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悦读悦享】赵群:让爱成为一种智慧——读《课程的力量》有感
2023/3/9 9:13:26 阅读:121 发布者:
为提升教师素养,丰厚教师积淀,城南实验小学西校区引领教师深度阅读,交流分享。本期为阅读分享之七,推出的是赵群老师的《让爱成为一种智慧》。书香点亮人生,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精神遨游吧!
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读了万伟老师的教育专著——《课程的力量》。万伟老师的文字既有理论的色彩,又有实践的温度。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有爱,有期待,有未来。
我们的教师首先得从“爱”开始,这份爱是一种责任和创新,这份爱是一种能力和智慧。这本书给予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要把爱融入到真正的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去加以实践,创造孩子们未来无限的可能。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心中真的有爱,就应该懂得和教学的规律合作,努力将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习变得“简单”;如果心中真的有爱,就应该懂得和学生合作,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幸福的趣味”,让学生在个性化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更加个性化地活动,成为自己的主人,不做教师设计的王国里的顺民。我把以上对充满爱的教育的愿望归结为“简单——有趣——丰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追求这样的课堂教学。下面我将结合阅读万伟博士的《课程的力量》分别加以阐述。
一、追求教学的简单
万伟老师提出:课程规划是一种选择和放弃。现在的教学方式纷繁复杂:比赛奖惩、规则约束、说教灌输、行为示范……孩子们习得的理论性知识,笔头性作业太多了,适当地放弃和选择能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发展、特色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爱因斯坦说过:负担过重必会导致肤浅。人的自由发展、自主成长都需要空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观指出:只有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个人的,才是自己内在的财富。
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发现,孩子们更愿意,更乐意去上的是能动手操作的科学课,亲身体验的泥塑课,涂抹画画的美术课,因为这些课程中,他们能获得亲自体验的快乐。所以,让教育简单一点,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探究,去发现,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
二、追求教学的有趣
这里所说的“有趣”,不是一般的低级趣味,而是一种来自于创造的快乐。《课程的力量》第一章就指出:课程的力量就是创造可能的外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大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培养学生养成从事紧张而又快乐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在那些各种思想相互交叉、纠缠、碰撞的“交集点”上,启发并监视学生的脑力劳动,使他们能够在这样的劳动中由于激动和自豪而快乐地战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成立各种的活动小组,力求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显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并且能够在活动中,设法使理论知识成为组员进行创造、解决各种智力任务和劳动任务的主要刺激。
努力追求教学的“有趣”,是追求真知识的必然途径。要让真知识生动活泼起来,教师首先要将这些知识内化、活化,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方式,用探究的方式去重新习得知识,还原这些知识被发现的过程,才有可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呈现这些知识,让他们有趣地学习。
三、追求教学的丰富
追求教学的丰富,就是使学生从阅读和生活之路走向真理,从而使学习的过程真正地丰富多彩起来。
“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类型,特别关注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学会做人的重要知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仅有学科知识或教学知识是不够的,教师的眼界决定教育的边界。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在这种完整性和丰富性中,他的知识、能力、他对学生的洞察和关注,他的情感态度、喜怒哀乐、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重要元素。所以,要想进行课程的改造,创新,教师自己本身要能“言近而指远,守约而施博”。
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真正做到了“简单、有趣、丰富”,那么我们的爱就能真正地得到了体现,这种爱才成为了真正有价值的爱。
作者简介
赵群,城南实验小学西校区英语教研组长,年级部主任。曾多次获得海安市人民政府嘉奖,获评“海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多次执教公开课获好评,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转自:“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