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实施与落地,加强思维型科学探究理论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整体提升湘江新区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4月27日和28日两天,湘江新区“思维型科学探究”主题教学竞赛活动在我校多媒体报告厅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由我校科学老师周恩荣、杨婷、陈姿羽、黄雪梅老师主持;活动之初,岳麓区实验小学陈华玲副校长致欢迎词,湘江新区教研员袁雄敏老师宣布比赛规则及要求;本次竞赛活动共有12位老师同台竞技,展现课堂风采,湘江新区教研员袁雄敏老师、廖拥红老师以及区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担任本次竞赛活动的评委。
首先登场的是岳麓区实验小学东校区的丁彩梅老师,她带领着2016班的孩子们《认识其他动物的卵》。丁老师由春天动物繁殖的行为,引出卵生动物。接着出示学生熟悉的蚕卵和鸡卵,使学生感受到生命起源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探究的探究兴趣。丁老师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有序地观察鸡卵地结构,让学生有依据地推测鸡卵的各个结构在小鸡发育过程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建构鸡卵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概念。
来自岳麓区博才小学的廖静怡老师与1912班的同学基于情境研究《身体的“总指挥”》,廖老师通过创设“脑科医院病患情境”,让学生推测病因,然后通过查询相关资料,让学生搜集证据,讨论康复方案,研讨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岳麓区第二小学的谭诗雨老师和1919班的同学一起探究《放大镜》的奥秘。谭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三种不同镜片—探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否与放大镜面积有关—放大镜的发展史,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我们应该要怎样吃才能更健康呢?”,高新区麓谷小学贺娇娜老师与1914班的孩子正在课堂上进行在线点菜和搭配食材,贺老师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找寻健康饮食的标准,让学生经历丰富、重组、改造的认知过程和分析和比较、 归纳和综合的思维过程,形成了饮食宝塔的正确模型思维。
“绿色开花植物它们的生命是从哪里开始的呢”,岳麓区博才白鹤小学西校区的刘婷老师带领着2022班的孩子们探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刘老师首先通过让学生种子的外部形态,然后学生大胆猜测种子内部结构;并指导学生解剖种子,让学生观察浸泡的蚕豆种子内部结构。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剖观察—对比分析—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种子的过程。
“三倍放大镜下的蝴蝶翅膀还不够清楚,有什么办法放得更大?”,岳麓区白马实验小学的孔婷老师通过真实情境问题让1715班的同学进入课堂思考与学习,孔老师让学生进行单个放大镜与组合放大镜放大效果对比实验,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找寻使放大镜放得更大的奥秘,最后再进一步改进组合放大镜的不足之处,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让学生感受组合放大镜到光学显微镜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放大工具发展的意义。
“如何恢复西溪湿地小池塘的生机?”,岳麓区实验小学东校区的贺雀玲老师向1813班同学发出“改善西溪湿地小池塘生态环境”大挑战的参加邀请函,“什么样的小池塘才是和谐共生的?”,“设计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池需要考虑什么?”,让学生明确任务然后进行设计和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和“创中学”。
岳麓区第一小学的刘锦怡老师和1820班的同学也带来了《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这节课,刘老师以“五年级同学饲养动物经历”的调查导入,以“为什么自己养鱼不易存活,而池塘的鱼能长久生存?”为驱动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池塘剖面图,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联系,建构生态系统的科学概念,并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思维。
“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们的衣着会有什么变化呢?”,“动物们又会有哪些行为与环境变化有关呢?”。岳麓区博才中海小学刘桂英老师给1913班的同学带来了一节有趣的科学课—《当环境改变了》,刘老师引导学生在推测和资料证据中探究寻找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通过“澳洲森林大火”这一具体事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急剧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最后通过人类行为的案例告诉我们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岳麓区博才洋湖小学的胡子贝老师以科技史的发展,激发1811班的同学们研究《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的兴趣,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各种植物细胞,比较显微镜下的植物组织的相同与不同,联系细胞学说发展史,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植物、动物是由细胞组成的”,并认识到不同生物、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结构也都不一样,而且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你想知道无壳孵化小鸡的秘密吗”,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胡琳敏老师以生活中的科学实验导入,带领2020班的孩子们《认识其他动物的卵》,胡老师指导孩子们由外向内观察鸡卵,通过视频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基于证据,推测验证鸡卵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最后再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卵的异同,意识到动物的卵的尽管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基本相似,同时将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向课后继续观察。
本次比赛压轴上场的是岳麓区博才洋湖小学的杨玉婷老师,“一粒小小的种子是怎么变成一颗植物的呢?”,杨老师在这节课和2019班的孩子们一起探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杨老师让学生们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不同种子的外部特征,然后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比较不同种子的内部结构,引领学生对种子进行观察和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进行思考,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推理论证来探索种子孕育新生命的秘密。
本次活动最后由湘江新区小学科学教研员袁雄敏老师对这两天的竞赛活动进行总结与指导,袁老师认为这两天呈现的课堂都非常精彩,每一节课均有科学思维的体现,并从模型建构、推理论证等方面对每节课进行了指导。精彩的课堂引发着老师们的进一步深入思考,而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我们一直在钻研的路上
转自:“岳麓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