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2023年博士人才招聘公告

2023/3/14 9:37:45  阅读:194 发布者:

欢迎加入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成立于19568月,200010月升格为江西省政府直属副厅级公益一类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林业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利用研究等。

林木遗传育种与森林资源培育研究

木本粮油等经济林研究

农林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

森林药材与食品研究

竹类研究

湿地生态与资源研究

森林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

木竹加工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樟树资源高效培育与天然香精香料开发利用研究

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2022年,我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年承担科研、推广及条件各类平台项目181项,其中新增科研项目60项,较上年增加了25%;新增项目总经费4921.57万元,较上年增长66.5%;成果转移转化收入达到2241.92万元,比上年增长160%;获省部厅级科技奖励3项,新增省级科研平台3个,获得省厅级项目验收成果31项;授权国家专利65件;选育良种4个、植物新品种2个;发表SCI论文40篇,出版专著2部;制定地方标准3项,科技支撑林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国家级/部级科技平台

国家油茶科学中心、江西油茶种质创新实验室、国家林业草原樟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草原枙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草原竹资源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江西南昌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江西井冈山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江西省林科院国家油茶良种基地、南昌林木育种培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国家林草植物新品种南昌测试站、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林业中心)、国家人事部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樟树国家创新联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第二批自然教育学校(基地)、中国森林体验基地、全国林草科普基地。

省级科技平台

江西省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油茶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林业局湿地碳汇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樟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木本油料与香精香料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森林固碳增汇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油茶种质资源库、江西木本油料树种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樟科木兰科等珍稀树种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江西省油茶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中心、江西省油茶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江西“海智计划”省林业科学院工作站、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江西野生动植物司法鉴定中心、江西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江西省中药资源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江西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市级科技平台

南昌市中药材种植技术与质量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昌市红心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南昌市森林生态重点实验室、南昌市特种经济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有在职人员277人。在职人员正高32名、副高76名;博士52名、硕士93名,本科以上人员占78%

现有国家林业科技特派员95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专家7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2人、新世纪省百千万人才工程9人、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省林业局首席专家6人。

目前,我院6名科研人员分别担任省林业局调整组建的13支林业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有580后博士担任院11支科技创新团队主要负责人。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林木遗传育种技术创新团队、油茶等经济林资源培育与利用创新团队

省林业局科技创新团队

杉木研究创新团队、松类研究创新团队、阔叶树研究创新团队、木本油料研究创新团队、森林药材研究创新团队、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地研究创新团队

省林科院科技创新团队

樟树科技创新团队、杉木科技创新团队、油茶等经济林科技创新团队、森林药材(食品)科技创新团队、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地研究科技创新团队、森林生态科技创新团队、森林保护研究科技创新团队、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科技创新团队、松类科技创新团队、林下食药用菌科技创新团队、珍贵树种与森林提质增效科技创新团队、湿地与草地科技创新团队、竹类科技创新团队

2022,我院持续加强与国内院所、政府、以及企业间战略合作。

★与南京林业大学院士团队、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间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

★与九江市林业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九江市林科所建设博士工作站

★与赣江新区以及资溪县、信丰县、宜丰县等县市区人民政府聚焦林业科技创新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林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与中林集团中林赣投公司沟通交流充分加强,进一步拓展与央企合作空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与中电建、新余露林公司、江西绿榧林业有限公司进行科研签约,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

院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附属单位院子弟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自办幼儿园,教育教学设备完善,师资队伍稳定,多次荣获省、市表彰,充分解决院职工子女就读入托的后顾之忧。

为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加速推进全院林业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省级林业科技创新人才高地,现面向全国诚招博士研究生,详见下表。其中竹类创新中心(竹类创新团队)急需森林培育、植物分类、植物生理、食品加工、土壤肥料及分子生物学相关专业人才,有竹类研究相关背景者优先。联系人:王老师138700831361567919810644916972@qq.com

序号

岗位

名称

需求

数量

条件要求

1

科研

4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2

科研

7

森林培育专业。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适合野外艰苦工作。

3

科研

1

城市林业\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它相关专业,,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4

科研

1

生态学\环境科学\森林碳计量和碳监测及其它相关专业,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5

科研

2

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碳循环相关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有林学专业背景优先,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6

科研

3

中药学\生药学\中药资源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学\生物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7

科研

3

林学\生物学相关专业,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有微生物学、食药用菌学研究背景优先。

8

科研

2

种子科学与技术\林木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专业,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9

科研

3

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森林生态学专业,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10

科研

4

植物分类\食品加工\植物生理\土壤肥料专业,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11

科研

2

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本、硕为相关专业,有木材胶黏剂专业和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专业者优先。

12

科研

2

森林保护\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方向,有组培经验者优先。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13

科研

2

森林经理学专业。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14

科研

2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保护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动物生态学\植物学专业,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15

科研

2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研究方向为自然保护地规划、监测及可持续利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16

科研

1

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或化学生物学或色谱分离及高效分离分析或天然药物分离分析方向,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17

科研

1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18

科研

1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学或农业环境保护方向,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19

科研

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3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20

科研

1

林产化工专业。3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21

科研

2

植物学专业。3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适合野外艰苦工作。

22

科研

1

地理生态学\湖泊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湿地水文、湿地生态,3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23

科研

1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研究方向为自然保护地规划、监测及可持续利用,3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24

科研

2

生物质复合材料专业。3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本、硕为相关专业,熟悉材料工程、复合材料制备、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

25

科研

2

湿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和测绘科学与技术类专业,3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26

科研

4

微生物学专业,3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27

科研

1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3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适合野外艰苦工作。

28

科研

1

森林病理学专业。3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适合野外艰苦工作。

29

科研

1

水生植物学\植被恢复生态学等植物资源保护相关专业。3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适合野外艰苦工作。

30

科研

1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态学\水生动物学\动物保护学等动物资源保护相关专业,有湿地动物研究背景者优先,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适合野外艰苦工作。

31

科研

3

动物医学\免疫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具备研发项目管理能力,能独立完成项目开发、专利申报工作,3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引进成功的博士研究生,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

●享有国家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一次性发放安家费10万元

●发放购房补贴20万元(5年发放,4万元/)

●安排周转房或一次性发放租房补助3万元

●安排科研项目启动费10万元

●发放博士津贴1000/

●内聘为专业技术八级岗位

●签订聘用合同后,由博士本人提出申请,可由我院通过劳务派遣为其配偶(本科以上学历)提供就业安置

●协助申报落户南昌人才引进政策待遇(博士落户南昌就业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5万元)

“高精尖缺”博士人才待遇可面议。

人:徐老师
联系电话:0791-8383367215970425636
   箱:jxlkyrsc@126.com
通讯地址:江西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枫林西大街1629

   编:330032

来源:江西林科院

转自:iPlants”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