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12 16:05:36 阅读:173 发布者:
来源 | 文章系投稿
作者 | 金宇佳
引言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表现性活动适用于具有动态性、创造性的高认知水平的活动,切合语文课程特点,可广泛运用于听说读写做等活动,实现语文课程的本质和价值的回归。本文结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课例,探索以表现性活动引领的初中语文大单元课程设计思路。
01
单元概述
语文新编教材在八九年级新增四个专门的“活动探究”单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其中之一。
就语文学科来说,“表现性活动”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指听说读写做等狭义的活动;二是指大语文活动,即倾向于“第二课堂”的活动。活动探究单元强调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相应能力,属于大语文活动。
02
以表现性活动引领的教学目标叙写
钟启泉、崔允漷主编的《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提出表现性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其“复制水平”的有:从事、做、说、画、写、表演、模仿、表达、演唱、展示、复述等;“创作水平”的有:设计、制作、描绘、涂饰、折叠、编织、雕塑、拓印、收藏、表演、编演、编写、编曲、扮演、创作等。这为我们理解“表现性活动”提供了路径。
八下语文第四单元以演讲为线索串联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在学习行为中,既有复制水平的内容,也有创作水平的内容,具有综合实践特色。而表现性活动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基本由两部分构成,即表现性活动+活动要求。因此,我们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活动任务,设置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课文及相关背景资料等方式,把握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语言风格,体会演讲者的情感态度,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培养学术探究精神,提升民族认同感。
2.通过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等方式,掌握演讲词写作的具体技巧,提升思维能力,学习撰写演讲稿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经验。
3.通过阅读、观看演讲视频等方式学习公开演讲的表达技巧,运用之前的学习成果,学以致用,展示自己的演讲风采,提高在公开场合的表达能力。
在该单元目标叙写中,以表现性活动为引领,以活动要求为基准,达成过程性结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03
单元任务及表现性活动设计
何谓“表现性活动 ”,学界还缺乏公认的解释。格兰特·威金斯《教育性评价》一书列举了智力表现的种类,可为我们理解表现性活动提供参考,见表1:
口头
演讲、 背诵、 扮演、 报告、 模拟、 劝告、 提议、 讨论、 指挥、 辩论
书面
短文/分析、 描述、 诗歌、 书信、 讲稿、 日志、 评论、 提议、 法律/政策、 叙述、 报告、 计划
展示
演示、 艺术的表现媒介、 艺术的视觉媒介、 图解/图表/表格、 电子媒介 、 广告、 展览、 模型、 蓝图
(表1 智力表现的种类)
八下第四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其特色在于“活动”。演讲是本单元的重要活动,也是检验阅读、写作的重要窗口,所以课程设计最终要落实到演讲实践活动上来,提升学生在公开场合的表达能力。
在此理念下,本单元设计了“学演讲,展风采”的大任务,在此之下设计了“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和“举办演讲比赛”三个子任务,进行多层次学习,每一个子任务由关键的表现性活动进行引领,最终达成学习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演讲不仅局限于口头表达这一层次,更与书面表达和表现展示相结合。具体可见下面的单元任务及活动结构图。
本单元学习大致按照以下活动流程开展:阅读课文演讲词→结合资料多维度解读演讲词→模拟演讲深入体会演讲词→从参考话题中自选讨论→运用所学技巧撰写演讲稿→基于演讲稿进行班级演讲比赛→总结和反思本单元所学。
(单元任务及活动结构图)
在整个大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重视演讲的口语表达属性,落实了“张口说”的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表现性活动需要体现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该课程设计中,除了与演讲密切相关的口头表达活动以外,还通过学习任务的形式设计了表现性活动,让学生对于演讲的学习成果可视化。如学习卡片、自我评价、演讲比赛参与任务等。见下图。
(学习任务单样例)
除此之外,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演讲这种文体形式,该课程设计还补充了相应的拓展资料,包括拓展阅读文本及多媒体影音资料。
05
与表现性活动相应的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为核心素养提供基本依据,其中,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
与“表现性活动”相应的学习效果评估是“表现性评价”。“学演讲,展风采”的大单元课例将 “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贯穿整个课程,在活动设计的同时进行评价设计,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与表现性教学目标相统一,本单元的教学评价的叙写方式为“表现性活动+活动要求+评分规则”。
在表现性活动中,除了教师评价以外,加入学生自评与互评,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对所学内容的反思与理解。下表为“教一学一评”一体化设计节选。
(教学评设计节选)
06
课程设计数字化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可以了解到“活动”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为此,该课例在TeacherIn平台进行“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将表现性活动完美呈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课程资源进行数字化升级,与各位教师共享。
转自:“中小学老师参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