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大单元 深研学历案——记乐清市小学数学数与运算学历案设计专题研讨活动
2023/5/25 16:53:45 阅读:60 发布者:
立足大单元
深研学历案
春意藏,夏初长,风吹人间草木香。5月19日,乐清市小学数学数与运算学历案设计专题研讨活动在乐清市实验小学滨海校区举行,本次活动分上午场和下午场。
上午场
01
来自柳市镇第二小学的杨梦青老师携手三(7)班的学生带来示范课《小数的初步认识》。杨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文具价格为情境引入教学,在读一读、说一说等活动中,学习小数的读写法,初步认识小数在货币情境下的含义。接着通过画一画、想一想两个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0.1元和1元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交流与反馈中,发现“1元就是10个0.1元”、“1元是0.1元的10倍”、“0.1元是1元的十分之一”。然后在0.1的基础上,表示出比1小的一位小数,感悟“数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并继续累加得到比1大的一位小数。最后在不同单位的转化中,再次体会小数的现实含义。杨老师的课清新自然,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一步步感知小数的意义。
02
来自永嘉县岩头镇港头学校的徐海敏老师继续携手三(7)班学生带来示范课——《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徐老师先让学生在同长的线段中表示出0.1分米、0.2分米、二分之一分米、十分之一分米,并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其中的联系,两两对比,交流讨论0.1分米与十分之一分米、0.1分米与0.2分米以及0.2分米与二分之一分米的关系,并在长度单位的情境下归纳总结十进分数与一位小数的关系“零点几分米就是十分之几分米”,勾联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接着在挑选线段的环节中通过说一说、拨一拨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位值思想,感受小数和整数计数方法的一致性。徐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台上台下时不时传来阵阵欢笑。
03
温州市临江小学的姜佳妤老师作观点汇报《HPM视角下的小数单元知识本质理解》。姜老师向老师们阐述小数的产生和小数的发展历史,她指出,小学数学教师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指导数学教学。
温州市建设小学的陈洁老师作观点汇报《小数的认识整体单元纵向教材分析和教学启示》。陈老师对人教版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通过挖掘数的一致性,来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温州市百里路小学朱国涛老师作观点汇报《小数的认识整体单元横向教材分析和教学启示》。朱老师通过梳理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比分析不同版本的小数与分数教学的路径安排。
温州市新田园小学徐淳淳老师作观点汇报《三下“小数初步认识”学情调研与教学设计分析》。徐老师对两次示范课前进行的学情调研进行了阐述,以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用心、用情,老师们收获满满。
下午场
01
温州市建设小学王婷婷老师从教材编排、学情调研、研究启示和教学建议四个方面解读四下“小数的加减法”。王老师纵向呈现了“数的认识”的编排,分析前后知识的关联,确定了本课所处的地位。借用solo理论把小数的加减法算理的理解分成四个水平层次,并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占比及思维表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基于以上的两方面分析,王老师还提出了在教学中,要重组教材,沟通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悟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平阳县昆阳镇实验小学金松老师分享《“小数初步认识”单元素养作业设计》。“儿童友好”贯穿整个单元素养作业,通过“我会理小数”、“我会画小数”、“我会数小数”,“我会用小数”这四个板块,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科知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关键能力的提升。
02
永嘉县罗东小学潘颖影老师与三(8)班的学生一起探究“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与加减法"。通过用数学的眼光看“5.6分米”,首先唤醒学生原有的小数认识。接着放手给学生探究,四条彩带谁长?谁短?长多少?在不断的对比交流中,学生明白了当计数单位相同时,只要比较计数单位的个数,沟通小数和整数大小比较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了相同的计数单位,才可以直接相加减,突出了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03
温州市双屿小学施优艳老师带领四(5)班的同学们走进鹿城的九座山,4.23加1.4怎么算?学生借助元角分的生活经验、直观的方格图以及半抽象的计数器,发现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时,要做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其本质是因为只有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再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练习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最后通过一道开放题“把遗漏的地方补回去,使竖式成立”,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04
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去进行单元教学的设计,温州市名师夏明燕老师分享了这样的一条教学路径,在始终坚持新课标引领的前提下,在学生认知路径和知识本质逻辑的探索中引发对关键问题的思考,由此在这些关键问题的驱动下推进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夏明燕老师分享了这条教研路径,他们团队是怎么走的,在不断地追问与自我追问中,他们越走越明晰,学生越学越深入,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单元教学设计的新范式。
05
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叶兴福老师首先对夏明燕老师及其优秀的团队表示感谢,并高度肯定了这一天的活动,很好地示范了关键问题驱动下的学历案设计。他强调教学要全面了解学生,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突出学生学习的经历。叶老师的点评与总结,让老师们获得了很多启示,进一步促使大家不断反思、前行。
学无止境,
教无止境,
研无止境。
转自:“乐清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