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交流
反思 成长
记洛阳市实验小学
五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三尺讲台,四季晴雨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花开春意浓,教研正当时
我们怀着不变的初心和最初的梦想
又开启了精彩的教研活动之旅
3月14日上午第二节,张文婧老师执教《草船借箭》一课,她从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从字源角度讲解“督”、“寨”两个生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因素;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对话,抓住语言、神态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分析《三国演义》的目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下午,五六年级语文老师齐聚明远论坛功能室,围绕文体单元进行集体教研。本次教研由马筱远老师主持。
01
对张文婧老师执教的《草船借箭》
进行集体评课
老师们对《草船借箭》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张文婧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教学思路清晰流畅,教学内容丰富紧凑,教学基本功扎实稳固。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性格,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的兴趣。
02
赵丹丹老师对《红楼春趣》一文
进行说课
赵老师分别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板书设计、说反思”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她对自己执教的《红楼春趣》进行了反思总结,通过讲课说课,她深深感悟到:对于教师而言,想要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含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语文教学中,不应该把学生束缚在小小的一本教材中,要以教材为踏板,让学生能跳跃到真正的世界中去。
03
李利冉老师微讲座
《名著讲解之我见》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李老师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谈了他对古典名著单元怎样讲解的看法及建议。李老师认为:在名著单元学习中,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讲清故事发生的背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理清课文内容及顺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文章;利用好“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讲内容,更要讲读书方法;阅读要打通课内课外,促进纵深发展。李老师结合自己上课的一些事例及对名著故事的深刻理解,赢得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
古典名著单元学习中,学生们讨论交流,自导自演课本剧《武松打虎》及《红楼春趣》,在课本剧表演中,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重现课文中精彩的情节,走近人物,真正感受人物形象。
丰富充实的教研活动结束了,但老师们仍意犹未尽,纷纷表达了对古典名著学习的见解:
名著阅读教学,难在名著与学生的生活有些脱节,时代久远,情节复杂,字数偏多,那么,教学中,激趣是关键,如何激趣呢?我以为教师在处理文本时,有必要对文本再度融合,要教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当学生捧着名著时,并不代表他一定在读,一定能读懂,教师要教学生厘清线索,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以作者的描写为抓手,梳理故事情节,拧出核心人物,反复阅读,寻找关键字词句,品析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最终才可能读懂名著,爱上名著。
——牛文辉
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是前人留下来的精神瑰宝。学生学习古典名著,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古典名著”的内容,四篇课文都是节选自四大名著中的精彩片段。这些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我们只要交给学生们合适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们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领略名著风采。例如“不求甚解”法,这个出自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意指读书方法要灵活,不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要旨、求其真谛。名著浩如烟海,不求甚解是大量接受外界信息的必要条件,大量阅读可以让学生走进经典人物,品读精彩故事,品味百种人生。
——马静丽
中国古典名著是文学精品,阅读古典名著也是一种独特的经历,这些书籍流传已久,是许多人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难度还是很高的。所以,对于刚刚接触古典名著的小学生来说,用影视引导名著阅读是很不错的方法;作为老师和家长,还要尊重阅读个体,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定期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也可以帮助孩子们深化阅读效果。
——刘迎歌
古典名著篇幅之长,人物之多,关系之复杂,语言之精妙,成年人也不容易弄清弄懂,更何况是小学生。所以指导学生在读书时一定要作笔记:记人物,记情节,记优美词句。从小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条理地读书,收获也会更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做喜欢的事,读喜欢的书。每个学生的兴趣不一样,喜欢读的书也不一样,让他们自由的读,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许多名人讲起成功的经历就是得益于小时候的读书,从小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并为之奋斗终身。像四大名著之类的巨著,不读几次,恐怕连主要的人物都弄不清,情节也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懂其精髓。不同时期、不同经历同读一部书,理解不同,收获也不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马筱远
在学习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时,不应该把学生束缚在小小的一本教材中,要以教材为踏板,让学生能跳跃到真正的世界中去。
可以结合“快乐读书吧”栏目,引导学生探索课文内容后续发展,开展原著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原著阅读中去,并将拓展阅读的收获以故事交流会的形式向其他同学分享,引发全体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潮,带领学生全面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赵丹丹
中国古典名著是文化的精品,学习阅读中国古典名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对于小学生而言,教授他们古典名著之难,难在于讲授完课文之后,如何让学生激起读名著的兴趣,如何打通课内外,让学生从名著中的一篇一段走进整部书。所以教名著就是要简化名著,告诉学生,名著读起来并不难,抓住关键字词去理解文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去了解人物。讲完这篇文章之后。要激起他们的兴趣,你想知道更多的吗?去读读整本书吧!在开展读书的过程中,也要有引导、有激励。更要有读书交流。如此,方才能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激起他们读书的灵感,从而了解名著,中国的文化,融进学生的学习中。
--李利冉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经典名著便是这样的好书,它们孕育了一位又一位,或善良,或智慧,或正义……启人心迪的人物。怎样引导学生爱上名著,进行整本书阅读,从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是老师要下的功夫。培养兴趣,便是第一步,学生有了兴趣,读起来才能津津有味,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名著导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导读里,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梗概,理清人物关系,聚焦最精彩的片段,通过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去感知人物的真善美等等,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开启名著之旅。
——陈晓阁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齐心奋进时!一次教研,一次提升,教研既是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教师业务的切磋学习,也是提升自我的有效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转自:“洛阳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