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新课标,赋能新课堂”——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感
2023/4/10 9:44:28 阅读:175 发布者:
陈燕教育科研工作室在经过上学期研读新课标活动后,本学期开展以“落地新课标”为主题的磨课活动。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陈燕教育科研工作室成员高怡娜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感悟—《“落地新课标,赋能新课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感》。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感
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是现行语文教学的趋势。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实践研究则是我们一线教师将“大单元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落地实施与呈现的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我选择了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为设计对象,走出了以往单篇教学的模式,进行了一次大单元的教学整合设计尝试。
在课标分解、读懂学情的基础上,我将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确立为“小人物大情怀”。力争从关注学科的碎片、零散知识,走向背后的结构、联系、规律追求知识、能力的应用和迁移。
依照单元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原则,对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即《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进行了整体的单元学习任务的规划和课时设计。
第一阶段两课时,设置了三项学习任务:1.自读四篇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并制作人物介绍表;2.结合小人物的经历和特征,找出人物共性,理解课本中小人物的概念内涵;3.查阅资料,深入把握文章的创作背景,明确小人物与大时代的关系,并结合自身理解,选择一个人物撰写解说词。
第二阶段三课时,设置了三项学习任务:1.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语句,明确小人物的缺点与不足,体会小人物的平凡性;2.快速阅读课文,圈画文中能表现小人物品格情怀的句子,借助朗读、字词品析等方式,概括并总结小人物的情怀特征,品味小人物的光辉性;3.对比分析小人物的平凡性与光辉性,深入理解作者对小人物的情感态度。
第三阶段两课时,设置了三项学习任务:1.搜寻记忆,勾勒人物画像。根据前面熟读的内容,搜寻最深刻的记忆,为课文配插图;2.展示画像,推介人物特色。小组交流,呈现四个人物的画像,解说绘画时着力想表现人物最明显的特点;3.欣赏特色,品味人物塑造。图文结合,品味细节描写的三大特性,探究作者运用的符合人物特点的塑造手法。
第四阶段两课时,设置了三项学习任务:1.筛选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梳理出他(她)的事件,提炼出精神品格,完成《最可爱的人》思维导图。2.依照《最可爱的人》思维导图及自己的体验感悟,学用塑造人物的手法,拟出写作提纲。3.写一篇以“最可爱的人”为题的文章。
此教学设计根据单元目标要点进行各种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教学过程中把单元内各篇课文作为语言材料来“举例”,其模式为“讲——练——结”。
教学环节的设计,侧重于引导学生聚焦文章重点段落和语言的反复处,创设情景让学生运用、习练单篇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打通语言训练与精神引领,让学生在统整归纳中领悟小人物精神的动人之处;联结文本于生活,引导学生懂得:每一个平凡的小人物都可以因爱与善而自信温热地生活。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设计初理念,当下我们所尝试的“大单元教学”还不能称为跨学科、跨学段、综合性的“大单元”,而是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建构的最小的学科教学单位。如果把大单元教学比作长跑,那么,我们还只是处于起跑阶段,还需要不断地研究摸索,才会越跑越远、越跑越稳。
“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在实践探究的路上,仍需不断的努力。正如韩愈在《原道》中所言:“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转自:“陈燕教科研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