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华南农业大学揭示GmNLA1调控大豆根系响应氮磷互作的分子机制

2023/1/31 17:03:06  阅读:157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The Crop Journal ,作者编辑部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矿质营养元素。揭示植物对氮磷有效性的协调响应机制,有利于培育养分协同高效的作物品种,从而减少肥料消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豆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也是蛋白质和异黄酮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主要用于食品加工、食用油提取和动物饲料生产。然而,大豆协同适应氮磷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团队在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Diverse functions of GmNLA1 members in controlling phosphorus homeostasis highlight coordinate response of soybean to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y”的研究论文。作者以大豆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条件下,大豆叶片和根系中全磷浓度的变化,以阐明大豆中氮磷的相互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不同氮磷条件下GmNLA1成员在大豆叶片和根系的表达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离体发根转化法,分析了分别干涉GmNLA1-1GmNLA1-2GmNLA1-3的表达对大豆离体毛根生长及其磷平衡的影响,初步明确了GmNLA1成员参与调控大豆磷平衡的功能。

研究者发现,正常供磷条件下,低氮处理会显著增加大豆新叶和根部的全磷浓度,且根部的全磷浓度增加更为明显,揭示了大豆中存在氮磷的相互作用(图1)。同时,在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个编码RINGE3泛素连接酶的氮限制适应因子(nitrogen limitation adaptationNLA)(图2)。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正常磷条件下,低氮处理显著降低了大豆根系中GmNLA1-1GmNLA1-3的转录水平;正常氮条件下,低磷处理也显著降低了大豆根系中GmNLA1-1GmNLA1-3的转录水平,而GmNLA1-2的转录水平不受氮磷有效性的影响(图3)。大豆离体发根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磷条件下,分别干涉三个GmNLA1成员的表达,与对照组(CK)相比,RNAi干涉株系毛根的全磷浓度均增加,鲜重均显著降低(图4)。同时,与CK在两个氮水平下的变化相比,GmNLA1-1GmNLA1-3干涉株系的全磷浓度在低氮处理下增加的幅度更大,GmNLA1-2干涉株系全磷浓度的变化幅度与对照组相似,揭示了大豆根系在低氮胁迫下的磷平衡调控是由GmNLA1-1GmNLA1-3起主导作用(图5)。

作者和基金项目

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周明为该文第一作者,梁翠月研究员和田江研究员为共同通信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2021YFF1000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26593217265831872164)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A15150108262020A1515110261)等项目资助。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