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编辑部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来稿应有创新;文字流畅,结构合理,立论科学,推理严谨;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包括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
论文如果为涉密项目产出论文,作者须提交所在单位的保密审批意见。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要签订《出版合同》,全体作者应在《出版合同》上签名。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60天内,经外审评阅后确定该文是否录用。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纸质学报出版后,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递送样刊,并上网;届时,不再向作者另付酬。
1 文稿结构、层次标题和首页信息
文稿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首页注释、正文、参考文献。
中文大标题一般不多于24 字。
层次标题采用十进制数字的分级编码(末位数字后,无点号)。例如:一级标题使用1、2、3…… ;二级标题使用1.1、1.2、1.3……。层次标题以下,使用1)、2)、3)…… ;再以下,使用a)、b)、c) ……。
正文的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首页的地脚信息是:
收稿日期 / Received : yyyy-mm-dd。
基金项目 / Supported by : 基金项目类别( 项目编号)。
第一作者 / First author : 姓名(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E-mail :……。
2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不分段,信息具体,须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4 个层次。中文摘要篇幅约250 汉字。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应一一对应。
文稿应有4~8 个按学科层次排序的关键词。
3 英文译文和缩略图
中文文稿的题目、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及非英文的参考文献,还要译成英文。
英文与中文内容要做到“一一对应”。
英文的缩略语,在其首次出现时,要给出全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严格执行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的国家标准。正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
量值与量单位符号之间,应留有空格(1/4 汉字宽度),如:“10mm”应写为“10 mm”。
5 量符号的斜体和正体
量的符号、一般函数符号及其他变量符号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
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使用斜体。
矢量( 向量)、矩阵、张量的符号,使用黑斜体。
除特征量使用斜体以外,多个字母组成的量的符号,使用正体。
使用正体的还有:叙述性文字、国际标准单位(SI)的十进制数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i 或 j、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连加号 Σ、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 等运算符号。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 位留一空格。如:“ π= 3.141 592 6”。
合理地使用SI 十进制倍数词头或10 的幂,使数值范围保持在0.100~999 之间。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
7 插图
插图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字,后见插图。
图像要清晰,注释要完整。为保证清晰度,可用矢量格式存盘的图形,不要用点阵图。为保持文件的可编辑状态,宜用Excel 制作函数图。其标目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的符号之比,例如:“ p/MPa”。
本刊为彩色印刷,欢迎使用彩色插图。
8 表格
表格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字,后见表格。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三线表的第一行作为表头。表头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 “ θ/℃”。
9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表
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正文中指明文献被标引处。原文为非英文的参考文献,要附加英文译文。
前3 位作者的姓名都写,余者写“,等”或“,et al”。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名的姓要全拼,名字缩写,缩写以后,不加缩写点。中国作者的姓全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2 条。
10 稿件的排版
稿件用word 排版,不分栏。
页码在页下部居中。版心宽:40 个五号汉字。
正文字号五号。正文行距固定18 磅( 或倍率1.25倍)。正文和图注的字体:中文用宋体,阿拉伯数字和外文用Times New Roman。
段首空2字起排; 段间距与行间距一样,不要加大。
一级标题用小四号标宋,上加空1/4 行;二级标题用五黑,上加空1/4 行;三级标题用五楷。
图、表的标题用小五黑;表的内容用8 磅宋;图注用7 磅。较大的图、表的宽度≤ 16 cm,较小的图、表的宽度≤ 8 cm。
参考文献示例
[1] 张昆, 冯立群, 余昌钰, 等. 机器人柔性手腕的球面齿轮设计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4, 34(2):1-7.
ZHANG Kun, FENG Liqun, YU Changyu, et al.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of spherical gear transmission used in flexible wrist of robots [J]. J Tsinghua Univ: Sci and Tech, 1994, 34(2): 1-7. (in Chinese)
[2] 郑开青. 通讯系统模拟及软件[D]. 北京: 清华大学,1987.
ZHENG Kaiqing. Simulatio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software [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1987. (in Chinese)
[3] Petrowski A. A clearing procedure as a niching method for genetic algorithms [C]// Proc 3rd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1996: 798-803.
详见《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0 年第1 卷第4 期,第332-334 页。
表1 主要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
类别代码 文献类别 著录格式
M 专著或译著 原作者. 译著名 [M]. 译者名, 译.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C 文集析出 作者名. 题名 [C]// 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J 期刊析出 作者名. 题名 [J]. 刊名, 年, 卷(期) :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D 学位论文 作者名. 题名 [D]. 所在城市: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
P 专利文献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号 [P]. 发布日期.
S 技术标准 发布者.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S].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
S/OL 技术标准* 发布者.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S/OL]. (yyyy-mm-dd), http://……
R 科技报告 作者名. 题名 [R]. 报告代码及编号, 年份.
N 报纸析出 作者名. 题名[N]. 报纸名, 出版年月日( 版次).
* 网络文献:上载时间:“(yyyy-mm-dd).”;下载时间:“ [yyyy-mm-dd].”并在类别代码后,加上“/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