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独行月球》,值得怀疑和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
2022/11/1 17:17:49 阅读:196 发布者:
这个男人叫做小帅,为了追求女神参与了“月盾计划”,阴差阳错被遗弃在了月球,被迫和一个有暴力倾向的袋鼠作伴······
不出意外,含腾量极高的《独行月球》成了今年的暑期票房冠军。作为一个具有喜剧色彩的科幻片,电影中的很多情节受到网友们的质疑。今天咱们挑出电影中的几个情节,探讨一下它的科学合理性。
No1. 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灯光吗?
在电影《独行月球》里,以为地球已经毁灭的小帅打算在月球自我了断,突然看见遥远的地球上的灯光信号“你不是(一个)人”,从而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
问题来了:在月球上能看见地球上的灯光吗?这要先从地月距离开始说起。
在很多的天体模型“示意图”中,地球月球距离特别近,几乎是挨着的。但实际上,地月距离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地月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作为参考,月球直径0.35万千米,也就是地月之间可以放104个月球。
考虑到地球上大气层对光的散射作用,在距地面10千米的民航客机上看到的灯光就已经很微弱了,而在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月球,就更看不到了。
No2. 在月球上跨过大峡谷?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情节,金刚鼠拉着车奋力挑起,跃过一个大峡谷,这可能吗?
月球直径是地球的1/4,质量只有地球的1.2%,使得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6。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人在月球上是不能正常行走的,会像袋鼠一样一蹦一跳的前进。
换个角度想,人在月球上跳高、跳远时的滞空时间会变长。假设一个人在地球上能跳5米远,如果保持起跳速度不变,在月球上能一次跳过30米距离。以金刚鼠的战斗力,跳过几十米的峡谷从原理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按照目前的技术,在月球表面活动要穿戴沉重的宇航服,人的关节活动处的阻力也很大,是很难跳这么远的。
No3. 月球上“逆向追逐阳光”,是可行的吗?
电影中一段剧情是小帅和金刚鼠一起开着太阳能车去找发动机。但问题是,目的地在基地东面很远的地方,小帅需要保证在日落赶回来,而在月球上固定地点的光照时常约为14天,无法保证太阳能车接收阳光的能源供给。按照车速以及目的地的距离等信息来看,这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但没想到,聪明的小帅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了直线距离,选择向西走绕月一圈,从日出时分出发,与晨昏线赛跑,让自己尽量暴露在白昼之中及时充电,从而完成任务。
月球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都是28天左右,月球赤道10921公里,所以晨昏线在月球上的移动速度最大约为16km/h。而电影中的月球车,其时速可以轻松突破40km/h,所以追赶阳光是可行的。其困难点在于,月球背面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陨石坑,不平坦的地形可能会耽误行车时间。
如果在地球上,追逐阳光的行为将会非常困难。考虑到地球自转速度,赤道附近的阳光会以466米/秒的速度前进,也就是1.3倍的声速,这比民航客机的速度都要快很多。
No4. 阿姆斯特朗的脚印还在吗?
电影里出现一个著名的脚印,旁边就有那句经典的世界名言“自己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此处很明显是在致敬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的的阿姆斯特朗。
很多人可能在怀疑,这个脚印是1969年留下的,50多年了过去了,脚印还在吗?
由于月球上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空气,所以不会有雨水冲走月面的泥沙,也不会有狂风吹走轻盈的尘土。月球上也会发生轻微的月震,但与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地震不同,月震不会造成月球表面巨大的地形变化。除非有陨石撞期产生影响,或者像电影中一样被“人为”破坏,要不然阿姆斯特朗的脚印至今还深深地清晰地印在月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小帅在滑滑板时,不小心直接就从脚印上划过,导致脚印就剩下了一半,留下一句sorry在没有空气的月球表面。
转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