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案例来了|获奖教师教你从“五育并举”角度渗透美育教学!

2023/2/28 15:40:43  阅读:159 发布者:

【摘要】在以“五育并举”为基础的课程变革下,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增强美育熏陶值得探讨。英语写作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落实核心素养更是美育渗透的重要渠道。以美育渗透为基础的写作课可采用如下方式:一是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真实情境之美。二是语篇阅读,赏析语篇之美。三是开展多项活动,体验互动之美。四是实施过程性评价,认识成长之美。五是认真书写,体验书写之美。六是育德育心,体验品格之美。

【关键词】审美情趣、语篇之美、互动之美、成长之美、品格之美

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 “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了学科课程体系、教学体系 、教材体系 、管理体系多个要素和环节, 其中课程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是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遗憾的是,现实中,“五育”融合育人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多停留在理念层面,“ 五育” 在教学活动中更是以智育为主,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其他四育常常被忽视。“美育”更是仅仅局限于音乐、美术课程中。在英语教学中“美育”是一个被老师忽略的环节,老师们对英语教学中的“美育”研究也是屈指可数。

英语写作课程的现状

目前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存在教法单一、教法理念陈旧、缺乏五育并举的育人导向等问题。英语写作课堂的常规做法通常是,先呈现写作题目指导学生审题然后写作,再讲评范文给予写作要点和语法上的指导。这样的课堂看重的是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对价值观的引导、五育并举的发展都没有涉及。

英语课堂之美的内涵

以下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审美情趣”的要求

核心素养

学段目标

主要表现描述

文化意识

感悟与内化

能理解与感悟中外优秀文化的内涵;领会所学简短语篇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劳动价值,感悟诚实、友善等中外社会生活中的传统美德;能自尊自爱,正确认识自我,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社会责任感;能欣赏、鉴别美好事物,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审美情趣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学科的课堂皆应为发展学生审美情趣的场所。

苏赫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因此课堂不仅是求真也应该是求美德地方,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来发现美、审视美、传递美。

基于五育并举理念指导下的英语写作课程设计与实施案例

下面笔者以主题为“心向阳光,健康成长”的初中英语写作课为例,详细阐述在课堂如何设计和实施审美教育。

(一)源于教材,不拘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大胆改编教材

本课根据任教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改编而来。 本单元话题为“Decision making 做决定”,主题语境为人与自我。写作课为本单元最后一课,教师对Section B 2b关于青少年焦虑话题的阅读文章进行了改编,改为一封交换生Merry 因为心理焦虑写给心理老师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问题,并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教师给本课主题命名为“心向阳光,健康成长”。

(二)依据以主题为引领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原则,综合确定教学内容与目标

本课内容的选择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聚焦人与自我的主题范畴。内容的组织以心理活动月的三个主题活动:“焦虑在身边”“焦虑早知道”“焦虑我不怕”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从学生层面来说,八年级学生生活和学习上都有些许烦恼和焦虑,因此了解焦虑这一话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话想说。从知识储备来看,他们已累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对信件也有一定的认识,也让他们有话可说。但如何有逻辑的表达、如何让文章连贯流畅,还需要教师在语言上给予充分的铺垫。

综上,“心向阳光,健康成长”英语写作课程的目标确定为:学生可以

1.学会信件格式,读懂求助信,产生同理心。

2.通过“审、列、拟、查、抄、评”学会写作步骤,谋篇布局。

3.通过多个过程评价表明确写作方向,不断改进写作方法。

4.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采访汇报等活动提高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

5.认识焦虑、了解焦虑、不惧焦虑,形成“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品质。

(三)教学流程图

(四)如何在课例实施过程中实现美育渗透

1.体验生活情境营造的英语课堂之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在各个学校得到广泛的开展。本课教师是以每学期的“心理活动月”这一学生熟知的活动为依托设置情境,还原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并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验真实情境之美。

2.通过阅读信件,发展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赏析语篇之美

该阶段为学习理解阶段。通过对Merry 求助信的认识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求助信的格式、主题和构成及情感表达。

1)阅读求助信。在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始阅读交换生

Merry 写的一封求助信, 带领学生略读回顾信件的书写格式。

                1   Merry的求助信

2)快速阅读信件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主题,将以下内容进行连线。通过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每段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信件中一些表示消极情绪和行为的词汇,并在此指导学生辨析哪些是表情绪的词,哪些是表行为的词。

Negative feelings(消极情绪)

Negative behaviors(消极行为)

bad, terrible, tired, sleepy, difficult

hatecant listen teachers carefully, dont spend time with friends, miss writing answers, cant get homework done, get a bad headache

1   词汇辨析表

4)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并从感受、现象、原因、影响四个方面分析、归纳求助信的内容,最终师生共同完成语篇归纳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跳出自然段的概念,在每个自然段的交叉信息中,从四个方向分析并归类信息,让学生理清思路更加深入了解语篇。

     

  2   语篇归纳表

通过这四个活动对语篇进行观察和分析,层层深入,从主题到用词再到布局,加强了学生对语篇的认知,还增强了学生对英语文章从遣词用句到传达信息和逻辑联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发掘语篇的词句之美、逻辑之美。

3.开展多项学习活动,为写作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认识互动之美

该阶段为应用实践阶段。阅读完求助信后,教师展示所要写的回信,并引导学生一起审题,通过审题后学生明确了写作任务的目的、内容和方向。接下来就要根据要求收集素材、准备素材,为正式写作搭建支架。支架又叫做脚手架,原为建筑业术语,在教学过程中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有效支撑。该教学方式是主张在“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支撑,使其水平从第一区域提升为第二区域,并逐步养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搭建脚手架其实是为了最后撤离脚手架,使学生在有迹可循的情况下思维又不受局限和束缚。

2  回信内容

1)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指利用集体的智慧通过集思广益,激发学生的联想,打开写作思路。教师针对Merry 求助信中的内容提问:“Merry thinks worries are terrible, do you agree with her? What do you think of worries?”学生在用一些形容词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焦虑是否只有消极作用,除了terrible 还有一些积极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它们吗?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能多角度思考问题,对焦虑也能有更全面的认识。并将几个对焦虑看法的形容词列在黑板上。

3  头脑风暴

 

2)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小组讨论是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表达和融入团体的活动。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因此,在头脑风暴之后教师将以What kind of advice will you give to Merry according to her worries?”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Merry 想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小组讨论完成后由小组成员做出结果汇报,并将好的提议列出。该环节继续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

写作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创作的行为活动,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群体间的交际活动。写作过程中的素材采集离不开各种集体的互动合作,合作学习、团队协作可以弥补个人思维和看法的不足,利用学生间的信息差引导他们相互学习互为补充,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在相互分享和研讨的过程中学生能收获更多灵感和知识,同时还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增进了友谊,最后通过学生总结活动感受来引导学生体验互动之美。

4.通过过程性评价提升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认识成长之美

本课的写作评价表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作文评分的要求来制定的,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方向引导,给出反馈意见。写作评价是监控写作过程、反馈教学信息、引导写作方向、激励学生写作、促进教学改进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在评价表的设计中,教师总体上要兼顾写作要点、思想内容、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谋篇布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

1)自我评价

进入写作环节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审题-列提纲-拟草稿-查要点-誊写-互评互改中完成写作。学生完成拟草稿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评价表,在这一阶段关注的重点应放在思路清晰、要点齐全上,不应过多关注语法纠错。因此教师从格式、分段、写作要点三方面设计了评价表,引导关注点。

3   自我评价表

 

2)同伴互评

  在学生拟完草稿后,学生与同伴交换草稿,展开互评。在此阶段,学生要从格式、词法和句法三个方面关注同伴作文,并找出同伴作文中自己值得借鉴和能给出建议的地方。

4  同伴互评表

  

3)修改初稿

修改初稿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学生通过两个评价表的导向和对同伴作文评价后的感受,重新审视自己的初稿是否在格式、要点、语言方面与原定目标一致、是否突出了主题、是否达到了目标。

4)评选优秀作文

在完成自己作文的修订后,根据“优秀作文评价表”每个小组选出一份最佳习作,最后汇总全班,在小组最佳的作文中再评选一份全班最佳作文。本次评选引导学生谋篇布局时从词、句、篇三大板块加强写作。

5  优秀作文评选表

 

在写作的几个阶段中,学生通过自我修改、同伴互改、教师指导修改的层层推进,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方向和目标,提升写作能力和水平,还促进学生形成自我慎思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在一次次的不断自我修订和自我完善过程中发觉自己的提升,体验到成长之美。

5.认真书写引导学生认识书写之美

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文字不仅仅具有表意功能,书写优美的文字还能向我们传递美。引导学生体验并追求英语书写之美,不仅可以形成具有美感的书写能力,在写作中呈现具有美感的文字,而且通过认真、精细的训练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毅力和耐心以及精心做事的积极心态,实现英语的书写之美。

在评选后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优秀作文的行文之美及书写之美。

4   学生优秀作文习作

6.育德育心,引导学生认识人格之美

育德,是指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促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展开的教育活动。育心,是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与心理教育有关的手段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两者互通互融,共同塑造学生美好人格和道德品行。

在本课中,学生读信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Merry的情绪状态,给予同理心,在回信时表达出对Merry 的关心。以此培育学生关心他人,并能对有困难的人施以援手。课堂迁移与创新环节学生在收集更多处理焦虑问题的信息后,教师通过提问“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hen we face the worries?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心态和品质,引领学生认识人格之美。

小结与反思

探索在初中英语课堂渗透美育教育,符合“五育并举”的教育指导方针,符合英语课程总目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落实。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好的情境创设搜集素材。

好的情境创设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融入课堂,还能以好的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全心投入,在情境中习得技能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多留心生活中的点滴,寻找好的素材巧妙创设出好的情境。

2.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精心设计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长之美。

传统的写作教学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常常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而本课中采用多元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感受到评价者、决策者、组织者等多个角色。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实现了评价主体的转换,通过批阅同伴的作文不但可以促进自身语言的习得,还能获得阅读和评价的乐趣,更好地让学生体验了成长之美。

3.要将情感价值观教育作为教学的核心目的

传统的写作教学教师注重写作策略的传授,常常忽略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核心目的。在渗透美育的课堂中学生既能在写作课堂提升写作技能,更能收获同理心、乐于助人之心和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刘健、施志红主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活动设计》

3.陈晓云《高中英语课堂没学实践探索》

转自:“明师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