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31 13:48:15 阅读:192 发布者:
NSFC项目指南在“科学部资助领域和注意事项”部分明确提出了各学科资助范围、优先资助领域和不予受理的内容。
部分学科在指南上明确的提出了不予受理内容,这些雷区千万别去踩。 其中生命科学部就具体说明了学科资助范围和不予受理的内容,而且这其中设计到与植物科学研究的相当一部分,需要大家仔细阅读后再申请项目!
农学基础与作物学(C13)
农学基础与作物学学科主要资助以农作物及其生长环境为研究对象,瞄准国家农业重大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具有明显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为主的科学问题属性特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强化农作物种业基础研究,本学科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包括,作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作物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理,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与方法,作物及其生长环境信息高效感知,作物产量潜力挖掘、品质提升与资源高效利用的栽培生理机制及配套的种植制度等。
从 2022 年度项目申请情况来看,聚焦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凝练科学问题的项目有所增加,围绕作物生产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明显。申请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①在农学基础领域,不少项目缺乏把农业信息学、农艺农机学、农业生物系统工程学与农业生物学问题有机结合,科学问题和应用目标不明确:
②部分项目注重跟踪国际研究热点,但与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基础研究支撑实际应用的能力不强:
③以测序为基础的作物基因组和基因功能研究项目较多,但针对调控性状的关键调控基因及其自然变异在作物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不够;
④部分项目前期基础较弱,研究工作系统性和延续性不强,不能长期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⑤部分申请书撰写不严谨、不规范,特别是代表性研究成果相关信息不准确。
本学科鼓励申请人从我国农业生产实际中凝练科学问题;鼓励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技术与作物生产紧密结合开展交叉研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关注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农艺性状研究:鼓励围绕作物丰产优质、轻简宜机、资源高效以及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作物栽培与耕作制度研究。
本学科在农学基础研究领域(申请代码 C1301、C1302和 C1303),开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应注重与农业生物学问题有机结合,不受理单纯以农业机械、农业物料、设施环境为科学问题或主要研究内容的申请:农业生物系统工程学领域(申请代码 C1303)不受理以畜禽、水产等农业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申请。在作物学研究领域(申请代码 C1304~C1312),应以农作物为研究对象,不受理以园艺作物、林木、牧草与草坪草、药用植物与中药材、模式植物拟南芥等为研究对象的申请。
农业环境与园艺科学处
农业环境与园艺科学处的资助范围包括植物保护学、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两个学科。
植物保护学(C14)
植物保护学是研究作物病、虫、草、鼠害等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成灾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建立有害生物绿色防治策略的学科。植物保护学的研究要面向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需求,资助范围包括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田草害、农田鼠害及其他有害生物、植物化学保护、生物防治、植物保护新技术、作物与生物因子互作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植物保护学发展趋势是利用现代生物学理论、技术与大数据,深人揭示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及灾变规律和作物抵御有害生物的机理;综合运用植物保护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绿色增效的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理论和技术体系。
2022 年度本学科项目申请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①选题未能更好地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
②部分申请项目创新性不够突出;
③部分申请项目科学问题凝练不够准确,研究内容重点不突出;
④少数申请书撰写不够规范和严谨。
2023 年度,本学科在研究内容上,鼓励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研究农作物有害生物成灾与演变机制、农作物有害生物抗性基因挖掘及其调控、农作物-有害生物-环境的互作机理、农作物有害生物分子靶标挖掘、绿色农药创制与科学使用、有害生物绿色可持续综合防控:注重结合我国农作物不同产区生态特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粮食有效供给、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带来的植物保护学新问题。在研究手段上,鼓励新技术与传统研究方法、实验室研究与田间试验相结合,优先支持创新性强、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工作积累的研究项目。鼓励以解决植物保护学问题为目标的交叉学科项目,支持学科新生长点的研究项目,扶持农田鼠害、农田草害研究领域的项目,促进植物保护学各方向的协调发展。
本学科项目申请应注重以农作物有害生物为研究对象,以防治或控制有害生物危害。为研究目标,否则不属于本学科资助范围。本学科不受理以林木与模式生物(拟南芥、果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项目申请。
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C15)
本学科包括园艺学和植物营养学两个研究领域,园艺学是研究园艺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与生理、设施园艺以及采后品质调控的学科。园艺学的资助范围包括果树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茶学、采后生物学、食用真菌学和设施园艺学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我国在园艺作物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园艺作物产品器官发育与成熟、品质形成与调控、逆境应答与适应机理、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挖掘与功能解析以及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的营养基础以及肥料与养分管理的学科。植物营养学的资助范围包括植物营养基础、养分循环、肥料与施肥、养分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近几年,我国在植物营养遗传机制、土壤-植物系统氮磷循环与高效利用、新型肥料创制与施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2022 年度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项目申请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根据我国生产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提出和凝练的科学问题不够;跟踪性研究较多,创新性和系统性不足,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研究缺乏。园艺学项目申请存在的问题为:一些项目过度依赖高通量组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对研究数据的生物学意义挖掘不够,与园艺生物学问题的关联不紧密:品质研究不够全面深人:园艺作物与环境互作的相关研究有待加强。植物营养学项目申请存在的问题为:养分协同优化研究不足;绿色新型肥料研究偏少;经济作物的植物营养研究有待加强;水肥耦合机制与养分利用效率研究偏少。
2023 年度,本学科将继续围绕学科前沿问题和产业发展需求,凝练和提出科学问题,优先支持创新性、系统性和特色性研究。园艺学继续支持以园艺作物绿色优质高效的品种创制、栽培技术创新以及采后品质保持为目标的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扶持野生和。地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注重品质性状多样化及提升、园艺作物与环境互作的研究;鼓励与园艺生产密切相关且能指导生产的应用基础研究。植物营养学支持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并重研究;积极扶持“肥料与施肥”和“养分管理”领域的项目;鼓励开展绿色新型肥料、土壤-生物互作、污染减排等与产业需求有关的应用基础研究,促进植物营养学各方向的均衡协调发展。
本学科不受理以林木及拟南芥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及偏重医学健康研究的项目申请。
生物学一处
植物学(C02)
植物学学科以聚焦世界前沿为目标,立足国家需求为导向,资助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研究。研究方向涉及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发生与进化、植物光合与固氮、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与代谢、植物与环境互作、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物质、植物生殖与发育、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植物化学,以及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等。
从近年来植物学学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看,植物学各分支学科间发展不平衡,植物系统发生、植物生长发育、植物与环境互作等研究领域申请数量相对较多。古植物学、植物业生与固氧、矿质元素与化谢、有机物合成与运输、水生/湿地植物与资源等研究领域申请数量相对较少,鼓励有相关基础的研究人员申请。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创新性。
植物学学科关注植物自然变异与演化机制、植物的环境适应机制、植物生命过程与功能模拟,鼓励申请人在植物系统与演化、引种和植物种质保护、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植物重要性状的分子基础、植物之间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领域和方向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2023 年度本学科将继续加强对植物分类学及生物地理学项目的支持,尤其加强对青年分类学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申请人开展世界性的科属修订、关键地区和特殊生境植物多样性研究,鼓励植物分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本学科积极鼓励植物学与数学、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以及大数据与人下智能等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鼓励对进化位置重要的新模式植物以及特殊的生物学现象进行探索研究。为了充分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养,鼓励边远地区和科技欠发达地区的申请人与相关优势单位和群体开展合作研究。
特别提醒申请人注意:
(1)植物与环境互作申请代码(C0205)下可受理植物共生互作申请,但不受理农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栽培相关研究的申请。
(2)植物化学申请代码(C0209)下鼓励对植物中重要化学成分的深入挖掘及功能研究,但不受理主要研究内容为植物化学成分的药理学研究、结构修饰或合成研究的申请。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转自:“iPlants”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