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看常态,教研促发展——丰城市实验小学每周语文听课日活动
2023/5/25 16:58:00 阅读:89 发布者:
孟夏草长
夏天 美好的季节
孟夏草长,花开五月,万物竞茂,于斯为盛。2023年5月24日,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给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平台,实验小学“每周听课日”活动如期举行。
一年级徐艳老师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是篇幅较长的一篇课文,徐老师抓住了文章的重点段落——第3、4、5段,这三个段落构段方式一样,采用扶放结合的形式,重点指导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通过变换角色的形式,让学生进入角色,相互对话。在读中,孩子们感悟到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有着不同的作用。
二年级徐志佳老师执教的《青蛙卖泥塘》是一则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美是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徐老师在教学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读代讲,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故事里人物的情感变化及情节的发展。
二年级邹华琴老师执教的是一篇神话故事——《羿射九日》。学生兴趣浓厚,在教学设计中,邹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紧紧围绕羿射九日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是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课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质疑,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邹老师借助一些视频和动画,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神奇有趣,同时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年级陈美凤老师教学的是课文《漏》。陈老师首先解释“漏”的意思,接下来请学生们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根据课后习题三的提示,请学生们自己复述故事,锻炼复述故事的能力。
四年级鄢爱红老师执教的第八单元的编写故事类习作——《故事新编》。鄢老师在深度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了四大学习活动:预想结局,推想情节;编写情节,塑造人物;范文引路,学习构篇;运用方法,挑战创编。
鄢老师的习作教学依托情节图构思创作故事语境,结合图示化的教学,使新编故事的整个思维过程充分显露,既降低了写作难度,也渗透了布局谋篇的方法。另外,整个教学以富有趣味和挑战的学习活动组成,学生充分参与,在想象、写作、评价、修改等过程中,实现了从读到写的延展,实现了语言与思维的并进。
五年级何丹老师执教的是《手指》一文,整节课紧扣教学目标,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的环节,省去了很多教师传授、讲解的过程,通过几个大问题串联起一节课,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有目的地进行活动,进行自主或者是合作的探究。何老师给了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思考后的成果,并在其中加以引导,真正做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
六年级涂小云老师执教的是《江上渔者》,这首古诗是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名作。全诗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涂老师在教学中为了能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中所蕴涵的意境,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诵读古诗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欣赏古诗的美。启发想象悟诗情,教师运用多种手段着力营造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用音乐配合诵吟,用想象再现情境。抓住关键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理解、感受渔民的危险和艰辛。丰富的课外拓展加深诗情的理解。
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
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教研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一辈子的事情,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在这条路上摸索前进。相信在以研促教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不断地凝聚智慧,积攒经验,打造出更多的魅力课堂!
转自:“丰城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