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日本青年学者掀起赴华工作潮,学术环境良好、宽松稳定是主因

2022/11/2 11:00:09  阅读:176 发布者:

近年来,中国科研实力增强,科研环境不断优化,中国科研在世界上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中国的学术影响力日益强大,宽松稳定的学术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一代学者选择来中国发展。

来华工作的日本青年学者服部素之

服部素之是一位杰出的日本青年学者,曾在日本最顶尖的大学任职,其职业前景远比同龄人更有前途。

但七年前服部离开了日本,前往中国一所大学任教,他从未想过回头。

现年40岁的服部专攻膜转运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他希望尽快建立个人实验室。在上海复旦大学,他的期望可以化为现实。

许多日本学者之所以选择在中国开展科研工作,主要是因为这里可以为大多数年轻学者提供他们想要的:工作稳定性。

批评人士称,日本仍在采用的资助体系正在迫使青年科研人员出走。自2004年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在缩减大学拨款,增加竞争性基金。

但竞争性基金仅资助持续三至十年左右的项目,这就导致没有保障的聘用期。

该体系的支持者表示,固定期项目合同有助于资金流动和竞争,从而振兴科研。

然而,批评人士认为,在没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有抱负的研究人员,尤其是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可能不愿意在长远的个人生活规划中选择应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服部说,中国大学提供了更多稳定的机会,这是日本学者涌入的主要原因。他表示,其中大多数人从事基础研究,如理论物理、天文学和生命科学。

服部从几所海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中选择了复旦大学。根据最新的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复旦大学在亚洲排名第八,比京都大学高一名。

对于服部来说,上海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的妻子就来自这里。但正是中国快速变化的学术环境吸引服部走出国门。

服部表示,与他同时获得复旦大学教授职称的中国同事都是他的同龄人。

服部的年薪约为8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与终身聘用的同龄日本科学家相当。

然而,最大的区别在于,六年内,服部刚组建的实验室获得了相当于1亿多日元的资金。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开始招录更多大学生。在过去20年里,大学生的数量增长了10倍。

34岁的岛袋隼士在名古屋大学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巴黎天文台进行研究,于2018年来到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

2019年末,他获得了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天文学副教授职位。

80岁的化学家藤岛昭因其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而被视为有潜力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学者,去年他和研究团队迁至中国,此举震惊日本科学界。

藤岛曾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现在他接受了上海理工大学提供的全职职位。

现如今,中国的科研影响力令人刮目相看。

日本国立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2022》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中国在全球科学与工程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一。

同期,中国在此类出版物中的论文引用数量分别位居全球前10%和前1%

日本在三个类别中分别排名第五、第十二、第十,呈下滑趋势。中国的科研投入是日本的三倍。

美国高校授予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中,中国人占比最多。中国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是日本人的50倍。

服部指出,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地方大学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全国的学术水平。

服部表示,“拥有大量的学者,并且让学者们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研究,这对于科学进步是至关重要的。就好比一座山,山越高,山底的基石越庞大。”

转自:深究科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