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基金申报:从“甲方爸爸”角度撰写申请书!
2023/5/5 17:54:24 阅读:152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吉大秋果
得知道“甲方爸爸”想要啥,因为“甲方爸爸”给咱钱!
——吉大秋果
今年申报季来得格外晚,而且还格外短,不过很多老师已经把初稿准备好了,还有一些老师找果帮忙看申请书。有几份申请书其实写得还真是不错的,因为能看出内容翔实,结构清晰,申报者具有很深刻的学科理论根基。这样的申报书,果看起来是最舒服的,而且经过调整之后很容易就能收获理想的结果。但是,还是存在一个普遍的情况,就是都是从乙方(研究者)的角度来撰写和表达的,不太在乎“甲方爸爸”的想法。听果细细给大家掰扯掰扯!
先看眼里没有“甲方爸爸”的申请书都是啥样的。一般都是我要做的是啥,它包含几个部分。比如X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含二战、冷战、新冷战……内容倒是挺完整的,而且在项目指南中也有类似的研究需求。但是这样的表达就存在一个问题——申请者把自己的内容体系全都提出来了,至于这个内容体系能解决“甲方爸爸”的啥问题没说。也就是说,申报者应当再往前走一步,应当把自己的这套内容、思想体系能为“甲方爸爸”解决啥问题指出来,并且围绕“甲方爸爸”想解决的问题来撰写申报书。申报书要围绕问题撰写,如果不了解的请参照《你知道吗?社科基金的申报书是用“题”穿起来的》。
我们申报项目其实也是一份合同,这份合同的甲方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甲方爸爸”出钱让我们帮忙解决一个问题。所以,申报者心里一定要时刻惦记“甲方爸爸”让你研究这个东西是为了解决啥问题。申报者要能破解“甲方爸爸”在申报指南中的语言,为啥?因为“甲方爸爸”不会直接告诉你X国这个国家太讨厌了,他总是打压我们,未来它能对我从哪些方面下手,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提前做好防范?国家不能这么说啊,他只能在指南中写上:X国对外政策研究(纯虚构,勿对号)。X国对外政策这一条申报指南说的很中性,看不出“甲方爸爸”的真实意图,但是聪明的申报者要能在这条申报指南中找到“甲方爸爸”的担忧,找到“甲方爸爸”面临的困惑。申报指南中没有一个指南是瞎写的,是随意列举的,都是隐含着中国现实中遭遇的困惑,只不过国家不能直接说,而且国家也不知道这个问题(通常现象级别的),上升到你这个学者角度应该是什么理论问题。所以,识破国家在项目指南中的条目,挖掘下面蕴含的问题,并且围绕问题撰写申报书,就能够提高中标几率。
从申报者的角度,要调整自己的角色,你不能把自己定位成猪肉铺的老板,只给国家提供猪肉这个食材,你要把自己定位成饭店的厨师,要根据国家的具体需求提供一盘菜,做好的菜,直接能吃。要时刻记住,“甲方爸爸”给钱,“甲方爸爸”的需求要时刻记在心里。比如上文X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含二战、冷战、新冷战……;同样的内容转换成X国XXX政策趋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困境与出路。你看看这样“甲方爸爸”是不是更喜欢?
PS:文中的例子都是瞎说的,就是为了说明问题,别对号入座哈!祝各位申报顺利!
-END-
作者丨吉大秋果
来源丨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转自:“学术训练营”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