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自然科学基金报告:支持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2023/6/16 8:50:28  阅读:111 发布者: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绩效评价报告,报告对于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绩效评价概况,及人才体系相关问题都进行了完整的阐述。

2022年自然科学基金财政预算330.10亿元,比上年增加21.02亿元,增幅6.8%。本年度共接收来自全国2409家依托单位的项目申请30.76万项,批准资助各类项目5.19万项,资助经费328.23亿元。

2022年度,自然科学基金委选择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联合基金项目作为绩效评价对象。这六类项目 2022 年度批准资助直接费用为 235.82 亿元,占自然科学基金当年资助项目总直接费用的 72.12%

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总体来看,六类项目的各项绩效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预期值, 六类项目的 2022 年度绩效目标顺利实现。

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上、青年基金、地区基金三类项目总体经费占比逐年下降,难以有效满足广大科研人员自由探索资助需求。

近年来,随着自然科学基金整体年度预算的逐年增加, 面上、青年基金、地区基金项目的年度资助经费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统计发现,面上、青年基金、地区基金三类项目的总体年度资助经费,在自然科学基金年度总经费中的占比一直在逐渐下降,从十年前的 71.84%下降至 2022 年 的 57.06%,如图所示。以量大面广为特征的面上、青年 基金、地区基金项目经费目前的总体投入强度,与广大科研人员开展自由探索性质科研的资助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率持续下降,杰青项目资助率长期偏低,投入水平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青年科技人才总量持续增长的形势不相匹配。

虽然最近几年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金额及项数均有所增加,但随着我国青年科研队伍持续快速壮大,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率仍呈现下降趋势——已由 2013 年的 25.20%降至 2022 年的 17.23%

结合我国历年人口出生率预计,未来 10 年每年的博士毕业人数仍将持续增长,到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

鉴于 2022 年青年基金项目获资助者中有 96.4%具有博士学位,因此可以预见未来 10 年,青年基金项目申请量仍将持续增加。

2019 年开始,在财政部门大力支持下,杰青项目资助量由每年的 200 项增加到目前的 400 项左右,但受申请量增加的影响,近年来杰青项目的资助率一直维持在 7%-9%的较低水平,亦难以有效满足科研人员的资助需求。

部分项目类型还存在一些个性化问题,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在推动自然科学基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予以统筹解决。

主要包括:地区基金项目过度集中在部分地区的少数依托单位,城市或高校之间分化加剧;杰青项目集中于少数优势地区,马太效应有待缓解,社会上仍然存在对杰青项目“异化”使用现象,过度关注杰青项目的称号而非科学研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部分结题项目经费结余较多,项目评审与中期检查、结题审查过程中国际化视角不足,研究骨干基本都是杰青优青项目获得者,35 岁以下研究骨干仅占 6.89%;联合基金项目联合资助方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参与程度不足。

建议

进一步提升面上、青年基金、地区基金项目总体经费占比。

建议:尽快遏制面上、青年基金、地区基金项目总体资助经费在自然科学基金经费中占比逐年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加大面上项目的资助规模,努力使面上、青年基金、地区基金项目总体经费占比回归至较为合理的水平(十年前的经费占比为 70%

进一步提升青年基金项目、杰青项目经费在自然科学基金总体经费中的占比,支持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建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 出的“要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青年基金项目、杰青项目经费在自然科学基金总体经费中的占比,以进一步提高青年基金项目、杰青项目资助率, 满足未来十年我国持续增长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需求。

持续深化自然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解决各项目类型资助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建议:一是建立完善地区基金项目资助依托单位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设置不同类型地区及依托单位的准入和退出标准。二是推动构建高端人才项目的协同申请和评审机制,探索建立杰青项目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适度倾斜的机制;在重大类型项目立项评审中不刻意将是否获得杰青项目作为遴 选评审专家的主要标准。三是加强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结题经费监督和考核;在项目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审查中加大海外专家参与度;进一步优化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骨干成员年龄结构,探索对骨干成员年龄进行限制,明确提出鼓励 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参与。四是充分发挥联合资助方作用,实 现项目精准化管理;加强联合基金项目指南的顶层设计和统 筹管理;成立专门的联合基金资助管理机构,为持续提升联合基金资助效能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和管理力量支撑。

转自:“科研之友 ScholarMat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