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三下】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3/6/8 16:37:26  阅读:79 发布者:

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新闻的“十八般武艺”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最常用的两种主要文体,它们在一个总的报道思想指导下,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完成一定的传播任务。有学者指出: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两种信息,一是传播事实信息,一是传播观点信息,两者结合才是完整的新闻含义。一般来说,在短时间里掌握某一事实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然而如何评判这一事实,揭示它的性质、意义和发展趋势,却并非易事,必定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的。可以说,新闻报道是基础和主体,它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为基本条件,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新闻事实,用事实来反映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意见来启迪受众。新闻评论则是旗帜和灵魂,它总是围绕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针对当前发生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进行议论说理,指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传播观点信息,以具体有形的意见直接地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具有更鲜明的引导性。这两种文体的大目标是一致的,都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但各自的特点又是十分明显的。在新闻体裁的范围内,如果强调“发表意见,阐明观点”,就能将新闻评论区别于消息、通讯一类的文章。它总是立足当前,就实论虚,析事明理,通过对现实典型事件和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直接阐明观点,表明立场与态度。

(摘编自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

材料二:

在娱乐产业化的时代,偶像诞生就像是资本运作逻辑下一件商品的问世。为了推销这件商品,“颜值即正义”的畸形价值观正在悄然流行。在这种不良社会思潮影响下,部分人的三观跟着五官走,认为长得帅或美可以代表一切。只要颜值够高,即使犯了罪也有人同情。粉丝对偶像这种“无脑式”的追捧行为,形成一波又一波的舆论热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讨论。

因变现快、获利高,近年来偶像产业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在"偶像养成"模式下,经纪公司与各大网络视听平台以打造偶像团体为目标,将年轻、貌美、帅气的女孩男孩们送上综艺选秀节目、文艺晚会等曝光度高的平台,获取高关注度和粉丝量,从而实现流量变现。在这个过程中,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迅猛崛起。这些节目重点聚焦选手的成长过程,追求“让粉丝看着自己所喜爱的偶像慢慢长大"的效果。为了让自己喜欢的选手脱颖而出,一场场喧闹狂躁的投票大战在粉丝之间拉开帷幕,让节目制作方、广告商赚得盆满钵满。尝到甜头之后,艺人经纪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很多老牌公司也转变业务方向,纷纷将目光放在偶像市场的发展上。这些公司的实力良莠不齐,大公司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并依靠自身资源对其进行培养和包装;而中小型公司更像是以手中的艺人为赌注,在偶像市场进行一场赌博。

2018年到2021年的四年间,选秀类综艺节目一共打造了7组偶像团体,输送了数十位新晋偶像。这些选秀节目中对高颜值的追逐倾向十分明显,一些导师在评价选手时秉持“颜值即正义"的理念。有导师甚至在节目中直接对选手说:"你长得好看就够了,不需要会别的。"很多观众给选手投票时,也不看选手专业能力和文化水平。有的选手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唱歌跑调,跳舞跟不上节奏,业务能力惨不忍睹,更别提文化修养和精神涵养了。但这些选手却能凭借高颜值过五关斩六将,在激烈竞争中"躺赢"

为了维持公众的高关注度和高讨论度并转换为高流量数据变现,经纪公司、平台和艺人挖空心思立人设,想尽办法做数据,费尽心机争取各种影视剧、综艺节目的露脸机会,刷存在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饭圈"蕴藏的巨大潜力,于是使用各种方法诱导年轻粉丝群体投票打榜,将其培养成天然的流量制造群体。于是,一次次围绕“颜值即正义”的营销就此展开,一场为了“颜值”奋不顾身的“饭圈”行为让人瞠目结舌。

从某种角度来看,偶像是粉丝自己梦想的投射,其所承载的是粉丝对美好的想象和向往。然而,一些在偶像工业体系中打造出来的"爱豆"是空有其表的花架子。这些人大多数尚未成年就离开学校,进入经纪公司当练习生。他们将时间更多花在表情管理的训练、讨好粉丝的话术、应对采访的技巧上。有的年少成名,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而是在名利场浸泡,被粉丝们追捧。于是,一部分人开始膨胀,对自我的认知和人生的定位逐渐发生偏移,甚至做出了代孕、吸毒等触犯国家法律的行为。可见,一个偶像的打造,应该将重点放在教育而不是包装上,应对其文化水平、专业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专业且全面的规划。真正的优质偶像未必有无懈可击的容颜、潇洒婀娜的体态,却一定要具有善良、谦逊、敬业等优良品质,时刻以"用精品力作回馈粉丝期待"来严格要求自己。

三观岂能跟着五官走?“颜值即正义”背后,反映了不良倾向下价值理念的跑偏。我们应坚决抵制这种肤浅媚俗的讨论模式,少谈一点颜值,多谈一点文化;少做一些伪流量,多传播一些正能量。

(牛梦笛 《三观岂能跟着五官走》,《光明日报》20218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十八般武艺"指出了文学体裁的丰富多样,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就是其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文学样式。

B. “颜值即正义”强调优越的长相能代表一切,资本为了推销偶像,快速变现,推动了这一价值观的流行。

C.流量包裹下的艺人大部分用"颜值""人设"俘获粉丝,没有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所以难免误入歧途。

D. 偶像是粉丝自己梦想的投射,优质的偶像不需要无懈可击的容颜,而需要具备专业的能力、优良的品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般来看,短时间内掌握某一事实不太困难,然而要深入地评价判断却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新闻评论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B.近年“无脑式”追捧偶像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材料二反思这种现象的成因,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C. “偶像养成”模式将高颜值的年轻人送上各类节目,关注选手的成长过程,它的初衷是培养优质偶像,这一做法无可厚非。

D. 选秀类节目挑选、追捧高颜值偶像,经纪公司、平台和艺人则诱导年轻粉丝为他们投票打榜,他们共同打造了偶像产业链。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作比较,意在表明新闻评论比新闻报道更加深刻,更具有传播价值。

B.材料二聚焦“偶像养成”现象,从造星、选秀、追星三个层面分析畸形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及原因。

C. 材料二的标题就是新闻评论的中心论点,从“三观”“五官”的关系切入,一语中的,直击要害。

D.材料二吸收部分网络用语,如“颜值即正义”“躺赢”“饭圈”等,拉近了与媒体受众的距离。

4.请结合材料说明当下优秀的新闻评论应具备的要素。(4分)

5.新闻评论应该具有“鲜明的引导性”,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十一”前,光字片人家全部清空。“十一”过后,光字片的大拆除全面展开。那是颇壮观的场面,动用了几十台重型机械——也是相当痛快的拆除。

周秉义赶到现场。当然不用他亲自指挥,他只是去看热闹。许多光字片的人也回去看热闹,不少人百感交集,有些老人还直掉眼泪。直到那时,光字片的人才觉得周秉义可亲可敬,争着与他合影。周秉义很高兴,笑容灿烂。不觉想起了刚任命的时候。

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名次还排得比较靠后。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

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场大雪。

秉昆说:“哥,这么大的雪,改天吧。”

秉义说:“我正是因为下这么大的雪才来的啊。没人出门,也就没人注意咱们嘛,想看哪儿看哪儿。”

秉义没坐专车,也没骑自行车。雪大,公共汽车开得慢,又不容易等到,等到了也不一定能挤上去,他干脆走到了弟弟家。于是,老哥儿俩逛起光字片来。

光字片的面积比以前大了,有几平方公里,人口也比以前稠密多了。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如同历史回到了白垩纪,雪下覆盖的是成群体型怪异的恐龙僵尸;又如同无数明碉暗堡,为了迷惑敌军,偏要筑得不三不四,内中埋伏着整师整师的士兵,只等冲锋号响……

白茫茫一片大地好干净,这不适用光字片。稍一细看,谁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颜色的泔水结成的冰面,公厕四周的尿冰……

兄弟二人并肩走时,周秉昆忽然心中对哥哥产生出同情来——仅差半步就熬成副省级干部了,偏偏给了个北方省会城市的副市长当,排名还那么靠后。

秉昆问:“哥,你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满意吗?”

秉义说:“你这话问得很肤浅,太矫情,太幼稚。古今中外,对自己人生感到满意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无忧无虑当皇帝的人,他还想长生不老永远当下去呢!我又凭什么会感到满意呢?”

秉昆接着问:“那就是不满意咯?”

秉义说:“也不能说不满意。我的人生道路尽管有时身不由己,但组织培养我,信任我,我在组织安排的不同岗位上,一向认认真真、克己奉公地工作,从来没有混过日子,所以,我对自己的人生也有满意的方面。人如果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两点满意的地方,那也就应该感激生命了。”周秉义谈兴颇浓,他对弟弟每一句话都给予了愉快、耐心的回答。

秉昆突然失声一笑。秉义奇怪地问:“你笑什么?”

秉昆说:“你跟我说话,更像老师跟学生说话。”

秉义愣了一下,也笑道:“这辈子当不成老师咯,年龄过咯!”那一刻,秉昆从哥哥的话中听出了相当遗憾的意味,和一种类似晚秋的心境。他不由得扭头看了一眼哥哥——两只皮面羊剪线的帽耳朵之间,哥哥的脸比以前疲多了,嘴角两边的皱纹明显多了,刀刻一般。他心里不禁有些难受——普通百姓家的儿子,当官当到哥哥那份儿上,太不容易了。

秉义颇为兴奋,他把秉昆带到了离家挺远的地方。那些地方秉昆从未去过,也没有同学朋友,不曾有过一个熟人。

“哥,咱们光字片就没有一个你的高中同学吗?”

“没有,我高中时的学校是全市排名靠前的重点校。据我所知,除了我,当年还没有第二个光字片的高中生。”

“哥,你当年太幸运了!”

“是啊,我当年学习真刻苦啊!”

在周秉昆记忆中,哥哥从来没有与他聊过那么久。他对那个雪天很感激。

老哥儿俩在光字片走啊走,转啊转,不知不觉天黑了。远处是铁道,过了铁道,不再是光字片了。除了铁道是各个区域的分界,路灯也是。铁道那边有路灯,已经亮了。光字片这边却只有极少的路灯,大部分地方被夜幕笼罩。像样的路才配有路灯。光字片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实在不配有路灯。人们似乎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常识,包括家住光字片的人。望着前方笔直的马蹄石道和成行的路灯,秉义问:"知道那边的街是怎么形成的吗?"

秉昆说:“知道,从前那边是俄国人住的地方。”秉义问:“知道那些街名吗?”

秉昆说:“当然知道!安和街、安发街、安德街、安定街、安正街、安良街……”铁道那边是安字片,安字片砖房多。长期以来,安字片是光字片人家向往的街区。秉义又问:“你知道那些街从前的街名吗?”秉昆反问:“从前不也是安字片吗?”

秉义说:“你想错了!从前的街名是俄国人起的,它们的俄文说法是:吉别斯卡亚、阿尔巴津斯卡亚、阿尔贡斯卡亚、米哈依洛夫卡亚、依戈尔纳卡亚、日托米尔卡亚……”

那时,兄弟二人正站在高坡上。

秉义指着远方又说:“看那边,也有街灯……”

秉昆说:“那是河宇片,有河洛街、河洲街、河曲街、河鼓街、河图街……”

“托尔斯泰纳亚、契诃夫纳亚、罗蒙诺索夫纳亚、谢甫琴科纳亚、涅克拉索夫纳亚……但是咱们光字片,咱爸他们那一辈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却至今没有几条像样的街、像样的路,路灯也还这么少。可咱们光字片的街名,却正是不折不扣的中国街名,咱爸那一辈中国人起的。光仁、光义、光礼、光智、光信、连起来是孔子的话——仁义礼智信!你好好想想,能明白咱爸那一辈闯关东落户于此的农民,当年为什么那么起那些街名吗?当年,咱们光字片还是有街可言的。如今,咱俩走了这么久,走过了几条算得上是街的道路吗?原先有过的街也被私搭乱建的土坯房占没了!"秉义一句接一句地说。

“可人们没办法啊!”

“是啊,没办法啊……”

秉义转身望着光字片,天色已完全黑下来了,光字片稀疏的几点亮光,让人不愿接近。秉昆问:“哥,你今天算是考察吗?”

周秉义说:“对。”

秉昆又问:“之后呢?”

周秉义说:“灭了它!”

在秉昆家小院外,秉义感慨道:“光字片还有这么个小院的人家,太少了。”

秉昆说:“是啊,冬天起码可以为家门挡挡风。”

秉义说:“你托咱爸的福了。”

秉昆说:“哥,进屋歇会儿吧。”

秉义说:“不了,谢谢你陪我。”秉义拍一下秉昆的肩,转身走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秉义新官上任低调行事,微服私访,趁着下雪没人注意才出门考察,不坐专车、不坐公交而选择走路便是其表现。

B.周秉昆因为哥哥的任命而生出同情,于是便问哥哥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否满意,周秉义的回答透露出与秉昆相似的遗憾之情。

C. 周秉义对父辈时期光字片的回忆让故事有了历史的沧桑感,他言语中强调当年光字片街名与"仁义礼智信"有关,意味深长。

D.小说中“光字片”虽然“私搭乱建”“肮脏”,但它是两兄弟成长的地方,承载着他们很多回忆,所以周秉义立志要整顿。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光字片大拆除的场景开篇,使用倒叙的手法主要是为了凸显老百姓百感交集的情感和争着与周秉义合影的热情。

B.文中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一幅震撼的场景,成群的恐龙僵尸、无数的明确暗堡,写出了光字片土坯房的稠密杂乱。

C.周秉昆说出了安字片和河字片的街名,周秉义又说出了它们的俄文名称和光字片当年的街名,街名的背后蕴含多重对比。

D.“脸比以前瘦多了”“嘴角两边的皱纹明显多了”“心里不禁有些难受”等语句借秉昆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表现弟对哥哥的关心。

8.《解放军报》曾评论“周秉义的样子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样子”。请结合文本分析周秉义具有党员干部应有的哪些特点。(6分)

9.小说主要以哥俩对话的形式展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周室之季,天下分裂为战国,游谈之士出于其间,各挟术以干时君。视其喜怒悲惧而捭阖之, 微名射利, 固无足道者。

予读《蔺相如传》,未尝不壮其为人,而惜其如此也。夫秦籍累世之资,肆虎狼之暴,搏噬天下,有并吞诸侯之心,非可与礼义接而论曲直也。相如区区掉三寸舌,入眦眶不测之秦,卒能以完璧归,亦足壮哉!然当其捧璧睨柱,示以必死,盖亦摩虎牙矣。夫死非难,死不失义、不伤勇,君子所难也。且秦赵之不敌,盖雄雌之国也。身之存亡,非特一璧之重;而社稷安危之机,亦不在夫璧之存亡也。然则赵之有璧,存可也,亡可也。初,相如捧璧入秦,赵之君臣计议,非有亲秦之心,特迫其威强耳。夫以小事大,古之人有以皮币犬马珠玉而不得免者,至弃国而逃,况一璧乎?虽与之可也。相如计不出此,乃以孤单之使逞螳怒之威抗臂秦庭当车辙之势其危如一发引千钧,岂不殆哉?当是时,使秦知赵璧终不可得,则欲侥幸不死难矣。若是则尚安得为不失义、不伤勇乎?不三数年,赵卒有覆军陷城之厄者,徒以壁为之祟也。然则全壁归赵何益哉?

至于渑池之会,则其危又甚矣。方赵王之西也,廉颇约以一月不返则立太子,以绝秦望,则是行也非有万全之计矣,虽无往可也。传曰:“智者虑,义者行,仁者守,然后可以会。”三者一阙焉,则危事矣。挟万乘之君蹈危事,非得计也。相如为赵卿相,其智勇不足重赵,使秦不敢惴焉,乃欲以颈血溅之,岂孔子所谓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欤?

(节选自杨时《蔺相如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3分)

ABCDE使FGHIJKLMNOPQRS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捭阖,文中指分化或联合,与成语“纵横捭阖”中的“捭阖”意思相同。

B.壮,文中指赞赏,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意思相同。

C. 籍,文中指凭借,与《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的“籍”意思相同。

D. 犬马,文中指玩好之物,与《陈情表》中"犬马怖惧之情""犬马"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时认为秦国凭借历代祖先累积的资本,有侵吞天下之心,这与《过秦论》中贾谊的看法不一致。

B.杨时认为蔺相如面对强横的秦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能够全身而退,完璧归赵,这是值得肯定的。

C.杨时认为秦赵两国实力不对等,具有强弱之分,而随相如展示出必死之心,做到了不失义,不伤勇。

D.本文是论说文,杨时在读了《蔺相如传》后有感而发,基于秦赵交锋的史实,辩证地评价蔺相如的功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游谈之士出于其间,各挟术以干时君。

2)赵之君臣计议,非有亲秦之心,特迫其威强耳。

14.杨时认为蔺相如正是孔子所谓“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

钱起

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

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

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须传出师颂,莫奏式微歌。

【注】①王使君:即唐代宰相王缙。大历三年,王缙赴太原接任。②戢戈:收藏兵器,指停息战争。③不卖卢龙塞:汉代田畴引军经卢龙塞出击有功,而拒不受禄。④出师颂:指汉代史孝山《出师颂》,叙邓骘率兵平定叛乱之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表明诸侯“持节钺”“控山河”造成战事未息,为下文渲染凄凉氛围。

B.中间四句想象了王使君仪仗出行的盛大场景以及塞外壮丽开阔的独特风光。

C.“瀚海波”原指瀚海风光,诗人以此暗指战争,与前文“未戢戈”相互呼应。

D. 本诗紧扣题目,前四句写出行背景,中间四句写赴任过程,后四句表达祝愿。

16.本诗“须传出师颂”一句与高适《燕歌行》中“至今犹忆李将军”一句在情感上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__,     ”描写出在明月之夜,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致。

2)《雨霖铃》一词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中“      ,       ”都描绘了情至深则无言的动人场面。

3)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按照我们对地球春分日的定义,所有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具有球体外形,以及稳定自转轴的星球都可以拥有春分。地球的近邻、公转周期和自转轴倾角都与地球比较接近的火星,( ① )。如果你恰巧在20241112日这一天到达火星,那么恭喜你,刚好赶上了火星的第38个新年!对于火星来讲,这预示着肆虐火星数月之久的沙尘暴就要结束了,因为春分到了。

火星沙尘暴活动是从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的最显著的火星变化。在冬季,火星处在近日点附近,南半球被太阳直射加温,而北半球却逐渐进入极寒时期,巨大的南北半球的温差给大气运动提供了绝佳的优势,风速增快,每秒 180 米左右的狂风会卷起地面上的尘土,( ②)。而在春分日之后,随着太阳直射位置逐渐偏向北半球,南北半球的温差开始缩小,原本给火星大气环流提供的能量被大大削弱,( ③ ),所以沙尘也就随之落回地面了。自1955年开始,人类将春分选为火星纪年的新年,到现在已经过了37个火星年。

18.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马蹄踏下岁月印,马铃声声话沧桑”,“千驮货物运不尽,起早贪黑赶路忙,一天翻过九座山,上坡下坎走险滩”……这些流传在滇西地区的《赶马调》,都在哈唱“西南茶马古道”。穿越陇西走廊、藏彝走廊、苗疆走廊三大民族走廊的西南茶马古道以其网络状的发达道路系统促进了众多民族的经济文化往来。古道延续了一千多年之久,隋唐设互市,宋榷茶马,元修驿路,明开碉门,清兴滇茶,各族人民共同书写了____的西南茶马古道历史。

西南茶马古道的历史从唐初廷续到晚清民国,始终未曾断绝。在明朝,各族人民和各级政权的支持,使古道空前繁荣起来;在清代,古道的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以茶贸马”和“以马运茶”两种模式并行的局面。西南茶马古道既是经济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西南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茶马文化,为古道注入了饮茶爱茶、开拓进取、包容互鉴、和平共处等文化内涵,形成了古道②__的特色。西南茶马古道所建立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不仅是经济和文化联系,而且是精神联系。千年来,各民族依靠古道贸易互通有无,共享古道历史文化,逐渐凝聚起伟大的爱国精神。在近代中国  ③  之际,这种爱国精神便熠熠闪耀,集中体现在抵制印茶入藏和西南地区抗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之中。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3分)

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请简要分析文中引用《赶马调》歌词的作用。(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天花板”是2022年年度十大热词之一。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这个词语,如“社交天花板”“学习天花板”“篮球天花板”……天花板代表着“最高”“最不可替代”同时也意味着“瓶颈”“限制”。

以上材料能引发深入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1.3分)BA项中“‘十八般武艺'指出了文学体裁的丰富多样”扩大范围;C项中“流量包裹下的艺人大部分······没有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曲解文意;D项中“优质的偶像不需要无懈可击的容颜”绝对化,原文说的是“未必有无懈可击的容颜”)

2.3分)C(“它的初衷是培养优质偶像,这一做法无可厚非”错误,“偶像养成”模式的初衷是为了“实现流量变现”)

3.3分)A(“意在证明新闻评论比新闻报道更加深刻,更具有传播价值”错误,原文提到“两者结合才是完整的新闻含义”“各自的特点又是十分明显的”)

4.4分)①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②针对当前发生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③用鲜明的观点传播观点信息。④形成具体有形的意见(鲜明的引导性)。(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5.4分)①引导读者辨别是非。指出“颜值即正义”是一种畸形价值观,“无脑式”的追捧行为不可取。②引导读者思考具体做法。指出偶像的打造,应该将重点放在教育而不是包装上;我们应该多谈一点文化,多传播一些正能量。(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6.3分)CA项不坐公交是因为雪天公交慢、挤,不能体现低调;B项“周秉义的回答透露出与秉昆相似的遗憾之情”理解有误;D项“它是两兄弟成长的地方,承载着他们很多回忆,所以周秉义立志要整顿”理解错误)

7.3分)AA项“主要是为了”理解有误)

8.6分)①认真敬业,从不懈怠。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一直保持这样的作风。②对组织的培养心怀感恩。从周秉义的话语中可以看出。③心有大义,克己奉公。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整顿光字片。④平易低调。在百姓面前不摆架子,百姓觉得他可亲可敬。(每点2分,答满三点满分)

9.6分)①对话推进情节发展,自然流畅。②兄弟间的对话表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有助于塑造人物。③对话中有家常回忆,有责任担当,有人生感悟,凸显主旨。④对话折射出沧桑的历史与时代的变迁。(每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10.3分)FKO

11.3分)C(“籍吏民,封府库”的“籍”意思是“登记”,与本文之意不同)

12.3分)A(两人看法一致)

13.8分)

1)纵横家在这时出现,各怀术法来向各国君王请见。(译出大意给2分,“挟”“干”各1分)

2)赵国君臣商议对策,赵国并没有亲附秦国的想法,只是迫于秦国威势强大罢了。(译出大意给2分,“亲”“迫”各1分)

14.3分)①蔺相如出使秦国时欲捧璧撞柱,渑池之会时欲以颈血溅之,这是自不量力,最终使赵国陷入覆灭之境。②渑池之会时仅以限期不返立太子为约,蔺相如没有万全之策,就与君王做危险的事,失智者之虑。(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

【参考译文】

周室末年,天下分割为战国,纵横家在这时出现,各怀术法来向各国君王请见,观察君王的喜怒悲惧的神色从而拉拢联合他们,求取名利,本来就不值一提。

我读《蔺相如传》,没有不赞美他的为人,却叹息他像纵横家那样。秦国凭借历代祖先的资本,放纵虎狼一般的残暴行径,侵略吞并天下,有并吞诸侯的野心,并不能够与他在礼义上接近来谈论是非。蔺相如玩弄口舌,进入危险不可预测的秦国,最终能够带着完整的和氏璧回来,也是值得赞美的!然而正当蔺相如手里拿着和氏壁眼睛斜看着石柱,来显示他的必死之心,大概也就像老虎磨着牙齿了吧。死亡并非困难,死亡不能失去道义,不能损失勇武,这是君子感到困难的事情。况且秦赵两国的实力不对等,是一强一若两个国家。自身的存亡,不仅是一块和氏璧的重量;而国家安危的征兆,也不在于和氏璧的保全或失去。那么赵国有和氏璧,保全可以,失去也可以。当初,蔺相如捧着和氏璧进入秦国,赵国君臣商议对策,赵国并没有亲附秦国的想法,只是迫于秦国威势强大罢了。用小国去侍奉大国,古代有的人用皮币、玩好之物、珠玉去侍奉大国却不能免祸,竟至于放弃国家而逃亡,何况一块和氏璧呢?即使交付秦国也是可以的。蔺相如不提出这一建议,却孤身一人出使,逞螳螂发怒的威势,在秦庭之上对抗阻挡车轮前进的趋势,形势危急好像一根头发系着千钧重的东西,难道不危险吗?正当那时,假使秦国知道赵国的和氏璧最终不能得到,那么想侥幸不死就很难了。如果这样那么还哪里能够做到不失去道义、不损失勇武呢?不过数年,赵国最终有全军覆灭城池陷落的厄运,只是因为和氏璧带来的祸害呀。那么保全和氏璧归还赵国有什么好处吗?

至于渑池会,那么他的危险更大了。当时赵王到西方,廉颇约定赵王一月不返就拥立太子,来断绝秦国的希望,那么这次出行也没有万全之计,即使不去也可以。《榖梁传》说:“聪明人能深谋远虑,正义的人行动果断,仁德的人能保住国家,然后可以出国与人会盟”。三者缺一,就是危险的事情。带着大国之君做危险的事,并非恰当的策略。蔺相如作为赵国的卿相,他的智谋勇武不能使赵国贵重,不能使秦国不敢喘息,却想牺牲自己与对方搏命,难道是孔子所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也不会后悔的人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A(“造成战事未息”“渲染凄凉氛围”错)

16.6分)同:同样表达对邓骘、李广等功臣志士的赞美(或“对盛世太平的渴望”)。

异:①高诗表达对当时带兵将领无能与昏庸的深刻批判。②钱诗表达对王使君平定叛乱的祝愿。(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

1)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示例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示例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示例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示例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每句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18.6分)①也拥有春分;②形成沙尘暴;③风速降低。(每句2分,共6分)

19.4分)南北半球的巨大温差给大气运动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定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每改对12分,共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20.3分)①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②兼收并蓄③危急存亡(风雨飘摇、山河破碎)(每空1分,共3分)

21.4分)①西南茶马古道穿越陇西走廊、藏彝走廊、苗疆走廊三大民族走廊,②拥有网络状的发达道路系统,③促进了众多民族的经济文化往来。(一句1分,两句3分,三句4分,共4分)

22.3分)①突出西南茶马古道历史悠久、路途艰险。②引出后文关于茶马古道的相关内容。③衬托西南各民族开拓进取、不懈努力的精神。④突显地域特色,展示地域文化。(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满分,共3分)

四、写作(60分)

23.作文(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见高考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名句引用不合要求的,酌情扣分。

(四)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

(五)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转自:“高中语文教与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