,给我们呈现了一堂“30+10”讲练一体化全新的课堂。
刘洁:周老师上课有自己的章法,特别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一看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课堂的亮点是讲练结合,学促进练,练巩固学,建议可以再多加入一些丰富的小游戏作为课文生词的练习方式。朱老师的课堂由三个活动驱动课堂教学,也是建立在任务群视域下的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活动与活动有关联,层层推进,紧扣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建议在活动一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到作者选取的事例是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这样更能论证自己的观点。
朱雯:朱老师以任务驱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三个活动设计关联度高,活动一紧扣学习课文如何用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一语文要素,探寻思维和表达的密钥;活动二着力于研究“我”的形象,迁移运用有理有据的表达方式;活动三从课内走向生活,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文本取舍大胆,推进有策略,是一节给我们带来思考和借鉴意义的语文课。
魏雯:周老师和朱老师的课堂都有各自的风格,有许多课堂细节值得学习。周老师的课堂是激情昂扬的,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安排脉络清晰,生字教学有的放矢,习题练习恰如其分,让孩子们置身于海底世界的同时,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更好地实现了“30+10”的课堂新理念。朱老师的课堂是娓娓道来的,紧扣生活实际,让孩子们从生活出发,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朱老师的教学设计更是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以及本文的课后习题,每一环节层层递进,借助预习单以及主问题由扶到放,让孩子们发现作者的表达逻辑。
工作室的领衔人杨丽校长对两堂课进行了简单点评,表扬了两位老师都能关注到学生文学知识的习得、课堂与生活的勾连、教学情境的设定,并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巩固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同时杨丽校长强调,所有工作室的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讲练一体化,提高课堂效率。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本次活动通过思维的碰撞,激起了智慧的火花;经过名师的指引,点亮了未来的道路。相信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会带着学习收获,在实践中学习,在思考中探索,做到知行合一,笃行致远。
转自:“湖塘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