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王仕稳课题组农艺措施通过影响降水利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改善旱作小麦的降水利用效率

2023/1/31 16:50:55  阅读:124 发布者:

干旱缺水是旱作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是雨养旱作农业增产增效的关键。降水利用效率受水分入渗、土壤储水、土壤储水消耗、蒸腾蒸散比例、蒸腾水分利用效率及收获指数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不同的作物品种,耕作农艺措施对这些比例的影响不同,并最终导致降水利用效率的差异。定量计算这些比例,对理解作物品种、耕作农艺措施等对降水利用效率调控的差异及进一步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地农业研究团队王仕稳课题组完成的题为“Agronomic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dryland wheat result in variations in precipitation use efficiency due to their differential impacts on the steps in the precipitation use process”研究论文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IA) 20231期正式发表。

该研究计算了四种种植模式下的降水利用效率形成过程中的各个比例,明确了不同农艺措施影响这些比率的差异并如何最终导致降水利用效率的不同。

该研究作者定量计算了农民模式(CF)、高氮模式(HN)、有机肥(MIS)及生物碳(BIS)种植模式下水分利用过程的各比率及降水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相对于CFHNMISBIS的降水利用效率高8-13%。相对于CFHN,在水分入渗及储存阶段,MISBIS有更低的SWe/P和更高的SW/Swe;在水分消耗阶段,由于MISBIS在返青前有更低的ET而在返青后有更高的ET,因此 ET/SW MISBIS中并没有显著的增高,但是MISBIS且有更高的T/ET;本研究中不同处理的蒸腾效率(B/T)和收获指数(Y/B)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在雨养旱地农业中,农艺措施提高降雨利用效率主要通过增加T/ETSW/Swe比率,降低收获期Swe/P比率,并保持全年ET/SW稳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地农研团队王仕稳课题组殷俐娜副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究计划 (2021YFD1900705)973计划项目(2015CB150402)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15BAD22B01)项目的资助。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

https://doi.org/10.1016/j.jia.2022.08‍‍.102

Cite the article:

YANG Wen-jia, LI Yu-lin, LIU Wei-jian, WANG Shi-wen, YIN Li-na, DENG Xi-ping. 2023. Agronomic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dryland wheat result in variations in precipitation use efficiency due to their differential impacts on the steps in the precipitation use proces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2(1): 92-107.

研究团队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仕稳团队主要从旱地农业研究。主要开展旱作农田水分养分利用过程及调控,高产高效旱作农业种植技术,旱地作物水分养分高效利用,作物抗旱相关生理机制及基因克隆研究。团队先后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国家级项目的资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篇。

本文转载自农业科学微平台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