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践,培养量感——探索“千克和克”单元整体教学
2022/12/20 17:45:06 阅读:240 发布者:
立足实践
培养量感
——探索“千克和克”单元整体教学
市实小长征校区三年级数学组开展主题研学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新版课程标准要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数感的全面提升,淮安市实验小学长征校区三年级数学组开展了以“立足实践,培养量感”为主题的数学研学活动。
“千克和克”的知识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的质量单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他们还没有对质量单位的具体感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三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组织了一次“探索千克和克”的数学实践活动。
走进生活,了解身边的“千克和克”
年级老师整合了整个单元的内容,给孩子们安排了四个任务。任务一:认识千克与克;任务二:观察哪些物品大约重一千克、数10克的黄豆有几粒;任务三:人们会用哪些秤称量不同的物品;任务四: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菜并估计重量。
研学单
周末,孩子们变身“小小体验师”,纷纷走进生活课堂,来了一场“质量单位”的探秘之旅,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精彩瞬间吧!
小小体验师
一些同学记录了薯片、花生、黄豆等较轻的物品,他们大多是用“克”来计量的。
有一些同学记录了面条、食用油等物品的重量,还有一位同学称了自己的体重,这些物品的重量是用“千克”来计量的。
回归课堂,分享我们的“千克和克”
回到学校之后,老师邀请了一些同学分享了他们的研学经验,他们通过记录、对比、体验、总结等方式来充分研究了“千克和克”。
徐艳梅主任大胆实践大单元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学成果汇报交流会。整节课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个个儿思维活跃、大胆分享,说的头头是道。看来,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授课形式。只有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和大胆地实践,才能开启他们求知欲望的大门。
这些同学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质量单位的理解,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表扬下,更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记录分享,呈现精美的研学单
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孩子们写出了生活中的趣味,数学中的生活味,在他们刚刚能执笔写话的年龄,写下对数学的感知和理解,超赞!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质量这个计量单位,建立了“千克和克”的概念,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做中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能体会更深刻。数学的世界丰富多彩,欣赏孩子们创意之作,走进孩子们的数学思维世界,让孩子和数学知识交流,和生活交流,学会数学,学会思考,努力创造!
转自:“淮安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