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刘国辉/米博斌团队最新研究成果Advanced Materials-神经/血管交互调控凝胶系统全程修复糖尿病创面

2023/5/5 11:40:28  阅读:263 发布者:

2023222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刘国辉教授团队在国际材料科学高水平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32.086)上作为封面论文发表研究成果,创新性设计出神经-血管交互调控凝胶系统全程修复糖尿病创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为第一作者单位,刘国辉教授和米博斌医师(AMM青委)为主要通讯作者,熊元博士后和林泽博士为第一作者。

糖尿病患者皮肤损伤后易形成迁延不愈的慢性创面(如糖尿病足溃疡),是临床上面临的重大治疗难题之一。我国每年的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 DFU)的发生率约为8.1%DFU导致的截肢率约为19.03%,而DFU导致的死亡率则高达14.4%.DFU的治疗压力日益严峻,而目前DFU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来提高DFU的疗效。

刘国辉教授团队既往发现糖尿病创面局部免疫微环境紊乱是DFU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而巨噬细胞的表型极化失衡是该致病型微环境的主要特征(Mil Med Res.2022,9:65)。另外,刘教授团队通过医工交叉合作,研发了多种免疫调控型水凝胶体系用于重塑糖尿病创面免疫微环境,加速创面愈合(Adv. Funct. Mater.2022, 2213066;Small.2022,e2104229; Chem. Eng. J.2021, 132413)。

基于以上研究,与重庆大学冯茜及荷兰格罗宁根大学Mohammad-Ali Shahbazi团队合作,率先提出基于血管-神经交互调控的全称修复策略,并通过调控巨噬细胞重编程,为创面愈合提供一个良好的微环境。该凝胶系统可以高效强化神经-血管细胞间通讯,同时在伤口部位提供促愈型免疫微环境,以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神经修复和血管再生。在止血和炎症阶段,该凝胶系统通过Mg2+的持续释放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募集到创面部位,随后工程化胞外囊泡G-sEVsDM可诱导募集的MSCs成神经分化;同时,G-sEVsDM可通过释放活性小分子DM将巨噬细胞从M1表型重编程为M2表型,提供促愈型免疫微环境。在增殖期,新分化的神经细胞与缓释的Mg2+可协同促进血管再生,恢复创面部位的血液灌注,进而增强神经修复。最终,促愈型的神经修复-血管再生循环在创面处成功建立,全程高效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12300.

刘教授团队一直聚焦于难愈性创面的临床和转化研究,从创面愈合的机制出发,通过医工交叉合作致力于新型高效治疗策略的研发和落地,旨在造福广大患者。2023年刚刚开始,该团队相继在Advanced MaterialsIF: 32.086)、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IF: 34.915)、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 19.924)、ACS NanoIF: 18.027)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团队的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并积极探索相关研究工作的临床转化,在2022年一年获批国家发明专利5项,向最终成功的转化落地迈出坚实的一步。

文章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官网

https://www.whuh.com/info/1055/13166.htm

转自:ISE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