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地市报道 | 杭州余杭:优化活动 有效探究 提升思维——余杭区小学科学指向大概念的长时探究实践教学研讨活动

2023/6/6 9:51:09  阅读:79 发布者:

优化活动  有效探究  

提升思维

530日,余杭区小学科学指向大概念的长时探究实践教学研讨活动暨小学科学优秀青年教师团队磨课活动在大禹小学举行。本次活动有幸邀请了小学科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副院长任忠华莅临指导,余杭区小学科学教研员胡国伟老师主持活动,余杭区优秀青年教师团队全体成员参加本次活动。

     

大禹小学卓银儿老师执教《地球的形状》。卓老师利用视频带领学生穿越,创设古代情境,让学生沉浸式学习。在模拟探究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现象,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再用质疑的眼光看待结论并推翻结论,引入新的思考。最后视频拓展,帮助学生理解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的合理性。

育海外国语学校冯卫洁老师执教《光的反射现象》。冯老师用“光遇到镜子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一问题引入课堂,小组体验光的反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科学家测量地月之间距离的方法引出本课研究主题“光反射的角度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探究、研讨对光的反射有了深刻印象,并将研究兴趣延伸到课后。

良渚一小朱曹奇老师执教《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朱老师用专家学习活动的方式贯穿整节课,小专家们在朱老师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参与到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研究,牙齿、舌头与唾液的特点与功能。在专家分享会里,小专家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并根据现象作出自己对口腔内各部分功能的推测。

凤凰小学的沈炜老师执教《八颗行星》,沈老师从地球仪模型引入,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建立八颗行星的模型。学生经过建立八大行星的距离模型和大小模型感受行星之大、太阳系之大。沈老师还利用数据发现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带领学生经历科学家发现小行星带的过程。

精彩的课堂展示后,四位上课老师分享了自己对本课的理解与思考。吴云、宋菊芳、胡志超、曹淑芸四位老师分别对四节课进行了点评,针对课堂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章鼎儿老师对四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肯定了四位老师开展长时探究实践,把更多的时间、空间还给了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章老师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开展长时探究实践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胡国伟老师对活动作了总结,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余杭小学科学团队基本确立了长时探究实践课堂的基本模式,希望老师们将长时探究实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最后,任忠华副院长提出展望,期待老师们对长时探究实践有更多的思考,各展身手,让长时探究走向深度探究。

一天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章老师、任院长、胡老师对全体优秀青年教师团队提出从长时探究走向深度探究的期望,老师们会为之努力实践,让长时探究实践成为余杭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特色,让深度探究实践成为余杭小学科学教师的教育追求!

来源:余杭小学科学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