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良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广州市海珠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经常问孩子有什么样的本能,然后保卫和激发孩子的本能,其实只要做好这件事,教师、校长、家长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教育有很多改革,我们做的所有事情其实都是从孩子的本能出发,不做违反孩子本能的事。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话题变大一点,叫从人性出发做教育,不要做违背人性的事情。每个人出生,然后展开自己一生的旅程,无论他长多么大,人性和人的本能几乎是不变的。
我今天想分享的我所理解的第一个本能是求生的本能。它也可以用另一个词替代——“怕死”。“怕死”听起来是一个不太积极的描述。人类有很多怕,首先怕的就是死,人类也有很多爱,首先爱的是生。
如果把这个本能利用好,对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劳动教育就可以到位。
孩子不劳动,他就会饿死。然而现在我们提供的资源太多了,以至于孩子们没有一种怕死的环境,没有了求生的积极的学习条件。
孩子出生之后,本来是他要自己主动去吃饭,到了小学入学前这个阶段,差不多就会自己做饭了。可是后来我们把这件事取消了,我们只让孩子读书。因为我们觉得读书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都不重要。
人读书读到一定程度,会重新回到劳动,人类教育是在读书和劳动之间争夺地盘。一段时间内会把读书看得很重,再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孩子出现了不少问题,又重新回到劳动。
今天在双减的背景下,劳动显得尤为重要。双减减了那么多,减完之后呢?如果读书和劳动这个问题不解决,无论怎么减,最后孩子还是找不到方向。
所以我提的第一个路径,就是要利用孩子的求生本能让孩子自己劳动,把劳动看得第一重要。
如果让我推荐让孩子做什么劳动,我首先会推荐做饭。学校和家庭教育要配合,并不是所有做饭做菜的事务都要让孩子负责,而是至少一个星期有一次或者一个月有几次,让孩子知道,如果你不会做饭,就会饿死。
除了食物教育,还要做卫生教育。如果不做卫生,身处的环境很恶劣,即便不会面临死亡的危险,身体健康也会受到损害。我们以为动物很脏,其实动物也很讲卫生,所有生命体都要讲卫生。
我们现在又在重新重视卫生教育。因为2019年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又把这件事推到了极致,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把卫生看得这么重要。很多人不愿意戴口罩,但是在某些时候他也会戴口罩,因为他面临死亡危险。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打扫他自己房间的卫生,还要让他承担整个家庭的公共领域的卫生,尤其是厕所。我们特别鼓励孩子在家里打扫厕所。
把劳动教育和卫生教育抓好,孩子求生的本能就连接起来了。
还有一个推荐是运动,运动跟卫生相关,但运动是更积极的预防。如果一个孩子不运动,他会变得臃肿或者瘦弱,生活、行动会不方便。
除此之外,还要让孩子去解决真实的问题。这是最好的学习。要把读书是学习的全部,变成读书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步骤。除了要读书,还要动手做,这和劳动又有内在的关联。不动手做不是你不聪明,而是可能你遇到真实问题之后,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第二个本能是渴望得到爱,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本能。换个词可以表述为“虚荣心”,虚荣心听起来也像一个带有消极、贬义色彩的词,但有时候“虚荣”很重要。
这个本能如何转化成路径?我们提出来的口号是“让每一个孩子过有尊严的生活”。成人有那么多渴望,在这点上,孩子跟成人没有差别,我们不能不去考虑孩子的需要。每位校长、老师、家长都有虚荣心,这不是一件坏事,只要涉及到本能和人性,就不坏,它至少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我们不要因为“虚荣心”在很多地方被误解,就轻视它。
如果一个孩子面临死亡的危险、面临问题的解决的时候,只有求生的本能,而没有再往前突破一点点,没有得到尊重和爱,他也会有危险。不要以为求生的本能只和吃饭、穿衣有关。
这个结论是从哪里得出来的?英国有一位心理学家研究了这样一个案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孩子被送到孤儿院,他们可以吃饱,也可以穿暖。但还是有孩子死掉了。原因是什么?就是他们对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有个孩子第一天到孤儿院,见到护士来了,就对护士微笑,想跟护士建立一种爱的关系,那名护士也对他报以微笑;到了第二天,换了一名护士,他再次尝试对护士微笑,想建立亲密关系;没想到,第三天又换了一名护士,这个孩子这次没有再对护士微笑,也不再对外表达他的信任,他宁愿一直看向墙角也不愿再看人,最终郁郁而终。
这个故事一直到今天还被人谈论,因为它要唤醒我们的教育,唤醒校长、老师和家长,我们不仅要重视孩子的求生本能,还要重视孩子的虚荣心,让孩子受尊重。
第三个本能叫游戏的本能。当一个人求生的需求和虚荣心需求被满足之后,他一定要过一种有游戏的生活。没有游戏,这个人可以活下来,但是活得不好。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有些人读书读得越多会变得越傻,但有些人不会?原因在于后者把读书当成一种游戏。大学教授也有这样的分流,一部分教授勤奋地读书、写书、发文章,发完之后很骄傲,这种教授其实还在过一种谋生的生活。真正过得比较好的教授是把读书和写作当作一种游戏。
教育,要从孩子的本能出发。第一,要把所有学科的知识整合应用在问题解决上。第二,让学生做完一件事情之后感觉到很荣耀,满足学生的虚荣心。第三,成为很好玩的游戏,满足孩子游戏的本能。
转自:“中小学老师参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