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看这节语文课如何践行“学生第一”|王一雪

2023/3/21 15:25:04  阅读:106 发布者:

/王一雪

“学生第一”一直是“十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落实呢?听了竹平老师下午的这堂课,感觉竹平老师一直在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真真正正地践行这一理念,深感竹平老师的大智慧和对孩子的爱。

一、用教师的智慧丰富孩子的认知体验

今天这节课,竹平老师执教的二下语文园地二的内容。在我的认知中,大部分的语文园地都是基于不同的能力训练点设计安排的,更多的是偏向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如识字,如字词句运用……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大都没有直接联系。听了竹平老师对语文园地二的巧妙处理,我感受到:语文园地的内容虽然看似零散,但是教师的智慧同样可以将它们串联成一个完整的、贴合本单元人文主题的“小型任务”,帮助孩子生成一个贴合生活且连贯的学习认知体验。教学片段如下: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5页,在识字加油站中,有10个好听的词语,你们能不能把他读出来?(生自由朗读)

师:好,把书合上。(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写接连写下“程”“营”“建”“裁”“养”“筑”“饲”“判”)认识的话你们就举手。(孩子们不断地开始举手)【打乱字序重组词语,多么好的识字方法啊!】

师:接下来我要请同学们上来帮我连连线。帮我把裁判两个字连起来,接下来:建筑、饲养……(学生不断尝试、不断修正)

师:以后识字加油站的字希望你们能够自主认识(给生时间继续读一读这些词),读完这些词,你能联系到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这些词语都是职业,就像我们《千人糕》这篇课文中说的“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链接到第26页的字词句运用)

“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很特别的。” 这句话中的“特别”和《千人糕》这两句话中的哪个“特别”意思一样?【太巧妙了!具体而又真实的情境中就解决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

师:我们继续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

生:我们要互相帮助,会像春风般温暖。

师:学完《一匹出色的马》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

生:家人间的关爱

孩子马上说出来:还有朋友间的关爱

二、顺势而导,由孩子开启下一个学习任务

写话是语文园地二的一个重点内容,但在竹平老师的课堂上,写话的任务不是由老师提出的,而是孩子在回顾本单元课文的过程中真实情感的自然涌现,写话就顺势发生了,兴趣也就来了。教学片段如下,接上一部分:

生:通过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还有朋友间的关爱。

师:是啊!说出一个你在班里的好朋友吧!(生:……)

师:对于你的好朋友,你既要会观察,还要会把一个人的样子准确地表达出来。现在,请每个人都把眼睛看向你在这个教室中最好的朋友,看看ta的样子,想一想你该怎么样用自己的话把他描述出来呢?想好的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骄傲地举起自己的小手。

挑战活动:不说出名字,描述自己的好朋友,别人猜一猜。

1ta缺了几颗牙,眼睛笑起来像一条缝,头发像蘑菇。

2ta的声音很小,扎着三股辫,笑起来很好看,头发很长。

3ta高高瘦瘦的,喜欢穿紧身衣,经常扎马尾,几乎没有换过发型。

……

   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孩子站起来说的话是不准确的,如ta经常穿着校服、ta今天戴着一个奥特曼的口罩……”由此竹平老师都会顺势指导孩子,如一定要描述朋友的主要特征等,看似师生之间的平淡对话,其实也极为考验老师,因为老师心中的目标一定要清楚,只有这样,看似师生之间的平淡对话才能变成自然而然的教育情境,每一步都是在帮学生建立联系。

三、相信孩子,保护孩子最宝贵的想象力

   在写话中,竹平老师将写话素材的创作情境创设为孩子们最为熟悉的教室生活,他们写作的对象就是每天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既为孩子思维训练提供可见的抓手(直接就能观察到),同时也是对孩子们同伴关系的拉近,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同伴的特点被无限放大,就如同在聚光灯下闪耀。

就本单元的写话来说,如果按照课本给到的写话表格,其实最终写到的是“我和好朋友之间经常做的事。”但竹平老师巧妙的把这部分转变成“好朋友之间发生的关爱故事”,因为正如竹平老师在课上说的那样:“好朋友之所以‘好’,是因为经常会发生相互关爱的事啊!”这既贴合孩子对本单元人文主题的理解,同时也为孩子的写话提供了更为高阶的思维训练。

至此,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已经开始拿出方格本急着写出自己的好朋友了!再反思自己上的这一节写话课,“怕”孩子不知道怎么写?于是给他们写作框架,“怕”孩子没有词语储备下不去笔,于是给他们相关词语。老师的“怕”不就是对于孩子的不信任吗?而低年级的孩子,最可贵的其实就是孩子天真烂漫的想象呀!所以竹平老师一直在强调“低年级不去框住孩子的想象”,事实上呢,还不到15分钟,孩子们就纷纷向老师展示写好的习作,真是一气呵成,有的孩子能洋洋洒洒写两大篇,写的还是诗歌!有的孩子竟用上了“第二人称”!所以啊,教师要相信孩子,给予孩子信任的同时,就等着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吧!这样的老师该有多快乐!这样的师生关系该有多美好!

四、抓得准,教得才有效

一节课上完了吗?嗯,下课铃响就结束了,但是对孩子的教育远没有结束,就拿今天的后半节写话课来说,在下午的教研中,竹平老师又谈到:其实在下一节习作分享课上,还可以就孩子自己写出来的文字继续追问:“你们的关爱故事是在什么场景中发生的?”要求不必过高,一两句即可,但却很重要,设计意图有两个:一是为了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勾连,促使孩子更深刻地感知“画面”这一要素,聚焦画面感,二是作为后续写作的渗透,也就是赋予孩子实践的先有经验,孩子会初步感知到:任何事情都发生在具体的环境中。

所以,一开始不要给孩子标准化的东西,很多都是课堂上同伴一分享,其他孩子就能受到启发。相信孩子就是给予孩子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价值,未来,要学着做一个相信孩子的教师。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