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9 14:53:33 阅读:137 发布者:
第7讲:未获得资助最大的问题在于立项依据不充分
评审专家lanlvzhilian老师
研究基础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申请是否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本子质量。
目前大部分申请书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立项依据不充分。
表现在泛泛而谈,逻辑性差,难以突出重点。
所谓的重点,就是为什么选择该题目,与以往研究的差别,有何优势,特色。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也多是泛泛而谈,对自己项目拟采取的方法、数据等只是一提,未详细阐明为什么选择此方法,此方法相关的研究有哪些?此方法的优势在哪里?
立项依据简单的逻辑应该为:有什么问题?别人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不足?我准备怎么做?可行性如何?等等。
根据上述分析,入门级与华山论剑级别的申请人之间的差距在于能否把话说清楚,其实是一个写作功力的PK,大多数的申请人不管承认与否,其实这就是事实。
一份本子行不行,研究内容有专业性,但是通常不会到这个程度,也就是说没有到华山论剑高度的PK,大家拼的可能就是写作水平。
立项依据到底该如何写?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这里综合以前分享的文章在此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希望对参加今年申请的自然基金的朋友有所帮助。
1、字数多不代表能把要做的研究说清楚,往往是写的越多,越说不清楚,还很容易造成函评专家的困惑,不知道申请人到底想说明什么,直到看完立项依据最后一段表明心迹的话才明白原来要做这个!但是前文的阐述和申请人要做的工作有啥关系呢?
所以,这里建议结构一定要严谨、聚焦,这个是青年基金项目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贪大求全,唯恐函评专家说自己文献调研不全面,这个是没有必要的!
2、函评专家真正感兴趣的是申请人想怎么做?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人通常都是从自己的博士论文工作入手,这样做的原因是上手快,有研究基础,而且经过研究生阶段的积累能把学位论文工作的核心问题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这个积累包括参加学术会议作报告、小组讨论、撰写小论文、大论文、创新点的讨论等。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请是新生事物,写起来是另外一种体验,不好写,不知道怎么写才能获得资助!
但是,大家对新生事物或者新的问题的认知和解决都是基于自己以往的经验,也是通过自己已经获得知识和本领解决未知的问题。因此,对于自然基金立项依据的撰写就可能来自于对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经验。我们知道学位论文和基金申请书的立项依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的撰写有可能会把几十篇上百篇的文献都贴上去,需要对研究领域涉及林林总总的问题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可以。而后者则不然,函评专家并不需要对研究领域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写得越多越容易发散,影响了函评专家急切想知道申请人想怎么做?
申请书的灵魂,就是申请人准备怎么做的思路或者想法!通篇立项依据其实是为这个思路或者想法找依据,行不行?能不能做?能否解决问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篇东拼西凑的复制黏贴拷贝的文字,且多又长,还绕来绕去,不得要领,难得其门而入的立项依据,实在引不起读者的兴趣,更别提引起函评专家的共鸣了!
3、对为什么要做的原因写得过于简单,很难以理服人!有些朋友反映,正文这块都18000字了,远远超过了立项依据和研究内容的8000字以下的建议!这些申请书,朋友们可以自检一下。十有八九都是国内外研究进展占了大量的篇幅,或者是研究背景和意义太多,有时候光引用红头文件都好几段呢。从国际组织到国内学会协会,从西方国家政府到我国政府,从基础研究到卡脖子,等等。有位朋友说研究背景写了3页,怎么降都降不下来啊!
但是,写到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则语焉不详!有些则过于生硬,比如写到:某教授提出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这样写的话并不能说服函评专家资助自己的研究(跟踪热点、跟风研究、验证他人的研究或者重复他人的研究)!或者写到:在某方面的研究很少有人关注,综上所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申请人拟以......为对象,开展......研究。这样的写法通常会被一棒子打死,前文说了那么多,现在则说和前述没有任何关系的研究,而且说明很少有人关注就能说服专家支持自己?有可能是不值得研究、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人研究过了这二三十年没有人再研究了,因此,很少有人研究≠我要研究您要支持我,该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我要研究您要支持我,这方面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要研究您得支持我!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要研究您得支持我!
4、大家都是颜值控,建议立项依据要瘦身!怎么做这里给大家一个方法:删掉一段话看看是否影响对想要表达的思想的理解,如果不影响理解申请人中心思想的传递,那就删!每段话里找关键词,把描述性的修饰语或者限定词试着删掉,看看是否影响整体意思的表述,如果不影响则直接删,不要舍不得!
5、申请书的逻辑能帮助我们很容易说服函评专家资助我们的研究。对于每句话反问一下为什么?就能知道是否存在逻辑对应关系!比如:张三做了什么研究,可以问问自己,ta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对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启发或者能否支持自己的研究?这样既能省篇幅,阅读起来越能酣畅淋漓!立项依据的逻辑很简单:本研究领域内有很多问题,在撰写本子之前想好,我想解决哪个问题(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有什么后果(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别人是怎么解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我准备怎么解决(整个本子的灵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是啥(研究内容)?如何实操(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行不行(可行性)?通过研究能怎么样(预期研究成果)?计划进度咋样?
6、如何内化,在申请书中体现看到的、听到的经验体会,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的!看到本文的朋友们加油加油!
预祝成功!
转自:“天天老师说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