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乐研 | 仪征市“学力课堂”语文学科第四次研训活动在仪征实小举行

2023/5/9 11:13:56  阅读:104 发布者:

为深入推进仪征市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促进语文学科学力不断提升。420日上午,仪征市实验小学成功承办“学力课堂”语文学科第四次研训。本次研训聚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解读与实践建构,各小学语文教师代表参加此次研训。

为了呈现更加完整的课堂教学,本次研训展示课为《巨人的花园》第一、二课时,执教人分别为仪征市实验小学的梁宝月老师和李红梅老师。

首先,全体与会人员观摩由实小梁宝月老师带来的《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梁宝月老师围绕“花园”实施教学,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后,再次浏览课文,寻找文中描写“花园”的相关段落或语句,促使学生在长文中快速提取关键信息,梳理故事情节,接着带领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合理的想象重塑“花园”的景象,再通过寻找反复出现的景物进行对比,感悟花园之“变”,最后提出问题,“变”的仅仅是花园吗?从而让学生领悟,变的不仅仅是花园,还有巨人的内心。

接着,全体与会人员观摩由实小李红梅老师带来的《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李红梅老师主要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第一个任务为“读巨人,体会心灵之美”。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巨人从“自私”到“善良”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感悟到“懂得分享才会获得幸福和快乐”这样的美好主题,实现了精神成长。第二个任务为“读孩子,体会纯真之美”。如果说这篇课文中“巨人”和“花园”是主线,那么“孩子们”就是串联的意向,他们不仅让花园发生了变化,也让巨人发生了转变,通过文本阅读,在情感对比中,引导学生体会孩子的纯真,最后用冰心的小诗,点明了“孩子们就是春天”这一主题。第三个任务为“小练笔,表达回馈之美”。回顾全文花园之变,巨人之变,孩子因巨人之变而转变,让孩子明白真、善、美是可以互相传递,互相影响的,进而想象当巨人老了,孩子们如何回馈,展开书写训练,用文学语言表达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创造美,与核心素养审美创造紧密对接。

随后,全体与会人员展开专题研讨,仪征市实验小学西区校副书记王玉主持活动。

首先,梁宝月老师就《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进行了教学思考。她提到,《巨人的花园》背后的意义不应该局限于“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或者说“快乐要分享”,应该把层次拔高为“分享才会快乐”,从而让真、善、美的人文主题得到充分展现。同时,梁老师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她发现,在以往的备课中,自己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新颖独特的环节,但是现在明白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课堂,应该是站在课堂整体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

接着,李红梅老师就《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也进行了教学阐述。她提到,本次教学有意设计为学生“零预习”,目的就是给大家呈现一节真实的、完整的课堂,供大家来研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口头、书面表达,都是真实、有意义的,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收获,尤其是学生提出的疑问“巨人已经老了,孩子们还是之前的孩子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疑难,反映了真实的课堂情境。

第一联盟组的实小梁宝月老师、李红梅老师分享完教学思考后,第二联盟组的真州小学孙晓晨老师、第三联盟组的扬子学校孙赟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听后感悟。真州小学孙老师提到,两堂课能借助语文教材,巧用课后习题,整合大单元教学,落实语文要素和新课标理念。扬子学校孙老师也指出,两堂课教学时的目标定位关注到“审美育人”,梁老师通过花园之“变”,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李老师通过巨人之“变”,让学生追求美,目标明确,定位精准。

接着,仪征市实验小学许德斌老师为大家带来讲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内涵解读与实施建议》。许主任从价值与定位、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三个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并结合了梁宝月老师、李红梅老师的展示课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师如何通过任务群的形式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江苏省特级教师潘文彬教授对本场活动做出点评。潘教授先从四个方面交流自己的深刻感受。第一,两堂课都是最为纯正的语文课,他认为语文课就是要认真读书、识字、写字、思考、表达。梁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走进课文,就是把大片的时间还给学生,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第二,两堂课都体现了教与学的动态平衡。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唤醒,两位老师教的到位、及时,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去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色、香、味,进入到童话世界的情境中去。第三,两堂课展现了学力课堂的理念。学生的质疑力、想象力、表达力,在两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训练。第四,两堂课有很强的设计感。两位老师能够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接着,潘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提到,教学不能拘泥于预设,教学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质疑来呈现。因此,要设计挑战性的、驱动型的问题,而这种挑战性的任务应该是基于学生的问题,变儿童之问为教学之问。同时他指出,两堂课不能局限于童话故事内容,童话故事的形式也需要关注,要及时回顾、梳理童话奇妙在哪里,学语文,不仅是学习真、善、美的美好品质,也要学习文质兼美的表达。

最后,仪征市实验小学西区校副校长王玉对本次研训进行总结。她发现,学生在这两堂课中不仅学到了真、善、美的品质,还践行了真、善、美的理念,他们学得很认真、表达充满善意、坚持品质美,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令与会老师都深刻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她还强调,语文教学是充满挑战性的,潘教授的“变儿童之问为教学之问,然后转换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需要每一个小语人迎面挑战、充分实践。

船到中流处,奋进正当时。仪征小语人在聆听中思考,在研讨中收获,在协作中共赢,为学习任务群理念的生根发芽,蓄力赋能!

转自:“仪征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