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陕西师范大学诚邀申报2023年度“博新计划”

2023/2/28 17:45:16  阅读:148 发布者:

“博新计划”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于2016年设立的一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旨在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又一重要举措。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2338号),2023年度“博新计划”215日开始网上申报,诚邀优秀青年英才依托陕西师范大学申报!

1

项目内容

“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给予每人每年不少于30万元的资助(含博士后日常经费、科研启动经费和国际学术交流经费),国家资助期为2年。

2

相关待遇

薪酬待遇。在国家资助不少于60万元的基础上,2年资助期内学校另提供40-50万元的薪酬待遇。

科研支持:提供博士后日常经费3万元、科研启动费10万元;支持申报国家级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职称待遇:以考核认定方式予以确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指标单列。

住房待遇:学校提供公寓住房或按相关规定享受租房补贴。

子女入学:提供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

职业发展:工作期满,择优选聘留校工作。

其它待遇:获选人员在站期间可以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中单列在站博士后申报名额;期满出站,首次聘用岗位不受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3

申请条件

申请人须为2023年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且无科研失信情况。

199111日(含)以后出生。

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初步拟定研究计划。

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23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之前未申报过“博新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211日(含)之后;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获选人员须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须将人事关系(含人事、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

入选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的,须在申请书中注明,原则上不得重复获得资助。

拟进站的获选人员须在名单公布后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获选资格。

4

申报程序及要求

(一)材料准备

申请材料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身份证明和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申请人无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均为在线生成或上传原件扫描件,上传文件须为PDF格式。

1.申请书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并生成申请书,自行线下填写无效。

2.《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

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资料下载”专区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下载后完成填写、签字并上传原件扫描件。

3.身份证明材料

已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暂未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如无预答辩通知书,可提供学校学位主管部门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关证明。以上材料均须上传原件扫描件。

4.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

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个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以上材料均须上传原件扫描件。

(二)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人于215日至315日期间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上传申请材料,在线提交至博士后设站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三)思想政治鉴定与师德师风审查

申请人所在单位或拟进站单位党委(党总支)应分别做好拟进站人员的思想政治鉴定,在站博士后或在职教师的师德师风审查,报党委教师工作部审核。

(四)单位审核和材料上报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对申请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报送学校。学校确定推荐人选后上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5

评审安排

(一)评审方式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通过组织同行专家评审确定获选人员,采取两轮评审,第一轮为通讯评审,第二轮为会议评审。评审指标如下:

(二)时间安排

2023215日至315日,申请人网上提交申请材料。316日至22日,设站单位网上审核。3月下旬,通讯评审。5月上中旬,会议评审。5月下旬,公布获选结果。

人:田潇

联系电话:029-85310457

转自:“科教小站”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