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教育集团】同课异构展风采 研学分享促成长丨教师发展中心教育集团开展小学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总结
2023/6/6 10:41:42 阅读:95 发布者:
2023年5月29日周一,教师发展中心教育集团小学(区教师发展中心、嵩山道小学、松竹里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同课异构”联合教研交流活动如期在嵩山道小学举行。本次“同课异构”联合教研活动由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室主办,嵩山道小学承办,主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集团教师专业发展”。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孙广祝,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勇,小学语文教研员侯罡、黄艳、罗祎,小学数学教研员刘刚、李路霞、王颖,小学英语教研员李红梅、刘畅、关鑫、薛琦,兼职教研员白玉、窦宁、梁文婧、张卿、刘宝兰、秦媛,嵩山道小学副校长李桐、松竹里小学副校长李绮及两校教学干部、相关教师、青蓝工程学员全程参与。现就本次活动的开展总结如下:
提前谋划,精心筹备
早在2022年8月,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室就开始策划集团校“同课异构”活动,开展筹备工作。9月初已拟订好《教师发展中心教育集团“同课异构”联合教研交流活动计划》。10月份,根据新冠疫情的变化,对此项活动方案进行了新的调整,定于2023年春季学期开始,每学期常态开展此项活动,制订了《嵩山道小学、松竹里小学“同课异构”联合教研交流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主题、活动周期、活动内容等。根据活动方案和工作安排,专门成立了活动组织机构,召开了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室、嵩山道小学、松竹里小学联合教研交流活动工作部署会,决定在嵩山道小学开展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三个专场的“同课异构”活动。在整个活动的谋划与筹备阶段,各职责人员分工明确、密切合作,校际之间及时沟通,相互配合,确保了两校“同课异构”联合教研交流活动有序、顺利开展。
同课异构,异曲同工
同课异构第一部分,嵩山道小学语文教师陈婉君、数学教师张会萍、英语教师孟艳,松竹里小学语文教师宋雨薇、数学教师吴迪、英语教师陆峥就各自学科的同一课题上课。每位执教教师,认真撰写了教学设计,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同一课题,不同的执教者,其教学立意有所不同、导入的方式不同、教学资源的选取不同、对教材的处理与整合不同、情境设置与问题设计的角度不同,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教学思考、教学风格与个性;但是,不同的执教者,其教学归旨却是一样的:即都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如语文学科,陈婉君老师总体上以常规的阅读课流程来实施课堂教学,宋雨薇老师则将自主探究阅读活动与学生思辨活动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但是,两位老师都把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这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设计教学的根本依据。
同课异构第二部分,三个学科在三个会场进行评课、议课活动。先由上课教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教学思想等,再由参加活动的学校教学干部自由评议,最后由学科教研员、兼职教研员进行主评。各位评课人的评课侧重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是评课的基本出发点是一样的:即依据新课标精神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况进行评议。评课人既肯定了上课教师的亮点,同时也直面上课教师所暴露的问题,评议广泛、客观、深入。教研员将学科教学思想的前瞻性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相结合,从观课者和研究者的视角,进行了有高度、有深度的全面点评,让参与活动的教师深受启发。
在同课异构的两个环节,六位执教教师和各位评课人,都体现了本次联合教研活动同课异构、异曲同工的鲜明特点。本次活动将会在进一步加强教师发展中心与两所学校之间的教研交流、推动教学教研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聚焦主题,达成目标
本次同课异构联合教研活动,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主题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有声与无声的互动有效、活跃;在评课、议课活动中,教研员、老师们交流充分、热烈,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孙广祝对举办本次活动的积极意义表示高度肯定,活动的成功举办也给予集团校今后开展教研交流活动工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在上课环节,教师注重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更是把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标融入到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中;在评课环节,评课人所关注的,不仅是教师的“技”与“能”,更是把课程思政、学科素养的落地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作为关注的焦点。本次同课异构,使参与活动的教师们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迫在眉睫的时代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以实际行动投入其中,才能保持与时代同步。本次联合教研活动,基本达成了活动的各项目标。
课程改革 任重道远
“同课异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联合教研交流活动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两所学校教师有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自觉意识,也有了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实际行动。我们强烈地感觉到,在新课标背景下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我们身边启动、推进。
但是,从本次活动中,我们也看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缺乏全面深入持久的学习;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科素养的落实存在形式化的倾向;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对于学科素养目标的设置、内涵、水平层次,存在把握不准、理解不透的情形。
因此,本次活动留给我们许多思考的课题:如何将教材与新课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处理课程思政有效植入学科教学中?如何科学确定每节课的学科素养目标?如何使学科素养的培养真正在日常课堂中落地生根……
能够引发这些思考,也许才是本次活动产生的最根本意义,而这些课题的解决,需要久久为功,步步为营。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都正在路上。
另注,拟定2023年秋季学期开展教师发展中心教育集团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学科“同课异构”联合教研交流活动和数学学科学业质量调研活动。
转自:“小学教研在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