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悟传统文化 筑牢发展之基——参加智慧教学大讲堂243期线上活动有感
2023/4/10 9:46:19 阅读:108 发布者:
博悟传统文化 筑牢发展之基
——参加智慧教学大讲堂243期线上活动有感
迎宾路小学 师妍
文化 自信
Cultural confidence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传统文化教育应被视为学校教育中的寻根、固本、筑基工程。
北京史家教育集团郭志滨副校长
4月4日晚,在陈燕教育科研工作室的组织下,迎宾路小学师妍校长与全国各地众多教育同仁相聚云端,参加了智慧教学大讲堂243期线上活动。会上,北京史家教育集团郭志滨副校长,做了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专题讲座,为本次活动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课程盛宴,使大家受益良多。师妍校长代表陈燕教育科研工作室进行了交流点评。
师妍校长
工作室成员师妍校长在会上发言
一
基于课程标准,聚焦学生的发展
北京史家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指向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2022年4月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养目标中核心素养内涵文化自信中指出:使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北京史家小学秉承“无边界”课程理念,拓宽课程存在场域、创新课程开发模式,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研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课程营养,利用博物馆、数字化平台等多种类的传统文化展品资源,开发出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的综合实践课程,并在课程实施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提升民族自信,从而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
体现课程实施的综合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博”指向视野的开放,以博物馆为代表的真实世界都是课程的实施场所。“悟”指向思维的拓展,倡导学生在感悟和体悟中开展综合学习,从而真正获得文化认知与价值情感。博物馆课程涵盖了小学阶段的12门学科,覆盖学科率92.3%。课程在外部打破时间、空间、内容、人际的边界,在内部突破学生思维和学习方式的边界,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真实发生,让课程的无限拓展生命的无限可能,夯实学生做人的根基。整个课程使学生有真正的思维成长、有感悟,有学生心灵和思维的发展。开启了一种多元思维和多维度学习的渠道,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三
课程建设与实施成果显著
01
凸显文化自信的“博悟课程”体系
The Enlightenment course
“博悟课程”以《漫步国博》《博悟之旅》两大系列为主体,呈现出开放性、系统性、民族性、综合性、发展性的课程特点。该课程带领学生从历史文物中挖掘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感受千载传承的中华美德,经历一个从认知到认同再到归属感和自豪感的价值观建构过程。
02
基于核心素养的“博悟课堂”模型
The Enlightenment course
史家小学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博悟课堂”模型中不断探索出:字词溯源发、猜想实证法、模拟感悟法、摹写创作法、类比寻规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创中学、悟中学。
03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
“物—晤—悟”路径
The Enlightenment course
史家小学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物—晤—悟”路径中形成:基于文物资源的“价值认知”;依托课堂活动的“价值体验”;指向行动自觉的“价值养成”。丰富的课程资源的引入,核心价值观的24字准则在课堂里鲜活起来,国家博物馆中关于国家历史发展的陈列为学生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重要载体,文物所隐含的价值指向是学生感悟“自由、平等、法治”的具体参照,器物背后的动人故事是学生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的文化依据。
感悟 · 反思
儿童视野
北京史家小学《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从儿童的视野出发,让学生参与、探索、感知、实践,整个课程的实施关注到学生的成长,着重提高学生的探究、思辨能力。这项研究始于2012年,至今已持续研究11年。如今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凝聚了一代代史小人智慧的结晶。其实可以想象到这条探索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研究的老师们所一直保持的“再学习、再出发”的科研精神最是令人敬佩。
教育科研|智慧行动
面对教学改革,我们不仅仅要改变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改变。我们要学优秀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用教育科研的思维,集合团队的智慧行动起来,就像永远“再学习、再出发”的史小研究者们一样,让我们一起精诚携手,共创教育未来。
转自:“陈燕教科研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