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能缓解企业“融资贵”吗
2022/11/1 17:07:07 阅读:382 发布者:
数字化转型能缓解企业“融资贵”吗
陈中飞 江康奇 殷明美
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利用2007-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深度学习方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并基于股价协同性视角验证了指标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成本的总量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使得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降低;机制检验显示数字化转型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增强盈利能力来降低企业债务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融资成本的作用在不同所有制、年龄、行业和地区中呈现结构性特征。本文也发现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以及培育市场化环境有助于强化数字化转型的融资成本效应。本文为评估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缓解企业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一、问题分析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深入发展,世界已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在新冠疫情蔓延和全球经济负增长背景下,全球数字经济规模依然呈快速增长态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到2020年底,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43.7%,可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出台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更是将数字经济定性为继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明确在接下来三年里,实现数字经济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的发展目标。在政策引导、疫情倒逼以及科技创新驱动下,加快数字技术开发利用、提高数字化程度已成为企业在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选。《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的数据显示,企业数字化经济规模已达31.7万亿人民币,占中国数字经济产值的80.9%,在发展中国家中位居第一,表明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效。技术与企业经营的深度融合能否带来显著的经济成效,成为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较为遗憾的是,目前少有研究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直接联系起来。信息不对称和企业财务状况是影响企业融资成本的两个重要因素。数字化转型是对自身的生产流程、商业模式以及内部组织的技术改造。流程改造可强化生产信息的获取性和传递效率(信息效应),而模式转型则契合数字时代发展需求,可有助于捕捉增长机会(盈利效应)。因此,理论上,数字化转型可赋予企业融资优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本文拟对数字化转型作用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总量效应、异质性影响以及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客观解答。
本文潜在的边际贡献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现有文献中,企业融资特别是融资约束大多被视为数字化转型影响其他经济表现的渠道机制而加以讨论。考虑到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较小但依然面临着成本高企的问题,本文直接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为评估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视角。实证上,本文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解决内生性问题提供方法参考。第二,本文基于适用中文文本的深度学习模型构建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指标,并基于股价协同性视角对数字化转型指标进行有效性检验,为今后数字化转型研究提供了指标上的借鉴。第三,本文从信息不对称以及盈利能力两个视角开展机制分析,不仅揭开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融资成本的机制黑箱,而且进一步补充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研究。第四,本文基于企业基本特征、人力资本水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以及政府干预视角,进一步厘清数字化转型作用于企业融资成本的异质性问题,为我国制定精细化政策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依据。
二、观点摘要
利用来自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7-2020年间数据,本文试图厘清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首先,本文基于适用于中文文本的深度学习RoBERTa- wwm-ext模型构建包含86个数字化转型关键词的词典,根据关键词检索相关联的无形资产(数字化资产),并以数字化资产的增加值占总资产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基于股价协同性的指标有效性检验显示,在数字化转型后,企业在股票表现上更多地与科技企业协同,而与非科技企业的协同减少,体现指标构建的有效性。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助于企业形成融资优势。本文进一步运用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步法、倾向得分匹配以及安慰剂检验处理内生性问题,也进行了其他稳健性检验,包括改变固定效应、滞后解释变量、替换解释变量衡量指标等,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成立。机制检验显示,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增强盈利能力来降低企业债务成本。基于企业基本特征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融资成本的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年轻企业、制造业企业以及东部企业中更加显著。最后,本文还探究了可行的增强机制,发现提高CEO教育水平、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以及培育市场化环境有利于强化数字化转型的融资成本效应。
三、政策建议
研究结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积极肯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经济效应,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首先,可通过针对性的补贴政策和税收政策,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环境。其次,应重视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5G网络的覆盖率,提高数据光缆的铺设长度,加大“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力度。再次,应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底层的技术产业,例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量子通信等,一方面,要加大新兴技术产业的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科技公司在创业板、科创板等上市;另一方面,要降低科技产业的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行业内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最后,考虑到数据传输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所有权的归属,对企业合理的数据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给予保护,同时也要重视数据隐私问题,加大对数据隐私贩卖的惩戒力度。
第二,关注数字化转型经济效应的非对称性。一是在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时,应考虑对非国有企业、年轻企业、制造业企业和东部企业给予更多的倾斜,优先对非国有企业、年轻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实施财政转移以及减税降费。二是应重视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市场化程度,优先对中西部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换代。三是应稳定市场政策预期,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培育良好的金融市场化环境。四是要重视人才资源,采取发展高等教育与升级硬件相结合的原则,扩大高等教育普及水平,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本条件。
第三,企业应响应时代的潮流以及政策的倡导,积极投身于数字化建设。一方面,企业应结合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引进合适的数字化设备,采取恰当的数字化转型策略,捕捉数字经济下宝贵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企业应重视对数据资产的保护,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数据资产。此外,企业要重视内部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企业内技术人员占比,深化高管团队的职业教育。
……
陈中飞、江康奇(通讯作者)、殷明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510632,电子邮箱:hongyeczf@ 163.com,kangqijiang@ 126.com,Saltann@ 163.com。
原载《经济学动态》2022年第8期,全文可见经济学动态网站“最新目录”栏目
转自:“经济学动态”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