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万物藏,联组集备悦时光;交流合作共分享,集体研讨促提升。为践行新课标理念,切实提升课堂效率,城阳区初中物理教师在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初中物理教研员秦文钢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联组集备活动。2023年12月14日下午,青岛市“十四五”重点课题“双减视角下创新素养培养实践研究”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生本高效课堂建设的联组集备研讨会分别在青岛市城阳区京华学校、青岛市城阳第九中学和青岛市城阳第十一中学顺利开展。
第一组联备活动
联合促成长,交流共提升!第一组联备活动在青岛市城阳京华学校进行,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初中物理教研员秦文钢老师、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青岛市城阳区第十五中学、青岛市城阳区京华学校、青岛美欧学校老师齐聚一堂。
老师们对青岛市城阳第十五中学的修学岩老师主备的《5.4眼睛与眼镜》新授课和青岛市城阳区京华学校甄爱贵老师主备的《20.2电生磁》新授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活动第一部分由青岛市城阳第十五中学的修学岩老师针对《5.4眼睛与眼镜》这一节教学课件及学案进行分享。修老师基于青岛市初中物理“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从教材、学情、重难点、教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做了全面的阐述。
随后,根据修老师的分享,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研讨。区教研员秦老师肯定了修老师在课程设计上的付出,同时,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的袁江源老师、董妍志老师和青岛市城阳区京华学校的唐泽老师作为代表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三位老师从课堂导入、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自由点评环节在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刘波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各个环节的优化、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逻辑顺序的调整,让学生可以更顺畅的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最后区物理教研员秦老师对课堂趣味引入、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提出了整改意见,引发老师们的深思。
活动第二部分由青岛市城阳区京华学校甄爱贵老师分享了初三物理《20.2电生磁》新授课的课件与学案。甄老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充分利用问题串,设置一系列有梯度、有指向性的题目。例题以中考题为原型进行改编,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紧扣考点。
针对本节课内容,区教研员秦老师和其他参会老师都对甄老师这节的结构和内容的设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青岛市城阳第十五中学的朱建翠老师、青岛市城阳实验中学的刘波老师、徐晓老师、依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最后区物理教研员秦老师对整节课的课堂趣味引入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提出了整改意见。
会议的最后,城阳区初中物理教研员秦文钢老师做了总结性发言,强调集备的重要性。对本次活动的顺利举行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老师们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第二组联备活动
第二组联备活动在青岛市城阳第九中学进行,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青岛市城阳第九中学、青岛市城阳区书雨学校八九年级物理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此次联组集备活动由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刘美艳老师主持。
首先由青岛市城阳区书雨学校刘欣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密度》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导学案设计。在这节课中刘老师运用了视频、音频素材,将密度的概念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根据刘老师的分享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针对本节课,青岛市城阳第九中学的胡伟婷老师和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的胡玉丽老师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环节二,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刘美艳老师分享了《磁现象 磁场》的教学设计和导学案设计。在这节课中刘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动手实验带领学生逐步认识磁场。讨论过后,青岛市城阳区书雨学校的胡梦瑶老师,青岛市城阳第九中学的王海刚老师分别对刘老师这节课做出了精彩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环节三,在两节课研讨结束之后,联组集备组长刘美艳老师根据发言进行了总结,确定了课件和导学案的优化方案。
第三组联备活动
第三组联备活动在青岛市城阳第十一中学进行。青岛市城阳第五中学、青岛市城阳第十三中学和青岛市城阳第十一中学的全体物理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这次研讨活动由青岛市城阳第五中学孙珊珊老师主持。研讨活动流程分为备课展示、点评发言、互动评课三个环节。
首先由青岛市城阳第十一中学的宋佳老师和张志文老师向老师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的教学课程设计。
第一节课是由张志文老师带来的《眼镜和眼镜》,张老师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引入眼睛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眼睛是怎么看到事物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下来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模拟正常眼睛成像,近视眼睛成因及其矫正,通过类比近视眼成因与矫正,学生展学远视眼成因与矫正。通过小视频自学完成眼镜的度数。在补充环节中,将水透镜与眼睛类比,模拟眼睛自动调焦功能,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相结合。最后,张老师提出基于《眼睛和眼镜》的大单元构想,并介绍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引发大家积极讨论。
第二节课是由宋佳老师带来的《电生磁》。用魔术盒引出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奥斯特实验》并得出结论,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对电生磁的知识掌握地更加深刻。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明确,通过自制学习器材,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合学环节,突出本节课在本单元的具体地位,结合本节课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大单元教学的理念。最后补的环节,由右手安培定则延伸到自然界中的螺旋结构,让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其探索自然的科学素养。
经过激烈的研讨后,接着是评课环节,陈美岚老师和宋敏敏老师作为代表对张志文老师《眼镜和眼镜》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认为整节课堂张老师思路清晰,课件设计精美,内容完整,“六学联动”在整个教学环节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方面,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有课堂展示,有视频录制,尤其是最后的水透镜,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学生能够到更高的地方。整体上,本节课将整章知识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大单元设计思维。
孙燕老师和殷海涛老师对宋佳老师的《电生磁》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宋老师的课充分践行了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服务于生活,课前的魔术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有大量学生动手做实验的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而且设置问题精炼,让学生有思考才能有发展,感受到学习的驱动性和目的性。其中,孙老师还提出,课前魔术中,螺线管放入盒子后吸引大头针比较困难,可以换做小磁针,效果会更明显等建设性意见。
会议的最后,联合集备三组组长孙珊珊老师做了总结性发言,强调集备的重要性,对两节课的导学案设计,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通过联组集备,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广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效率,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岁序常易,时盛岁新,聚力前行,征程再启。本次城阳区初中物理联组集备活动在展示、分享、碰撞、交流中圆满结束,在教研员秦文钢老师带领下大家收获满满,在寒冷冬日感受到携手前行的温暖和凝心聚力的力量。日后我们将继续以研促学、以学促教、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实现教学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转自:“城阳区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