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实教研 | 青年教师见面课——生物学科陈雅玲老师开讲了!
2023/1/11 13:38:44 阅读:165 发布者:
教师简介
陈雅玲,女,中共党员,生物学科青年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2019年曾前往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支教一年,积极为西部教育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并获得贵州省黔南州“优秀志愿者”、罗甸县“优秀支教教师”称号。本硕6年、支教1年,始终怀揣教师梦,时刻准备为人师!
教师之路,始于教学技能。2021年获全国田家炳杯教育硕士研究生师范技能比赛三等奖,2022年获广东省中小学实验精品课一等奖,两次获华师生科院研究生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也曾获广州市课程实践挑战赛银奖、广州市天河区科普讲解大赛第一名。
为人师表,乐于教学研究。曾参与编写《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专著,两篇教学设计被编入《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优秀设计》专著中;2021年在第十六届全国生物学教育论坛中作论文报告。曾指导学生参加“2020年学生生物学绘图大赛”,共计特等奖2人,一等奖1人。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番禺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及三等奖。
初入讲坛,初为人师,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SZSY
课程简介
课题:《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
授课班级:高一(33)班
本节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为:“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并应开展教学活动“探究酶的高效性”。因此本节课聚焦以上概念,采用问题驱动及实验探究策略,将概念细化为三个探究问题:酶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酶的作用”?酶怎样发挥作用呢?
接着,依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在课堂中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训练归纳与概括、逻辑与推理的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合作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和育人价值。
课堂精彩片花
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针对“如何清除体内过氧化氢,缓解衰老”的情境问题,完成简单的实验设计表,并分析得出控制自变量、检测因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等科学方法。
2.基于小组合作,使用简单的实验器具,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由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共同分析实验结果,最后运用科学术语精准阐明实验结论。
3.基于实验证据,运用对比与分析、归纳与概括的方法得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的生物学概念,进而形成“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物质观。
4.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认同“科学结论是基于实验探究、逻辑推理等方法形成的”,并养成利用实验证据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SZSY
课堂观看平台
微信搜索“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视频号”;
哔哩哔哩搜索“深实高中园新视界”;
抖音搜索“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
小红书搜索“2965111979”。
转自:“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