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 期刊动态

《簡牘學研究》文稿技術規範(2018年刊)

2020/2/10 12:47:58  阅读:424 发布者:
编者按:以下内容由万维书刊网根据2018年第1期刊内信息整理发布,仅供投稿参考!

《簡牘學研究》文稿技術規範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適當調整,從《簡牘學研究》第七輯開始執行,敬請同仁垂注。

一、作者投稿,敬請惠寄打印稿或電子稿(WORD+PDF文檔)。文稿務請達到齊(内容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均需完整)、清(整齊清晰)、定(係作者定稿)。

二、本刊采用繁体横排。标题下为作者名,后加括号标注作者单位、城市名、郵編,如:XXX(西北師範大學簡牘學研究所,蘭州730070)。

三、論文正文前需附内容摘要(200—300字)、關鍵詞(3—5個,以分號隔開)。綜述、書評、會訊等不附内容摘要和關鍵詞。

四、文内分節或分層的數字順序依次是:一、二、三、四……;(一)(二)(三)(四)……;1.、2.、3.、4.……;(1)(2)(3)(4)……。二級、四級標題後不加標點,三級標題阿拉伯數字後用“.”。

五、本刊採用頁下注,每頁連續編號,注號採用①②③……數碼形式,標在標點符號(頓號、逗號、句號、引號等)之後。各類引文注釋格式如下:

(一)著作類:[撰寫者時代或國别]作者,譯者或整理者(譯著或古籍整理類):《著作名》卷數,出版社,年份,第X頁。習見古籍如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征引時不出撰寫者時代和作者。

(二)論文類:[國别]作者,譯者(譯文類):《論文名》,《期刊名》年期。

(三)集刊類:[國别]作者,譯者(譯文):《論文名》,編者《集刊名》,出版社,出版年,第x頁。集刊“第X輯”中“X”統一爲阿拉伯數字第X輯”“第X卷”不需加括弧。

(四)凡征引文獻以“參見”“詳見”“并見”等引導,作者直接與論著名連接,不加“:”。如:參見陳夢家《漢簡綴述》,中華書局,1980年,第20頁。

(五)同一文獻再次引用時,仍需完整標出責任者、著作名、出版信息和頁碼。一律不采用”前揭“”前引“”同前注“”同上注“等。

(六)網絡文章,先標注出網鉻名、發表時間,再標注出網址。如:陳偉:《嶽麓書院秦簡“質日”初步研究》,“簡帛”網2012年11月17日,http://www.bsrn.org.cn/show_article.php?id=1755。再次引用時,不需再標出網址,如:陳偉:《嶽麓書院秦簡“質日”初步研究》,“簡帛”網2012年11月17日。

(七)學位論文格式:xx大學博士學位論文,xxxx年。

六、綜述、書評、會訊等所評述的論著,出版信息以括號形式注出,如.裘錫圭《湖北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簡牘考釋》(《文物》1974年第7期)。

七、因突出引文的重要而另立段落者,引文第1行起首空4格,從第2行起,每行之首均空2格。引文的首尾不加引號。引文的注釋號標在引文最後標點之後。

八、系統在默認狀態下不能處理録入的文字,請造字或以圖片形式插入正文。

九、數字的用法

(一)一般性叙述均使用阿拉伯數字。

(二)古籍文獻中的卷數,如“《漢書》卷九七上”“《資治通鑒》卷一〇〇”,使用漢字。

(三)中國朝代的年號及干支紀年使用漢字,其後加括號標出公元年代。如: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建武二十五年(49)秋。

十、標點符號的用法(一)文字間的連接號采用長横“—”,占兩個字符;數字間的連接號采用短横“一”,占一個字符。(二)省略號前、後均不加逗號、句號等標點符號。如《漢書?王莽傳上》:“公卿咸嘆公德……傳曰申包胥不受存楚之報……”(三)連續使用引號或書名號,之間不加頓號,如“案”“劾”,《史記》《漢書》等。

十一、表格形式表格需注明表題,文中含一個以上的表需注明表序號,表中或表後應注明資料來源。

十二、課題、項目資助、鳴謝等以附記形式附正文後。

十三、文末附作者詳細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或學習單位,職稱或學歷,專業領域)。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