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标题的拟制技巧
2024/10/9 10:27:05 阅读:148 发布者:
包括国家社科在内的基金项目,普遍要求课题标题简洁规范。然而,不少申报人拟制的课题标题臃肿繁琐,不够简洁。那么,简洁规范的课题标题到底如何拟制?为此,我们围绕不久前公示的2024国家社科立项名单,归纳出五种拟制方式。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用“一级主题+二级主题”概括研究问题
从规范性角度说,课题标题必须体现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等基本要素。但是,如果仅按部就班地依次用几个字表达上述基本要素,那么,拟制出的课题标题往往字数很多,显得很长。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把标题基本要素进行压缩、整合。典型做法,就是用“一级主题+二级主题”概括研究问题。它说的是,标题里的“主题”既是研究主题,同时也是研究问题。这里的“主题”,特指“一级主题+二级主题”。一级主题是指课题的大主题,二级主题是对一级主题的进一步缩小。因为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聚焦,加上课题问题往往相对宽泛,所以二级主题可以视为研究问题。课题标题三要素整合为二要素,标题字数自然更少。
比如,《法国马克思主义身体理论研究》这个课题,一级主题是“法国马克思主义”,二级主题是“身体理论”。这里“身体理论”特指“法国马克思主义”里的“身体理论”,而不是别的什么思想流派里的身体理论。加上“马克思主义身体理论”这个主题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创新性,主题已经创新的情况下,研究主题具体是什么就不重要了。因此,“身体理论”这个二级主题,可以视为这个课题的研究问题。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合二为一,课题标题自然就很简洁。类似的课题标题,还有《齐泽克主体贫困思想研究》《政治学学科思想研究》等,大家可自行分析,我们不再一一展开。
二、多用“词组”精炼研究问题
众所周知,研究问题是课题标题的主体部分。标题不简洁,往往跟研究问题概括不到位有关。如果有办法精炼研究问题,那么,最终拟制出的课题标题就会简明规范得多。这个道理并不难懂。难的是,到底如何精炼研究问题。这里给大家提供的建议是,能用“词组”就不用句子去概括研究问题,能用一个词语就不用多个词语去概括研究问题。词组比句子要短,一个词比多个词要短。使用“词组”呈现研究问题,可以让课题标题更简洁。
比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与“机器换人”现象研究》这个课题,里面的“机器换人”就是对研究问题的精炼。它表达的是,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或者智能系统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上述做法有历史必然性,但也引发了一些社会和经济问题。这个课题就是要研究这个问题。而“机器换人”只用4个字,就完全覆盖了前面这几句话的意思。再如,《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西南经验”研究》。这个课题,直接用“西南经验”精炼研究问题。如果不用这4个字,课题就得表述成《西南地区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建设研究》《西南地区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标题就变得更长。
三、多用凝练的专业术语
每一个学科内部,都有自己专门的通用语言。而专业术语,就是各学科重要的通用语言之一。作为重要的通用语言,专业术语往往是高度凝练的。因为,“专业术语”是特定学科内部用来表示概念称谓的集合,是学科内部高效交流的语言工具。如果不凝练,就难以真正促进内部交流,也就不可能成为专业术语。从这个角度上说,课题标题拟制多用专业术语,不仅可以用更少的字表达更多的意思,而且可以强化课题研究的专业性。
比如,《中国化佛教时间观念研究》这个课题,“中国化佛教”和“时间观念”分别是宗教学和哲学领域的专业术语,二者结合,明确指出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再如,《数据交易中的权利变动理论研究》里的“数据交易”和“权利变动理论”,分别是信息科学和法律领域的专业术语。这个课题同时涵盖了两个不同的学科,这两个不同学科的专业术语共同构成课题的研究问题,体现出跨学科的研究取向。类似的课题,还有《慈善文化影响第三次分配的机制研究》。“第三次分配”是经济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除了市场分配和政府再分配之外的分配方式,概括了课题的具体研究领域。
四、善用紧凑的复合结构
“复合结构”是指,将多个概念整合成一个短语,减少多个词语的罗列以及连接词的反复使用,从而降低信息冗余的出现概率。“合而为一”后的课题标题表述,肯定比多个词语分别叠加在一起要简洁。更重要的是,复合结构并不只是字面上显得字数少,它在简洁表述的同时,还保持了表意的完整性,没有因字词整合而产生信息损耗。使用这种表达结构,可以让标题表述更加紧凑,有助于简化自己的课题标题。
比如,《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模式收敛性研究》这个课题,里面的“中国城乡居民”和“食物消费模式收敛性”都是复合结构。其中,“中国城乡居民”整合了地域和人群的概念,“食物消费模式收敛性”则是对消费行为及其趋势的概念整合。这个课题标题省略了连接词,直接将“中国城乡居民”与“食物消费模式收敛性”连用,形成了一个紧凑的标题。再如,《中央苏区婚姻法变革研究》。“中央苏区”和“婚姻法变革”是两个复合结构,前者是指特定地理和政治区域,后者则涉及法律及其变化。这一复合结构,开门见山地点明课题研究的焦点内容,没有一丁点儿多余的修饰成分。
五、灵活使用简洁的动词
“灵活使用简洁的动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在课题标题中灵活呈现的是“动词”而不是别的词性的词语,二是,课题标题中灵活呈现的动词是“简洁的”而不是冗长的。一方面,“简洁”的动词可以减少语言表述的冗余,有助于标题的简化;另一方面,课题标题中呈现动词,可以体现动态性和行动性。这些动词一般具有明确含义,不需要在标题中再作拓展表述,从而起到简洁表达的拟制效果。
比如,《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形塑研究》这个课题,“形塑”在标题中属于动词,表达的是“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形成过程的研究”这层意思。如果没有“形塑”这个动词,课题标题就成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研究》,只有主题而无问题。换句话说,“形塑”这个动词在标题中必不可少。而且,它用两个字就表达了“研究……的形成过程”这层意思。再如,《<资本论>对资本幻相的批判研究》使用了动词“批判”,简洁地表达了课题研究的动作指向,即针对资本幻相,研究《资本论》对前者的批判。
六、小结
以上就是课题标题简洁拟制的五种方式。需要指出的是,上面归纳的五种方式看上去在讲遣词造句,但不能因此认为,课题标题拟制就是一场“文字游戏”。实际上,课题标题拟制必须严肃严谨。明面上,我们是在给课题拟制一个标题,实际上则是推进课题选题的显性化。也就是,把自己潜在的选题想法,用规范而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转自社科学术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