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第十六届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
2023年4月20日-21日,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唐云波省名师工作室、区名师工作室共8名学员参会学习,其中省名师工作室成员有肖岚(深圳市翠园东晓中学)、杨逸风(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刘虹志(河源市第一中学)、钟莉敏(紫金中学实验学校)和陈秀银 (广东省梅县外国语学校),以及区名师工作室成员分别是文明(深圳市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张婷云(深圳市宝安区航城学校)和陈柳青 [深圳市新安中学 (集团)初中部]。短短2天的培训,讲座紧凑,干货满满,上篇主要分享了4月20日的讲座内容,本篇将继续分享4月20日晚上讲座,以及4月21日的闭幕式。
3
2023/4/20 晚上场
专题分享,素养提升
来自北京市景山学校的李燃老师分享“基于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的中学化学作业设计——以《水和水资源》的单元作业实施为例构建作业设计三维矩阵模式”讲座。李老师认为,作业具有5种类型,分别是基础巩固型、整合迁移型、视野拓展型 、实验探究型和社会实践型。
作业实施过程包括"留、做、批、评、改"。其功能价值分别是:“留”——教师针对每份作业制定详细的作业要求、作业内容、作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及重点。“做”——学生按照作业设计中的作业要求完成作业。“批”——教师按照作业目标给每份作业设计可量化的评分标准,并依此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评”——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与改错的情况,对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并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改”——根据评价情况进行补救教学,对部分学团生进行面对面地作业批改与讲评。作业内容应兼顾知识性和育人性,落实立德树人要求。首先,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补偿课堂所学,拓展课堂所知,并在生活和社会情境中进行实践;其次,课外作业是课外学习的一种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最后,课外作业应结合民族特色、科学精神,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和立德树人。
4
2023/4/21 闭幕式
项目教学,圆满完结
4月21日迎来培训的最后一天,在这场闭幕式中,首先,2位优秀的高中教师为大家带来现场课。来自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周世杰现场讲授《探秘侯氏制碱法》的高二化学复习课。在现场授课前,北京海淀进修学校的支瑶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说课。现场课堂中,周世杰老师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思想角度对索尔维制碱工艺流程进行改进,从宏观现象、微粒数量、微粒间相互作用、微粒种类等角度进行分析,完善并应用水溶液认识模型,逐渐转化至侯氏制碱法,学生在课堂中深度思考制碱法工艺的调控方法,并感知到侯氏制碱法的优势。
接着,来自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李桥生老师现场展开《探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汇报课。在授课前,同校的胡雨晴老师对本节课进行现场说课,本节课以大单于教学进行“揭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项目式学习,达到深度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胡老师对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的观点分享。深度学习并不是把知识讲深,它是一种"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整合新知识,并以深度理解为起点、以新情境中的迁移为导向,以解决复杂问题的高层次的学习,实现知识的能力的发展"。而大单元教学,是教师在明晰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间关系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从更高的角度、更广阔的视野,打破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将课程资源进行有效迁移与整合,重新构建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教学设计。项目式学习被称为"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学生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是手段,大单元教学是途径,深度学习是目的,通过项目式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达到深度学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探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汇报课是由5组学生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第1小组主要采访调研当下主流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技术路线,总结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评价维度;第2小组是基于工作原理、评价模型对比分析主流锂电池,给出基于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选购指南。第3小组展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未来发展,思考优化的方向。第4小组基于原电池模型尝试设计氢氧燃料电池,并进行实验探究;第5小组基于氢氧燃料电池的实验探究,思考车用氢氧燃料电池需采取的优化措施,同时展望全球全绿色能源体系的构建。项目汇报的学生代表思路清晰,侃侃而谈地展示成果。第1小组学生深入4S汽车店采访咨询专业人士,收集实际数据。第4小组学生查阅《物理化学》等大学资料书,对氢氧燃料电池深入分析,令人惊叹。学生设计出多种类型的电池宣传海报,海报设计精美。第5小组学生还制作出了氢氧燃料电池,并现场演示作为小汽车的动力电池促使汽车发动前行。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令人赞叹!学生的成果汇报深入浅出,自主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分析,项目成果落地成形,精彩非凡,引得在场教师的连连赞叹!
图为小组学生设计的宣传海报
图为小组学生展示所设计的氢氧燃料电池
来自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的秦林老师分享《基于整体设计推动"三体"提升的教研模式——区域教研及教师培训的创新》,秦老师向我们介绍丰台区的教研方式。接着,来自温州市瓯海区教育研究院的董爱敏老师进行《基层学科教研员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推进策略——暨温州初中科学(化学)项目学习回顾》讲座分享。瓯海区化学教研与北师大化学教育团队紧密合作,在北师大专家的指导下开展项目式学习。其中,在海水晒盐项目中,董老师会定期组织教师代表前往山马村了解海水晒盐工艺,一些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前往进行实践研学,真实晒盐过程推动学生深度的项目学习。瓯海区结合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三层次、四要素“项目汇学习实践策略,明晰多样化的知识到能力和素养的操作路径。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朱斌校长分享《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双新"建设成果》,简介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最后,在王磊教授的主持下进行成果会承办单位交接仪式。近2天的培训也至此落下帷幕,我们在此期间收获满满,感受到项目式学习在全国各地已悄然开花,大单元教学方式渗入课堂教学,素养导向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替代传统的知识讲解,课堂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目标的诊断,素养的培养。
全体参会人员和专家合影留念
【声明】以上课例内容版权归原设计者所有,在此仅作学习分享
/ 收获感想 /
文明老师(深圳市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
现场课《探秘侯式制碱法》指向核心素养,蕴含深深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探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更是一场教学盛宴,每一位学生的项目展示精彩纷呈,赞叹不已。正如王磊教授所说,这是一场来自深度和广度的震撼,教师超越教材、场域的边界,多维度多层次挖掘知识内核,老师带领着学生们是在真做项目,做真项目。
此次南昌学习之旅虽然结束,但又再次开启了我对教学的新的思考,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继续理解,去落实,去践行。“没有一棵树,它一开始就是一棵树”,加油!
钟莉敏(紫金中学实验学校):
项目式教学是目前教学的重要趋势,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项目式教学的课程设置:导引课→探究课→展示课。导引课需要精心选取素材,带领学生入情入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知道项目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怎么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让学生做真事,真做事。课前可以先用问卷星调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然后确定项目小组主题。学生展开活动时,需要老师给出评价量表,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来解决实际问题,评价量规可以在学生第一次作品之后、用来发现和修正、以及小组互评、自评,促进学生改进作品,提升评价能力。这需要教师先建立自己应用化学视角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指导学生建立化学视角。项目作品的制作艰辛的过程恰好是学生成长最大的过程,学生在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化学视角,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很大的提升。
通过讲座学习,我知道了教育的前沿,知道了自身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同时也发现项目式教学的实践过程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备课、专家指导、试讲、汇报、研讨、改进,需要一个团队的不断努力和协作。未来路上,只有不断学习与积累,才能跟上教育时代的步伐。
陈柳青[深圳市新安中学 (集团)初中部]:
本次会议学习内容丰富深刻,收获颇丰。既了解了化学的前沿科技,深刻认识到化学学科的时代意义,也观摩了数节初中化学优秀课例说课展示,结合实例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思维方法。其中,我对“跨学科低碳行动项目”印象最为深刻。该课程从国家层面分析了“为什么要低碳”,再开展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来源,并通过实验模拟如何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介绍碳捕捉与碳封存技术,分析二氧化碳的转化方法,组织学生开展低碳行动方案汇报、小组辩论,给学生创造了自由讨论、自主创造的机会。其次,我们还现场观摩了两节现场课,充分感受了项目式学习的课堂风采,深度学习了大单元教学高阶备课思路。
感谢唐老师给予的宝贵学习机会,感谢学校、科组与同事们的全力支持,感谢工作室小伙伴们的互帮互助互伴。震撼于此次化学教研的深度与广度,感慨于自身的才疏学浅,但学习的步伐永不停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转自:“唐云波教科研专家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