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种多频多GNSS测速精度评估方法

2023/6/1 17:23:54  阅读:131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经纬石旁话遥测 ,作者耿涛等

本文改编自学术论文《基于载波相位差分的多频多GNSS测速精度评估》

刊载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3年第2

耿涛1  丁志辉1  谢新1  吕逸飞1

1.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79

耿涛

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精密定位与导航。sfbian@sina.com

谢新

博士。xiexin@whu.edu.cn

基于载波相位历元间差分测速方法,建立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单点测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误差源,并结合实测数据对多 GNSS 系统各频点及其无电离层组合、不同系统组合的测速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系统不同频点的测速精度有所差异,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B1IB1CB3IB2a 频点和 Galileo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的 E1E5aE6E5bE5 频点的测速精度相当,水平方向优于 1.5 mm/s,高程方向优于 3 mm/sBDS B2I GPS L1L2L5 频点的测速精度相当,水平方向在 1.5~2 mm/s,高程方向在 3~4 mm/s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 G1G2 频点 测速精度最差 ,水平方向在 3~4 mm/s,高程方向在 5~5.5 mm/s;双频无电离层组合由于放大了观测值噪声,其测速精度低于单频。此外,多 GNSS 组合增加 了可见卫星数,降低了 PDOP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值,能够显著提高测速精度。相对于单 GPS系统,GPS/BDS/GLONASS/Galileo 组合测速精度在水平方向提高 40%,高程方向提高 46%;在截止高度角 40°时,水平方向速度优于 1 cm/s、高程方向优于 2 cm/s 下的测速可用率由 48% 提高到 98%

耿涛, 丁志辉, 谢新, 吕逸飞. 基于载波相位差分的多频多GNSS测速精度评估[J].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3, 48(2): 206-213.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26

速度是描述载体运动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在航空重力测量、无人驾驶、惯性导航系统等领域都需要高精度速度测量。传统的测速手段是借助于多普勒频移和激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速手段。GNSS 测速以其高精度、实时性、廉价、全时段等优势,成为一种主流定位测速方法。

利用 GNSS 测定载体速度的主要方法有位置差分测速、原始多普勒观测值测速、伪距差分测速和载波相 位差分测速(time-differenced carrier phaseTDCP)。位置差分测速是对定位结果进行差分来获得速度信息,标准定位服务精度为米级,测速精度仅在 dm/s;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可以到厘米量级,测速精度可达 mm/s 量级,但精密单点定位需要高精度的实时轨道和钟差产品,且并非每时每刻都能获得稳定可靠的定位结果 ,满足不了实时高精度测速需求。原始多普勒观测值测速精度一般为 cm/s 量级 ,然而很多低成本的接收机不支持输出原始多普勒观测值。伪距差分测速方法是利用相邻历元间伪距观测值差分获得速度,测速精度与伪距精度、载体的观测环境和运动状态有关,最高可达 dm/s量级 。TDCP 方法是对相邻历元间的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差分,历元差分后显著削弱了电离层、对流层的影响,在连续无周跳条件下也消除了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且只需要广播星历,利用单台接收机就可以实现 mm/s 实时测速精度 ,在实时地震监测 、海啸预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GNSS 主要包括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alileo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等系统。截至202005GPS 在轨卫星共 32 颗,发射 L1L2L5频点信号。北斗在轨卫星共 44 颗,其中 BDS-2 卫星提供 B1IB2IB3I 频点的公开服务信号,BDS-3卫星提供 B1IB1CB2aB3I 频点公开服务信号。Galileo 在轨卫星共 26 颗 ,所有卫星均发射 E1E6E5E5aE5b 频点信号。GLONASS 在轨卫星共 24 颗,不同于 GPS 的码分多址,GLONASS采用频分多址,每颗卫星发射不同频率的信号,随着 GLONASS 现代化,后续发射卫星在原来频分多址信号 G1G2 的基础上计划增加码分多址的 G3G1aG2a 信号。

目前,基于载波相位差分的 GNSS 测速研究大多是针对 GPSBDS-2 单系统某一频点或双频无电离层组合的精度分析 ,也有学者对 GPS/GLONASSGPS/BDS-2 双系统组合测速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多频多 GNSS 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国 BDS-3 和欧盟 Galileo 系统 ,2018-2020 年均经历了全球组网卫星的密集发射阶段,且都可播发 4 个频点及以上的导航信号。当前对新卫星、新频点的 BDS-3 测速、多 GNSS 组合测速以及 GNSS 不同频点的测速精度对比等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如今飞速发展的多频多 GNSS 测速精度进行全面评估。

本文给出了基于 TDCP 方法的多频多 GNSS测速数学模型,并对测速误差源进行了分析,分别对 GPSBDS (包括 BDS-2BDS-3)、GalileoGLONASS 各频点的单频测速、双频无电离层组合测速以及不同系统组合测速精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了多 GNSS 组合测速相对于单系统在不同截止高度角情况下的优势。

1 TDCP 测速原理与误差分析

1.1

TDCP 测速原理

载波相位观测方程为:

式中,上标 s 和下标 r 分别表示卫星和接收机;f 表示载波频率;λ 表示波长;φ 表示载波相位观测值;ρ 表示卫星到接收机的几何距离;c 表示光速;δts、δtr 分别表示卫星钟差和接收机钟差;IT 分别表示电离层延迟和对流层延迟;N 表示模糊度;ε 表示多路径和观测噪声的综合影响。假设前后观测历元未发生周跳,将式(1)进行历元间差分得:

式中,Δ 表示历元间差分算子,在没有周跳发生的情况下,历元间差分消除了载波相位的模糊度参数;Δρsr 表示前后历元的卫地距之差,表示如下:

式中,jj-1 代表两个相邻历元;

表示接收机位置到卫星位置的单位方向矢量;Rsr分别 表示卫星和接收机的坐标向量 。又有r (j) = r (j - 1) + Δr,其中 Δr 为接收机前后历元位置变化量,故 Δρsr 可以表示如下:

将式(4)代入式(2)中,可将误差方程写为:

式中,l 表示观测值与计算值之差,待求参数包括接收 机位置变化量 Δr 和前后历元钟差变化量Δδtr。当可见卫星数达到 4 或以上时,可以由最小二乘法求得 Δr,从而求得历元 j 和历元 j-1 的平均速度 V

式中,下标 i 可以换成 GCER,分别代表 GPSBDSGalileoGLONASS 系统(为了方便后续结果分析,系统组合用相应的字母组合代替,如 GC代表GPS/BDS 组合,GCER 代表 GPS/BDS/Galileo/GLONASS 组合),需要注意的是,定权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系统的观测值精度给予相应的权重。

1.2

误差分析

由式(2)和式(4)可知,TDCP 测速误差主要来源于卫星位置误差、接收机位置误差、卫星钟差、对流层延迟误差、电离层延迟误差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噪声。

1)卫星位置误差和接收机位置误差。该误差主要是通过接收机到卫星的单位方向矢量 e 来影响测速精度。卫星位置误差为 10 m 时,对测速的影响不超过 1.6 mm/s,目前广播星历的轨道误差在 1 m 左右,因此卫星位置误差对测速影响小于 1 mm/s。同样,研究表明只要接收机位置误差不超过 10 m,由此产生的测速误差在 mm/s 量级,而 10 m 的接收机位置精度通过伪距单点定位很容易达到。

 2)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误差。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与区域大气条件和卫星高度角有关,一般情况下大气状态变化非常缓慢,在采样频率为1 Hz 或者更高的情况下,相邻历元间的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大部分大气延迟都能够通过历元间差分消去,残余误差可以当作噪声处理。

3)卫星钟差。广播星历中卫星钟差大约为5 ns,历元钟差变化量 Δδts量级为 0.001 ns/s ,对测速的影响为 0.3 mm/s

4)载波相位观测值噪声。载波相位观测值精度一般在 2~3 mm 左右,当数据采样间隔为 1 s时,对测速的影响为 1~2 mm/s15]。在发生周跳的情况下,载波相位差分将不能反映真实测速情况,需要对周跳进行探测和修复。

通过上述分析以及后续实验测速结果可知,TDCP 测速精度最终能达到 mm/s 量级。

2 测速实验及结果分析

2.1

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策略

IGS 官网下载全球范围内均匀分布的 8 个测站(HARBNNORDJIGPTGGKIRUYEL2KITG MGUE1 Hz 高频数据,测站分布如图 1 所示。除 KIRUMGUE YEL2 测站接收不到 BDS-2 系统的 B2I 信号,这些测站都能接收到GPS L1/L2/L5GLONASS G1/G2Galileo E1/E5/E5a/E5b/E6BDS-2 B1I/B2I/B3IBDS-3 B1I/B1C/B2a/B3I 频点的信号。

本文在进行载波相位差分测速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对流层延迟采用 Saastamoinen 模型进行改正 ,相对论和卫星群延时 间(timing group delayTGD)利用广播星历进行改正,单频数据电离层延迟采用 Klobuchar 模型进行改正,双频数据采用无电离层组合去除电离层延迟,截止高度角设置为 10°。观测值权 p 采用卫星高度角定权,表示如下:

 1  测站分布图

式中,e 表示卫星高度角。

 将静态数据模拟动态进行解算,因此测站的速度真值 V 真视为 0 mm/s。通过计算测站站心坐标系下速度 V 计算值的 ENU 方向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评估测速精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 为观测历元个数;V 表示速度。将速度大于 2 cm/s 的历元视为粗差剔除(剔除率<1‰),不参与测速 RMSE 值的计算。

2.2

GNSS 多频测速精度

本次实验采用 HARB 测站 2020-04-09 的数据,数据时长为 24 h,采样率为 1 Hz。为了对比基于 TDCP 方法的 GNSS 系统各频点的测速精度,采用§2.1 中的数据处理策略,对 HARB 测站可接收到的所有频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 ENU 方向的速度时间序列。为了显示方便,图 2仅给出了 0800~0900 段速度时间序列,其中将E 方向测速序列向上平移 20 mm/sN 方向测速序列向下平移 20 mm/s。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的 BDS 测速结果指的是 BDS-2+BDS-3 的结果。

 2  TDCP 各频点测速结果

从图 2 中可以看出,所有频点的测速时间序列都在 0 mm/s 上下波动,且相比于 E N 方向,U 方向的波动更加明显。BDS 系统 B2I 频点速度波动比 BDS 其他频点大,Galileo 5 个频点测速精度相差不大,GPS 系统 L5 频点的测速波动比另外两个频点稍大,GLONASS 两个频点测速精度比其他 GNSS 系统波动幅度大。

HARB 测站 24 h GNSS 测速结果进行统计,各频点平均 PDOP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值以及 ENU 分量的测速 RMSE 见表 1

1 HARB 测站多频多 GNSS 测速精度

1 可以发现 ,相同系统有些频点的PDOP 值有所不同,这是由于 BDS-2 BDS-3 卫星都发射 B1I B3I 信号,而 B1C B2a 信号只由 BDS-3 卫星提供,B2I 信号只由 BDS-2 卫星提供,且 HARB 测站在南非,观测到的 BDS-3 卫星比 BDS-2 卫星多,所以 B1I B3I 频点 PDOP 值最好,B1C B2a 频点其次,B2I 频点最差。所有GPS 卫星都提供 L1 L2 信号,而只有 Block II-FBlock III-A 卫星新增了 L5 信号,导致 L1 L2频点 PDOP 值比 L5 频点好。对于 Galileo,所有卫星均发射 E1E5aE6E5bE5 信 号 ,各频点PDOP 值相同。对于 GLONASS,虽然所有卫星均能提供 G1 G2 信号,但是由于 HARB 测站接收机在接收信号时缺失部分卫星(R06R10R24)的 G2 观测值数据,导致 G2 频点的 PDOP 值比 G1 频点大。

从表 1 可知,基于 TDCP 方法的 GNSS 测速精度在水平和高程方向均可达到 mm/s 量级。除B2I 频 点 ,BDS 系统测速精度在水平方向优于2 mm/s,高程方向优于 3.5 mm/sGPS 系统 L1 L2 频点测速精度较高,水平方向优于 2 mm/s,高程优于 3.5 mm/s,而 L5 频点水平和高程方向RMSE 值分别为 2.2 mm/s 4.3 mm/sGLONASS 系统测速精度最差,水平方向精度在3~4 mm/s,高程方向在 5 mm/s 左右;Galileo 系统 5 个频点的测速精度相近 ,水平方向优于2 mm/s,高程优于 3.5 mm/s

为了排除 PDOP 的影响,对于 PDOP 值小于3 的频点,通过控制卫星数的方式(卫星数控制到8~10 颗左右),使尽可能多历元的 PDOP 值在2~3,并将这些历元筛选出来;对于 PDOP 值大于3 的频点,直接筛选出 PDOP 值在 2~3 的历元,从而将所有频点 PDOP 平均值控制到 2.5 左右,以进一步评估多频多 GNSS 的测速精度。利用图 18 个测站 2020-04-09 24 h 数据得到了测速结果,如图 3 所示。另外为了对比单频和双频无电离层组合测速精度,BDS 系统的 B1IB3I 组合,GPS 系统的 L1L2 组合,GLONASS 系统的 G1G2 组合,Galileo 系统的 E1E5a 组合测速精度也在图 3 中展示。

 3  北斗(C)、GalileoE)、GPSG)和 GLONASSR)各单频点及典型双频无电离层组合测速结果

从图 3 可知,8 个测站相同频点、相同方向的测速精度相差不大,并且水平方向优于高程方向。在 PDOP 值相近的情况下,不同系统、不同频点的测速精度主要由测量噪声主导。其中,BDS 系统B1IB1CB3IB2a 频点和 Galileo E1E5aE6E5bE5 频点的测速精度相当,水平方向优于1.5 mm/s,高程方向优于 3 mm/sBDS 系统 B2I GPS L1L2L5 频点的测速精度相当,水平方向在 1.5~2 mm/s,高程 方向在 3~4 mm/sGLONASS G1G2 测速精度最差,水平方向在3~4 mm/s,高程方向在 5~5.5 mm/s。采用双频无电离层组合测速时,由于组合观测值噪声的增大,导致各 GNSS 系统精度都要比单频测速精度低,其中 BDS Galileo 的双频无电离层组合测速RMSE 比单频水平方向大 1.4 mm/s,高程方向大2 mm/sGPS 无电离层组合测速水平和高程方向RMSE 比单频分别大 0.9 mm/s 1.3 mm/sGLONASS 无电离层组合测速 RMSE 比单频水平方向大 0.8 mm/s,高程方向大 0.4 mm/s

2.3

GNSS 系统测速精度

选取了 2020-04-09 HARB 测站 1 Hz 的高频观测数据,采用 TDCP 方法对不同 GNSS 系统及其组合进行了测速实验,结果如图 4 所示。实验方案包括单系统 GPSBDSGalileoGLONASS,双系统组合 GPS/BDSGPS/GalileoGPS/GLONASS3 系统 组合 GPS/BDS/GalileoGPS/BDS/GLONASS 4 系统组合 GPS/BDS/Galileo/GLONASSGPS 采用 L1频点,BDS 采用 B1I 频点,Galileo 采用 E1 频点,GLONASS 采用 G1 频点。由于 GLONASS 的测速 精度比其他系统低 ,组合测速过程中 GPSBDSGalileoGLONASS 的权设为 1110.5

从图 4 中可以看出,单 GPS 系统测速时平均可见卫星数为 8 颗,平均 PDOP 值在 2.3 左右;双系统组合后,平均可见卫星数增加到 16 颗,平均PDOP 值在 1.5 左右;4 系统融合后,平均可见卫星数增加到 31 颗,平均 PDOP 值小于 1.2。因此多系统组合可以显著增加可见卫星数 ,降低PDOP 值,有利于提高测速精度。相比单 GPS 系统,GPS/Galileo 组合和 GPS/BDS 组合的测速精度在水平和高程方向分别提高 24% 33%,而GPS/GLONASS 组合提高不是很明显,是由于GPS 测速精度本来就很高,联合精度不是很高的GLONASS 已无法显著提高测速精度,如果定权不当反而有可能降低组合测速精度,后续还将一步研究各系统定权方法。3 系统和 4 系统组合能进一步提高测速精度,相比单 GPS 测速,4 系统组合测速精度在水平和高程方向分别提高 40% 46%

某些约束条件下,例如城市、峡谷、露天矿井等遮挡环境(这种情况在 GNSS 用户中非常普遍),由于卫星信号受到遮挡,单 GPS 测速的可用性和精度急剧下降。为了更好地评估多 GNSS系统组合测速在遮挡环境下的优势,图 5 给出了2020-04-09 HARB 测站在 10°、20°、30°和 40°的截止高度角情况下,GPS GPS/BDS/Galileo/GLONASS 组合 24 h 的可见卫星数、PDOP 值以及 ENU 方向速度变化时间序列。在处理粗差过程中 ,当截止高度角为 10°时 ,剔除速度大于2 cm/s 的粗差历元;当截止高度角为 20°、30°、40°时,不以 2 cm/s 作为判断粗差标准,而是直接剔除截止高度角为 10°时的相同粗差历元。

 4  GPS(G)、北斗(C)Galileo(E)GLONASS(R)单系统和多系统可见卫星数、PDOP 值以及测速精度对比

此外,还统计了不同截止高度角情况下,单GPS GPS/BDS/Galileo/ GLONASS 组合测速的可用率,如表 2 所示。

 2  不同截止高度角的 GPS 4 系统组合测速可用率

可用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 为可用率;N 达标 代表达标的历元个数,水平方向速度不超过 1 cm/s,高程方向不超过2 cm/s 视为达标;N 总 代表总历元个数。

5 不同截止高度角的 GPS 4 系统组合测速对比

从图 5 和表 2 可以看出,截止高度角从 10°增加到 40°时,单 GPS 系统可见卫星数从 10 颗降低到 4 颗甚至以下 ;PDOP 值从 2~3 增大到 10 以上,GPS 测速精度和可用性受到了极大影响,可用率从 100% 下降到 48.5%;而 4 系统组合可见卫星数由 30 颗以上降低到 10 颗左右,PDOP 值从1.5 增加到 3~6,即使在 40° 截止高度角情况下测速可用率仍保持在 98.1%。因此,多 GNSS 组合显著增加了可见卫星数,优化了卫星空间几何结构,从而提高了测速精度 。相比于单系统 ,多GNSS 组合可以设置更高的截止高度角,显著增强在受限环境中 GNSS 测速的可用性。

3  结语

本文基于 TDCP 方法,利用多频多 GNSS 实测数 据 ,对比分析了 GPSBDSGLONASSGalileo 系统各频点以及双频无电离层组合的测速精度。结果表明:(1)不同频点的测速精度有所差异,BDS B1IB1CB3IB2a 频点和 Galileo E1E5aE6E5bE5 频点上的测速精度相当 ,水平方向优于 1.5 mm/s,高程方向优于 3mm/sBDS B2I GPS L1L2L5 频点的测速精度相当,水平方向在 1.5~2 mm/s,高程方向在 3~4 mm/sGLONASS G1G2 频点测速精度最差,水平方向在 3~4 mm/s,高程方向在5~5.5 mm/s。(2)双频无电离层组合由于放大了观测值噪声,测速精度比单频测速低。

本文还研究了 GNSS 单系统、双系统、多系统组合的测速精度,并分析了截止高度角从 10°~40°条件下 GPS 4 系统组合测速精度和可用性。结果表明:(1)相比单 GPS 系统,双系统组合水平和高程方向测速精度分别提高 24% 33%;多GNSS 系统组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测速精度,水平和高程方向分别提高 40% 46%。(2)截止高度角越大,可见卫星数越少,PDOP 越大,单 GPS 测速的可用性会急剧下降。相比单 GPS 系统,在40°截止高度角时,多 GNSS 组合在水平方向优于1 cm/s、高程方向优于 2 cm/s 下的测速可用率由48% 提高到 98%

后续将进一步探究多系统组合测速中的定权问题,并且对动态数据进行测试。此外,还将开展基于 TDCP GNSS 测速方法在实时地震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转自:“测绘学术资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