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支教故事】李梓菡:一分耕耘 一份收获

2023/6/30 14:35:49  阅读:86 发布者:

时间过的飞快,毫不留情地悄然而逝,回忆“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教的那段时光已然是2021年十月份的事情了,再次回忆支教的点滴,手下的键盘久久无声,一时间思绪纷涌,最终却无语凝噎,匮乏的文字仿佛已经无法表达我这段难忘又收获颇丰的支教经历,但最终我还是迫不及待地用自己离乱的思绪来编制这段梦幻的支教之旅......

十一假期刚过,回到学校就接到要去支教的通知,那段时间《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还很火,伴随的还有一首名为《如愿》的歌曲也很火,那段时间《如愿》变成了我高频单曲循环的歌曲,而这次支教旅程也是从这首歌开启的,还记得当时在师大的组织下,我们大清早整理好被褥就踏上了去往会宁县大沟镇中心小学的路上,这是我上大学以来第一次去大山深处支教,研究生期间一直停留在理论课本研究音乐教育的阶段,一直都没有机会实地调研参与教学,充满了激动又复杂的情绪出发了,一路上我没有任何的困意,看着离我越来越远的兰州市区,渐渐看着风景从城市的高楼大厦到翻山越岭的山路十八弯,耳机里一直单曲循环播放《如愿》这首歌,......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愿你所愿的笑颜,你的手我蹒跚在前,请带我去明天,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  

将近四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了大沟镇,应该是那几天的路上下过雨,镇上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坑,车在避绕泥坑的路上艰难的行进,到了学校,校长很热情的迎接了我们,第一次我们支教团留下了第一张合影。学生对新来的支教团老师充满了羞涩与好奇。

校长简单的分配了一下宿舍,告诉我们需要自己生炉子、打井水、捡碳和柴火、自己做饭吃,冬天室内生炉子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等,我才意识到支教生活不止是在教学,还有融入农村艰苦的生活。

收拾整顿好了生活起居后,我们就积极投入了教学中,校长在会议室给我们支教团的人开会安排了本学期的课表。刚进学校会议室映入眼帘一面墙的荣誉证书震撼到了我,也让我感叹大山深处一所不起眼的小学,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由衷的敬佩农村教师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

初次踏入课堂,我非常认真的备课,甚至第一次进入课堂接触这些小朋友还让我这位老师有些紧张,拿着备好的教案走向教学楼时,有很多小朋友很主动的向我打招呼,并好奇的问我:“老师,你今天去给几班上课呢?”我说:“四年级二班。”一堆小孩里有几位同学惊喜的说:“老师,我是四年级二班的,我带你去我们教室吧!”说完,在一群小朋友的簇拥下,我走到了四年级二班的教室门口,同学们看到我都异常的兴奋与听话。这是我与学生们的第一次课堂互动,我精心安排了每一位同学都上台找个位置写下自己的名字的方式,做一个自我介绍,不一会儿,黑板上就留下了非常独特又充满艺术的“名字墙”,他们都非常的积极上台,大方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介绍了自己,然后我再拿起板擦,擦一位同学的名字,站起来和我打个招呼,让我尽可能的都记住他们,同学们对我这种上课方式非常的感兴趣。

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我教学生们唱歌,做声势舞蹈,学生们都非常的聪明,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和进步。

后来的教学中,我除了带班级的音乐课外,每天下午课后还负责学校的合唱社团,合唱社团的学生包含了二到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自愿报名和选拔,最终确定了一支合唱社团队伍。在合唱社团排练的过程中,我与每一位学生都建立了很好的师生情谊。

很快,我的支教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半,在这期间突然爆发的疫情,让我的支教教学工作暂停了两周,在这期间我们参与了镇上的核酸采集与社区的外来人员调查工作,没有教学任务的时候我和几位学妹爬了这边的山丘,爬上山,绵延不断的山脉一座连着一座望不到头。而大沟镇就在山沟中。

在生活上,我们学会了围着炉子烤红薯、烤板栗,给时不时来蹭饭的小猫咪火腿肠,从刚开始的烤不熟,烤的红薯焦黑,到后来烤出经验。感叹无论是农村生活还是音乐教学中,我都在成长与进步。

闲暇的时光里我们会漫步在镇上的每一条小路,镇上的夕阳很美,还有街头碰到学生,都会很礼貌的与我们打招呼。当时的疫情虽然为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但是也正是这样,才能让我在这样的小山沟里感受慢生活、亲近大自然和最淳朴的人间烟火。

后来疫情有所缓解,学校又恢复了线下上课,我又见到了可爱纯朴的学生们,我们每天都在合唱社团抓紧排练,因为会宁县是拥有着红色革命历史的地区,在合唱选曲上,我根据学生学龄和地区历史特色,选择了《红领巾飘起来》《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万疆》等歌曲,一方面,由于小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发声训练,歌曲不应旋律过高;另一方面,小学生的价值观在初步形成,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正确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这几首歌曲歌词朗朗上口包含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更好的帮助美育育人,突出当地人文特色。

在教学摸索中,找到针对本社团有效的办法。首先将音乐能力弱的,嗓音条件较弱的挑选出来,形成合唱一组,乐感音准较好的学生形成合唱二组;其次合唱社团涉及二到六年级学生,年龄跨度较大,所以合唱队形根据身高从高到低依次排列,通过这种方法区分年级、音乐能力水平,在后期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合唱社团的纪律也有变好。为了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我每周都会抽出音乐合唱欣赏课,让学生们看看大城市合唱社团的演出视频,合唱歌曲等。

在后来的合唱教学中,我用科尔文手势表示各音的相对高度,引导学生掌握音准。让他们记清楚do的位置在腰部,remifasollatido’位置慢慢升高,do’的位置在头顶。科尔文手势把音高音的倾向性完美地变现出来,当然科尔文手势还有很多方面的应用。针对那些音乐基础较差,视唱练耳能力薄弱的学生利用科尔文手势可以掌握音准,展现音准。通过合唱排练教学,学生的音准、声音和谐度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在选曲方面也是紧扣红色主题、年龄特色、小学生价值观选曲。合唱社团作为中小学校园中最活跃、最普遍的艺术社团之一,合唱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学校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设良好校园文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很快我的支教生活接近尾声,没想到的是临走的那天,学生们都为我写了很多信,我一封一封的打开,每一封信里都包含了学生们细腻的情感,平时羞涩不敢表达的话语在这些信中涌出,让我几次在读信过程中都留下眼泪,这是不经历支教生活难以体会的情感,在这次支教经历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基层教师的意义。

通过参与美育浸润支教计划,也让我对偏远地区学生的音乐教学有了很深刻的体会,这里的学生淳朴好学,热爱音乐,喜欢音乐课与音乐老师,虽然远在大山的学生大多数为留守儿童,甚至单亲家庭。但她们依然渴望并且喜欢音乐带给她们童年的美好生活。在这段时间的支教生活中,也让我发现,合唱教学是最能开展顺利,教学成本最低的一种音乐教学方式,所以合唱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可以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在合唱教学中体会集体的力量,音乐的魅力。

后来,我把这段教学经历中的调研资料和教学感悟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并作为我的研究生中期论文汇报,后来该论文参加了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举办的“万叶杯”论文(教案)大赛,在比赛中令人欣喜的是竟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我明白这次获奖离不开西北师范大学给我参与“美育浸润”支教项目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还有配合我合唱教学的可爱孩子们,这些参与的任何一位都是这篇成果荣誉的获得者。

虽然这段支教生活已经离我越来越远,每次回忆起来都有片段的感动浮现在脑海中无法抹去,我相信这是我作为音乐教育者最难忘的经历,也会是我教学过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梓菡,中共党员,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0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音乐与舞蹈学专业,音乐教育研究方向,师从王冰副教授。在读期间参与西北师范大学“互联网+”支教工作,获得2022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万叶杯”论文(教案)征集评选活动高校在读高校学生组全国一等奖;西北师范大学2021-2022学年研究生学业综合二等奖;西北师范大学第六十三届教育实习“优秀实习生”。

转自:“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