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遮燥意 静心共钻研
2023/6/19 15:46:03 阅读:113 发布者:
绿/荫/遮/燥 潜/心/钻/研
绿荫遮燥意,悠悠夏日长。学无境弦歌不辍,行有道芳华带灼。文渊小学的老师相聚一堂,静心钻研,夏日的燥热,不知不觉消退不少。他们怀揣着立德树人的殷殷期待,相约在孜孜不倦的教研之路上。2023年6月6日,台州市文渊小学开展了“聚焦核心素养 育人话初心”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研活动。
PART ➀
课堂展示↷
二下《我能行》
陈嫣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我能行》,立足学情开展教学。在这个年纪,学生会有很多做不到的事情,由此可能会对自己不自信。这节课聚焦自信心的呵护与培育,帮助同学们树立自信。针对小学生成长的这一问题,本课先开展送大拇哥活动,鼓励学生发现身边同学和自己“行”的某一点,继而明白“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的道理;接下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不行”的地方,通过读绘本和“一分钟拍手挑战”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明白“敢于努力和挑战,今天不行,明天可能行”。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兴致浓,感悟深。
PART ➁
时政述评↷
《两岸同风雨 明月是一家》
王伟老师慷慨激昂地展示了《两岸同风雨 明月是一家》的时政述评。王老师按照时间顺序,结合短视频以及图文并茂等方式,介绍了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历史地位,再紧密结合佩洛西访台事件和中国外交部的霸气回应,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
PART ➂
交流分享↷
☑ 思维碰撞
好课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展示过后,全校道德与法治老师分年级段交流,再派代表进行评课。
徐娅老师:陈老师执教的《我能行》,让我们感觉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真实性。每项活动的开展,都是紧扣学生的真实生活。从一开始班级的“跳绳小王子”的现场展示,再到统计班级里孩子们感觉的“不足之处”,再选取典型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切实解决了孩子目前自我感觉到的“不行”,再通过课堂的真实体验,找寻到自信的法宝。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就是要基于生活,又指导生活。这一点,在本节课上落实得十分到位。
陈芳贞老师:陈老师执教的《我能行》一课,活动形式多样,看绘本,送大拇哥,齐唱歌曲,充分地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活动性的特点。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行”,更能正视自己目前的“不行”。孩子们在接受别人送自己大拇哥时,流露出的惊喜和兴奋,滋养了他们的自信,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有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主要体现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友爱互助。道德与法治课,平日里一定要认认真真去上,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
郑嘉晗老师:陈老师这节课立足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聚焦自信心的呵护与培育。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鼓励学生发现自己“行”的某一点,懂得“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大家都有行的地方,树立自信心。学生通过讨论、联系自己写一写,观看视频等方式正确认识自己“不行”的方面,学到了怎样让自己从“不行"到“行”。整节课非常治愈,活动氛围浓厚,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感悟,悦纳自己,提升自信心。
梅晏瑜老师:关于时政述评,我们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么简短,如同微课一样,我觉得特别有意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有关注时事的意识,哪怕不是正儿八经地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进行时政述评,我们也可以在平日里或者课堂上和孩子们聊一聊新闻热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再相机引导,比如和学生聊聊持续了这么久的“俄乌战争”,为何会爆发,当地人民目前水深火热的生活,孩子们自然会产生作为中国人的幸福感,明白和平安定的生活多么难能可贵,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思维碰撞的火花,能够点燃精益求精的热情。通过本次研讨动,老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课程特点,课堂教学设计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提升,向高效课堂又迈进了一步。同时,再一次提醒我们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育人上担负的重要使命。
聚焦核心素养,不忘教育初心。 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远。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是教研,让我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更新,朝着“心中有素养,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技能”的目标持续前行。
转自:“椒江区小学道法与地方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