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定生死,80%申请人都忽略国自然摘要的重要性
2025/4/1 16:35:11 阅读:73 发布者:
每年国自然放榜后,总有人扼腕叹息:“明明研究基础扎实,却屡次被刷?”殊不知,80%的标书在摘要环节就已“隐性淘汰”。
根据国自然基金委的调查发现一半的函评专家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这说明很大一部分的专家在看标书的时候是没有精力和时间去阅读标书的全文的。而摘要是标书的核心要素,往往是评审专家首先关注和评估的重要环节。
400字浓缩30万经费的生死线,如何用“学术高密度语言”征服评审?本文拆解资深专家不愿透露的摘要写作底层逻辑,助你抢占2025申报先机!
国自然标书的摘要是直接在系统网站上填写的,所以各位申请人提前在文档中先写好,内容要尽可能表述清楚,切忌空谈,此外字符要在400以内,一定注意是字符不是字数,超过这个字符数是无法在系统中填入的。
那一份好的摘要应该是怎么展开的呢?
小V总结了很多中标标书的摘要写法,发现中标标书一般按照下面的模板来展开:
研究背景和进展:一般用1-2句话交代项目的研究背景和进展,比如研究的临床问题。
待解决问题:一般1句话,以XXX尚不清楚/亟待解决/尚需揭示等结束。
研究基础:一般1-2句话,本课题组/我们/项目组前期发现(1)XXX, (2)XXX,(3)XXX。这里简要综述结论即可。
科学假说:一般1句话,因此我们提出假说:XXX。
拟开展研究:一般2句话(较长),课题组拟利用XXX技术/模型研究XXX的关系/主题。
.研究意义:最后结尾1句话,将为解决XXX问题开阔新思路/提供理论依据/提供新线索/新途径等等。
主要围绕研究方法、内容、目标、科学意义展开,如:
**(疾病)目前……,具体机制不明确,必要时可加上“在已取得……基础上,对……关键问题,进行……”。用……技术(方法/手段)进行……研究,探索/证明……问题,对阐明……机制/揭示……意义,为……奠定基础/提供……思路
国自然摘要本质是“学术剧本杀”——用400字设计让评审欲罢不能的推理线索。记住:在数万份标书中,只有那些既能展现“稳扎稳打”的功底,又敢亮出“颠覆性锋芒”的摘要,才能杀出重围。距离申报截止还有7天,现在动手优化摘要,或许就是你拿下“学术通行证”的关键转折点!
转自小V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