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保研的鄙视链,真的很无聊……

2023/3/9 13:58:15  阅读:208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保研岛 ,作者岛主

不管是找工作还申请留学,往往存在对第一学历的歧视,保研也不可避免,在竞争过程中不免会由各种各样的比较,今天小竞就来为各位保研er揭晓保研中存在的那些歧视链,并教你如何应对!

01

保研圈内的那些鄙视链

1、本科院校

——top5院校>普通985>211>双非一本>有保研资格的二本?

国内高校由于学科建设水平和知名度的不同,院校间分为好多层级,作为研究生升学的重要一环,保研界的院校出身也存在着这样一条保研鄙视链:top5院校>普通985>211>双非一本>有保研资格的二本。

在夏令营申请时,不少学校都会直接要求申请人的本科院校,有些是“重点高校在校生”,有些是“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学科”。作为高校材料筛选的首要信息,很多同学由于本科出身院校不好不免要遭受各种各样的质疑。在筛选过程中,院校层次越靠后,就会受到更加严苛的对待,可能会对科研成果等做出更高要求。

而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更多的时候,并非多数高校想揪着本科出身不放,而是申请人数本就逐年攀升,高校也想优中选优。好学校的学生自然人人都抢着要,因为出身985高校本身就会让人第一印象多一层认可。

https://ems.whu.edu.cn/info/2022/25271.htm

部分同学也把本科出身作为个人标签,产生了成绩优越感;面对双非同学总是高高在上得姿态。事实上,每一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择优标准,不能以偏概全、仅靠出身论英雄。只要进了同一个夏令营,起跑线就是一样的,谁表现的好,谁就有机会拿到offer。本科院校出身好并不代表就有优越感,相反如果入营后还沾沾自喜或妄自菲薄的话很可能过不了面试这关,只有端正心态,认真应对,打好手上的每一张牌才能取胜。

小竞有话说

英雄不问出处!高手不问来路!

2、申请专业

——本专业保研>跨专业保研?

冷门专业没前途?与院校歧视相同,由于某些学科人数多,竞争十分激烈,很多同学不得已选择跨保,而与此同时,另一条歧视链条又出现:本专业保研>跨专业保研。

保研申请时,部分本专业保研的同学看不起那些其他专业跨保申请的同学。这部分同学认为他们有四年的专业基础知识铺垫,代表着专业正统,就像有些高考直接靠上王牌专业的同学看不上那些上大学后才转专业的人。其实本专业对跨专业的这种歧视来自于本专业同学心里的落差感,不少同学会认为跨专业的同学缺乏知识储备,凭什么要和自己同台竞争,就算是拿到名额也是侥幸;还有部分同学是出于对新来者的恐惧,万一自己真的被刷下去会丢人……

但跨专业也不是每个人想跨就能跨的,还是得靠论文、科研实力说话。而且很多专业间存在共通之处。例如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学科在本科课程就存在许多交叉部分,因此在夏令营跨专业申请时不仅不存在专业知识陌生的情况,高校老师还可能更欢迎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同学,并不比本专业同学竞争力弱。

小竞有话说

跨专业不一定就比本专业的差!

不只是外校同学,即使是本校同学间也存在一定的专业歧视。在申请同一所学校时,一般会存在“双一流专业>普通专业>冷门专业”这样的鄙视链。

“我申请了top院校的王牌专业,

未来年薪几十万起步。

“有人为了上名校,上不了热门专业

还非要选那些冷门专业。

“就算上了同一所学校专业差的也不是一点半点,

冷门专业上了也没出息。

大多数保研er都有名校梦,希望通过保研将鲤鱼跃龙门变成现实,但热门冷门专业歧视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事实上,成绩排在前列、实力强劲的同学毕竟还是少数,很多保研边缘人为了实现名校梦只能选择冷门专业,但这并不代表冷门专业就不能有所建树,就一定找不到好工作。很多同学即使上了热门专业三年也无所事事,并没有学到实质性内容,而有些冷门专业的同学却能发顶刊。同学们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不管申请学校还是未来就业主要靠的都是个人硬实力。

小竞有话说

冷门专业不一定就没前途。

3、培养模式

——直博>学硕>专硕>非全日制?

在培养模式上,保研界也存在着这样一条鄙视链:直博>学硕>专硕>非全日制。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直博的人往往学术水平较高,已经踏上了科研道路的康庄大道,学硕相比直博就会低一档学历,而专硕又往往被看作专业水平不高,只是水学历的方式,非全日制又排在歧视链底端,成为了大家调侃的对象。

其实近几年高校对这些具体培养模式已经不作区分,这些只是摆在各位保研er面前的不同选择而已,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很多高校专硕和学硕课程相同,毕业要求类似,社会认可度逐渐提高,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而且不管是直接读博还是直接读硕士都是同学们出于未来个人规划的考虑,各有利弊,并不存在谁比谁高一等的情况,即使是非全日制,只要认真遵循学院的培养方案,最终也能拿到学历证书,不管选择什么培养模式,同学们都无需在意他人眼光,有学上才是王道!

小竞有话说

不管直博、专硕、学硕,反正都是有学上的人。

4、保研资格

——行政/支教保研是走捷径?

常规推免的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是靠实打实的绩点排名,靠自身的硬实力才得来的保研资格,而行政保研、支教保研等途径都只是走捷径保研,而且认为这些特殊渠道保研只能保本校,不算真正意义的保研,因此在保研渠道上也存在这样一条歧视:常规推免>特殊渠道保研。

但众所周知,即使是行政保研、支教保研也有很严格的条件限制,而且整个学校的名额较少,并不是谁想申请就申请的上。虽然对成绩排名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但也对学生工作、实践经历等提出较高要求,也是正规渠道的保研,并不会比常规推免低一头。

小竞有话说

行政/支教保研并不是走捷径!

无独有偶,部分排名靠前的同学认为绩点才是王道,瞧不起那些为了加综合分争破了头的同学们,觉得挤破了头去争加分只是专业能力不行而已。

但事实上近几年各大高校早已改革了推免资格评定方式,致力于打破唯绩点论,而且鼓励各位保研er通过出彩的科研经历等参与加分。确实有不少同学通过国创项目、互联网+等奖项成功逆袭,一跃成为专业综排第一,成功打破了那些绩点称王的魔咒。不论是科研能力、国防加分,还是公益服务等加分项,全都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同学们无需妄自菲薄。

小竞有话说

靠加分项争的保研资格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在规则内合理争取就行!

02

保研er如何应对这些鄙视链?

1、端正心态,欣赏他人

一个阶段的成绩优秀并不代表永远都胜人一筹,成绩好不代表能力强,学校好也并不代表人人都优秀。保研并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结果。不论本科出身好坏、成绩高低、竞赛多少,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与别人的看法并没有什么关系,能够保研本身就证明了自己的优秀。“鄙视链”一词,其实只是同学们之间的调侃,哪来什么真正的鄙视,又有什么是真正束缚着你的链条呢?

01)、对于那些歧视链顶端的保研er,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的优秀,但优秀只是比较中得出的相对结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能进入同一个夏令营大家必然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面对出身稍有逊色的同学时应该端正心态,学习欣赏他人,发现他人闪光点,借此激励鞭策自己,也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02)、对于歧视链底端的保研er,能够拿到好学校的入场券本身就是个人能力的证明,只要进入新的平台大家都是一样的起点,个人的出身、背景已经无法改变,所以不要用过去的成绩来限制自己,自己的路最终还得靠自己走,你要做的就是保持积极的心态,认真准备各项材料、准备笔面试考核,然后尽人事听天命。自助者天助,命运终将垂青努力的人!

2、搜集各类信息,抢占先机

保研的本质其实是一场信息战,谁能抢占先机谁就拥有主动权。对于获取本校保研资格来说,同学们一定要了解本校最新的保研加分政策,多和学长学姐交流,过来人的经验分享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在研究透加分政策后就可以着手去准备相应的科研竞赛,提高准备效率,或许排名就会有很大提升。对于申请外校夏令营来说,尤其是对于跨专业保研的同学,一定要提前了解对方院校的本科课程设置、参考书目、保研考研真题和院校考核风格偏好,提前高效准备。

图源: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官网https://edu.nju.edu.cn/b1/47/c8782a569671/page.htm

出身不好或者专业跨度大不一定就完全没有希望,有些学校看重学生的科研实力,比如南大、复旦等院校,同学们完全可以凭借出色的科研成果脱颖而出;还有些学校欢迎跨专业的同学报名,入营希望也很大。例如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就在2022年夏令营公告中提到不限专业,鼓励跨专业的同学参加。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提前搜集各类信息,也许下一个上岸名校的就是你!

3、能力为王,用实力打破偏见

保研界存在的歧视很普遍,对于各位保研er来说,很难完全屏蔽这些外界的声音。但很多歧视根源还是对个人的不自信,保研是个能力为往的过程,个体的优秀会打碎对群体的质疑。双非的同学逆袭上岸名校,冷门专业的同学也能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做出成绩,跨保同学发表c刊,通过科研加分逆袭成为第一,专硕同学依然顺利申博……每年保研这些案例都不在少数,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因为自己本科出身好就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出身差而妄自菲薄,能力才是硬道理!

对于本科出身不好的同学来说就努力提升个人专业成绩,尽可能提升专业排名来来扩大自己的院校选择范围。其次还要通过六级刷分、刷雅思等方式来提高英语成绩。第三可以丰富个人科研经历为简历增光添彩,毕竟研究生阶段是个做学术的过程,老师们都喜欢能踏实做科研,坐得住冷板凳的学生。

对于竞赛类项目而言,各位保研er可以多联系之前获奖的学长学姐,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加以准备,还可以寻找有相同意向不同专业保研的同学,优势互补,更能在竞赛项目中产生头脑风暴。对于科研项目而言,同学们需要提早了解并联系院内有名的导师,争取加入课题组,提前开启科研之路,不仅可以提高保研筛选率,还可以督促自己不断学习进步。总之,机会总是留给有心的同学,相信在努力的过程中大家都能进入理想的院校。

保研是雷打不动坚持三年努力换得一个保研名额的资格,过程中的辛酸与苦楚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理解。所谓的“歧视链”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努力才是正道。运气终会垂青努力的人。

转自:“大学生科研竞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