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 期刊动态

《教育家》2022年征稿启事(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2022/7/15 10:45:56  阅读:1623 发布者:
编者按:以下内容由万维书刊网根据期刊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整理发布,仅供投稿参考!

教育家》杂志是《光明日报》主管的教育周刊、中央新闻媒体。传承光明血脉,以刊聚智,兴教强国,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睿智之言、务实之策。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宣传者,更是教育改革的发现者与推动者。编辑部坚持不跟风,做忠实于内容的教育守望者,以传播有力量的思想,影响有追求的师者为己任,逐步形成了因思考,而不同的办刊风格。

教育家影响和改变着教育进程,杂志围绕教育家这一时代教育热词,全面、深入解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家的成长规律与必备素养,深入国内外教育最前沿,倾听睿智的改革声音,记录时代的教育智慧,讲述打动人心的教育故事,为当代教育家群体的成长鼓与呼。

《教育家》始终相信,一本杂志的气质因思考而不同,因我们而不同。

《教育家》面向有关科研院所、校长、老师、学生征稿。

投稿相关事项说明

投稿格式:不同栏目、板块设置了不同投稿邮箱,请根据投稿内容发到相应投稿邮箱。请注明投稿栏目、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并备注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开户行(具体到支行)等稿费接收信息。

投稿内容:下文列出了长期征稿栏目,单篇稿件1500~3200字左右。《教育家》只接受原创投稿,请勿一稿多投,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不予接收。除固定栏目长期征稿,《教育家》杂志及新媒体会不定期开展主题征稿,征稿信息将在光明社教育家微信公众号及《教育家》读者互动群公布。

稿件回复:拟采用的稿件,将在两个星期内回复。如过时未获回复,可自行处理。

稿费:《教育家》杂志及新媒体发表的作者独立署名文章将给予作者稿费。若提供素材、线索或经《教育家》综合整理,则为作者赠送书籍或《教育家》文创大礼包。

投稿栏目如下:

良师成长指南

面向广大教师征集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并邀请一线教师进行解答。教师可将自己的困惑以案例的形式投稿给我们;或针对每一期良师成长指南提出的问题,撰文进行回答。

班主任沙龙

面向班主任群体,以班级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切入,分享班级管理经验、思考;或展现班级文化建设思考、探索与成果。

锐见

针对教育领域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撰文,观点力争有锐气、有深度。

前沿理论

展示国内教育理论研究的新探索、新成果,特别是对实践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认知和求解,力求观点有创见、理论有深度、落地有实效。

云卷云舒

教师或校长的职业生涯感悟、理想追求抒发等文章,或学生的诗歌等作品,以随笔、散文为主。

以上栏目投稿邮箱:gmjyj1@163.com

治理

投稿邮箱:

jiaoyujia2017@163.com

如何推进教育治理变革是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变革以层级管理为主导的一元管理方式,实现依法自主办学的多元共治的结构性转变,以教育治理现代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区域治理:呈现区域教育治理新型关系,减政放权,权限清单制定,放、管、服及职能转变等内容。

学校治理:呈现现代学校组织变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章程建设,家校合作权利边界分析等内容。

幼教话题征集

(投稿邮箱:347068973@qq.com

问教解惑

《教育家》问教解惑栏目深挖专业教育话题,做教师和园长的知心伙伴。针对日常教学领域中出现的困惑,聚焦真问题,我们将邀请一线教师和专家给出解答。我们诚邀一线教师将自己的问题发给编辑部,可以将我们当作树洞诉说,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实名匿名皆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们将整理问题,并邀请专家或者一线园长,为你提出量身定制的建议。

参考案例:

班里正在进行抽线想象画创作,皮皮看着已经做好的想象添画说:我觉得好像大海洋里的两个大贝壳啊!我表示特别喜欢这两只大贝壳,鼓励他继续讲述自己的想象故事。皮皮说:两只贝壳在海洋里被鲨鱼吃掉了!旁边的小朋友们听到后纷纷表示:被吃掉太可怕了!”“好可怜的贝壳……”皮皮想了想,接着说:是的,被吃掉的话真是一个很悲惨的事情。我好奇他在画面上添加的蓝线,便问道:这个上下来回涂的蓝色线条是什么?他说:蓝色的线原来是大鲨鱼,现在又变成了捕鱼网,把鲨鱼捞起来,送到市场卖给了厨师。厨师发现鲨鱼肚子里有个贝壳,觉得太好看了,把贝壳送到博物馆,做成了纪念品,这样就不是悲惨的故事了吧。皮皮创编着自己的故事,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听着。

突然,一位小朋友的声音打破了这种氛围:皮皮,你每次就只会画线条!其他小朋友应和道:皮皮是胡乱涂的!皮皮听完一愣,小声说道:不是的……金老师,你觉得我画得好不好?我轻抚他的后背:嗯!真是个有趣又有故事的蓝色线条!

在绘画观察的过程中,皮皮用语言赋予了绘画超凡的生命意义。蓝色的线条虽然简单但是灵动,让我明确感受到他的情感线索——一个把原本悲惨”的故事变成美好故事的线条。但回到绘画本身,我也经常听到小朋友们对皮皮作品的评价。在这些四五岁孩子的眼里,他的画并不能够获得认可,有时也会让皮皮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不确信,以至于想通过寻求老师的评价来获得认同感。

在教育的真实情境中,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感受,老师往往会用积极、正向的语言给予他鼓励,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创作的热情和创新性思维。但是我内心感到矛盾的是:从幼儿情感表达方面,如果教师遵循幼儿真实想法,他也许可以进行充满想象、自由的表现,但是从常规的美术评价出发,他并没有掌握中班应有的技巧和方法。皮皮画得到底好还是不好呢?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是继续鼓励幼儿保持自我感受、自主发展,还是应该做出绘画方面的引导呢?

教养心语

我们希望您能将日常家庭或者工作中的教养故事分享给我们,如身为教师妈妈的思考与感悟、针对孩子某类教养问题的实践、针对家庭成员关系(二孩、隔代养育)等方面的故事和办法。

读编往来

亲爱的读者,2022年,收到每一期《教育家》杂志,你有怎样的阅读体验?你对杂志中的哪个话题,有自己的话想说?欢迎你将这些思考、感悟发给我们。我们将择优展示,与你进行纸上互动。

成长马拉松

成长没有起跑线,而是一场慢跑,健康成长离不开科学养育的理念和实践。针对当前教育焦虑严重的社会之风,本栏目围绕父母关心的问题,涉及0-6岁幼儿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科学知识,传播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进行相关知识普及。

海外连线

如果你有海外教育教学、调研或生活经验,想说说海外幼儿教育或家庭教育的见闻与思索,欢迎来稿!借海外教育的第三只眼,以慧启智,探索教育规律。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