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子刊(IF=3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雁林发现目前的数字依从性技术并未能有效改善结核病患者的疗效
2023/5/16 8:46:32 阅读:99 发布者:
药物敏感性结核病治疗需要6个月的治疗,因此依从性问题很常见。数字依从性技术可能改善结核病的治疗效果。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每日提醒用药监测器、卫生保健提供者对依从性数据的月度审查以及对有依从性问题的患者的差异化护理对结核病治疗依从性和结果的影响。
2023年5月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雁林在Lancet Global Health(IF=39)在线发表了题为“Digital adherence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tuberculosis treatment outcomes in China: a cluster-randomised superiority tr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中国的四个地级市进行了一项集群随机优势试验。24个县或区(集群)被随机分配(1:1)到干预组或对照组。该研究招募了年龄在18岁或以上的基因表达阳性、利福平敏感肺结核患者,他们每天接受固定剂量的联合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药物监测,用于每日给药提醒,每月由卫生保健提供者审查依从性数据,并对依从性差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静默模式监测-测量依从性)。在意向治疗人群中分析的主要结局是死亡、随访失败、治疗失败、转向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或治疗开始后18个月结核病复发的综合结果。
该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药物监测干预对不良结果没有影响,包括治疗期间随访缺失、结核病复发、死亡和治疗失败。在每月复查中发现治疗不依从后,未能改变患者管理。可能需要更好地了解依从性模式及其与不良结果的关系,同时更及时地审查依从性数据并改进差别化护理的实施。
2021年,全球估计有1060万新发结核病病例。过去二十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与2015年相比,到2021年,结核病发病率降低了15%(从每10万人65例),死亡率降低了25%(从每10万人2例死亡)。国家指南推荐每日固定剂量联合治疗药物敏感性结核病,包括2个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随后4个月异烟肼和利福平。坚持治疗被认为是治愈和减少结核病复发的重要因素。
直接观察治疗短期战略于1992年在中国推出,到2005年已覆盖全国,其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观察治疗,定义为通常由保健工作者或治疗支持者直接观察治疗,以帮助改善药物依从性。然而,一项使用中国研究对治疗支持进行的系统回顾显示,只有20%的患者直接观察了卫生专业人员的治疗,超过50%的患者自行进行治疗。尽管如此,据报道,中国对新发和复发的药物敏感性结核病的治疗成功率为95%。
数字依从性技术,包括SMS和电子药盒,有可能通过改善患者与卫生保健提供者之间的互动以及改善治疗依从性和结果来加强患者护理。电子药盒通常包括每日的音频或视觉提醒和打开药盒(被认为是服用剂量的代表),这些都是数字记录,然后由卫生保健提供者实时或在常规就诊时使用,以便为有依从性问题的患者提供更多的依从性支持(称为差异化护理)。短信干预措施包括患者每天收到短信提醒,有时与患者向卫生保健提供者发送短信以确认已服用剂量相结合。世卫组织药物敏感结核病最新治疗指南对向结核病患者提供示踪剂(如移动电话短信)或数字药物监测器提出了有条件的建议,证据确定性非常低。
该研究招募了年龄在18岁或以上的基因表达阳性、利福平敏感肺结核患者,他们每天接受固定剂量的联合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药物监测,用于每日给药提醒,每月由卫生保健提供者审查依从性数据,并对依从性差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静默模式监测-测量依从性)。只有评估一些参与者终点数据的独立终点审查委员会被掩盖到研究组分配。患者于12个月和18个月随访(痰固体培养)。在意向治疗人群中分析的主要结局是死亡、随访失败、治疗失败、转向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或治疗开始后18个月结核病复发的综合结果。
病人治疗后主要和次要结局(图源自Lancet Global Health )
该研究在2017年1月26日至2019年4月3日期间,对15257例患者进行了资格评估,3074例患者入组,其中2686例(87%)纳入意向治疗人群。2686例患者中男性1909例(71%),女性777例(29%),中位年龄44岁(IQR 29-58)。治疗开始后18个月,对缺失结果进行多重归因,对照组1388例患者中有239例(16%),干预组1298例患者中有224例(16%)出现主要复合结果事件。干预对主要综合结局的风险无影响(调整后风险比为1.01,95% CI为0.73 - 0.40)。
该研究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数字依从性技术干预措施可以改善药物敏感性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结果,包括结核病复发率。更频繁地审查依从性数据,采用简化的方法识别有依从性问题的患者,并加强对这些患者的支持性管理,可能是改善结核病治疗结果的关键。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lo/article/PIIS2214-109X(23)00068-2/fulltext#tbl2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