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刊内邮箱:jianduxueyanjiu@nwnu.edu.cn
4、出刊日期:半年刊,一年出版两辑。
2025年2月28日星期五
《簡牘學研究》征稿啓事
【2024年01期信息】
《簡膜學研究》創刊於1997年,是國内較早的簡牘(簡帛)學類專業學術集刊,至今已公開出版十一輯。現由西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甘肅簡牘博物館、河西學院河西史地與文化研究中心、蘭州城市學院簡牘研究所聯合主辦。
優質稿件是辦好刊物的根本,《簡牘學研究》衷心希望學界同仁鼎力支持,惠賜與下述内容相關的佳作,并對我們的工作予以批評指導。
1.出土簡牘的整理、考證成果;2.以簡牘爲主要材料,研究中國古代語言文字、制度、歷史、社會、文化、思想的成果;3.代表性的國外簡牘研究成果譯文;4.包括簡牘學理論方法探討、簡牘研究綜述、簡牘研究新書評介、簡牘研究論著索引、簡牘學人專訪在内的簡牘學學術史動態。
惠賜稿件請注意以下事項:
1.本刊注重稿件的原創性、首發性,只接受首發投稿。已在正式出版物和網絡上刊發者,均不視爲首發。
2.來稿應遵守學界公認的學術規範,作者文責自負。
3.來稿格式請按照《〈簡牘學研究〉文稿技術規範》執行。
4.來稿請提交word文本和pdf文本的電子文稿(電子郵件).
5.本刊實行雙向匿名專家審稿制度。稿件中勿出現作者個人信息,請另紙寫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職稱或職務、電話號碼、電子郵件、通訊地址和郵政編碼,以便聯繫。
6.本刊處理來稿期限爲三個月。逾期未接到通知,作者有權對自己的稿件另行安排。
7.來稿一經刊用稿酬從優,并奉送樣刊兩本。
來函請寄:
甘肅省蘭州市安寧東路967號西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魏振龍收
郵編:730070
電子郵件請寄:jianduxueyanjiu@nwnu.edu.cn
《簡牘學研究》文稿技術規範
【2024年01期信息】
《簡牘學研究》文稿技術規範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適當調整,敬請同仁垂注。
一、作者投稿,請惠寄打印稿或電子稿(WORD+PDF文檔)。文稿務請達到齊(内容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均需完整)、清(整齊清晰)、定(係作者定稿)。
二、本刊采用繁體横排。標題下爲作者名,後加括號標注作者單位、城市名、郵編,如:xxx(西北師範大學簡牘研究院,蘭州730070)。
三、論文正文前需附内容摘要(200-300字)、關鍵詞(3—5個,以分號隔開)。綜述、書評、會訊等不附内容摘要和關鍵詞。
四、文内分節或分層的數字順序依次是:一、二、三、四、……;(一)(二)(三)(四)……;1.2.3.4.……;(1)(2)(3)(4)……。二級、四級標題後不加標點,三級標題阿拉伯數字後用'”。
五、本刊采用頁下注,每頁連續編號,注號采用①②③……數碼形式,標在標點符號(頓號、逗號、句號、引號等)之後。各類引文注釋格式如下:(一)著作類:〔撰寫者時代或國别〕作者,譯者或整理者(譯著或古籍整理類):《著作名》卷數,出版社,年份,第x頁。習見古籍如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等,征引時不出撰寫者時代和作者。增訂本、修訂本、書的册序標在書名號内,加括弧。
(二)論文類:〔國别〕作者,譯者(譯文類):《論文名》,《期刊名》年期。
(三)集刊類:〔國别〕作者,譯者(譯文):《論文名》,編者《集刊名》,出版社,出版年,第x頁。集刊“第x輯(卷、期)”中的“X”統一爲阿拉伯數字,“第x輯(卷、期)”標在書名號外,不加括弧(注:以上〔國别〕〔時代〕均用六角括號括注,非方括號)。
(四)凡征引文獻以“參見”“詳見”“并見”等引導,作者直接與論著名連接,不加”。如:參見陳夢家《漢簡綴述》,中華書局,1980年,第20頁。
(五)同一文獻再次引用時,仍需完整標出責任者、著作名、出版信息和頁碼。一律不采用“前揭”“前引”“同前注”“同上注”等。
(六)網絡文章,標注出網絡名、發表時間,再標注出網址。如:陳偉:《嶽麓書院秦簡“質日”初步研究》,“簡帛”網2012年11月17日,htp://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55。再次引用時,不需再標出網址,如:陳偉:《嶽麓書院秦簡“質日”初步研究》,“簡帛”網2012年11月17日。
(七)學位論文格式:xx大學博士學位論文,xxxx年。
六、综述、書評、會訊等所評述的論著,出版信息以括號形式注出,如:裘錫圭《湖北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簡牘考釋》(《文物》1974年第7期)。
七、因突出引文的重要而另立段落者,引文第一行起首空4格,從第2行起,每行之首均空2格。引文的首尾不加引號。引文的注釋號標在引文最後標黏之後。
八、系統在默認狀態下不能處理、録入的文字,請造字或以圖片形式插入正文。
九、數字的用法
(一)一般性叙述均使用阿拉伯數字。
(二)古籍文獻中的卷數,如“《漢書》卷九七上”“《資治通鑑》卷一〇〇”,使用漢字。
(三)中國朝代的年號及干支紀年使用漢字,其後加括號標出公元年代。如: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建武二十五年(49)秋。
十、標點符號的用法
(一)文字間的連接號采用長横“一 ̄”,占兩個字符;數字間的連接號采用短横,占一個字符。
(二)省略號前、後均不加逗號、句號等標點符號。如《漢書?王莽傳上》:“公卿咸嘆公德……傳曰申包胥不受存楚之報……,’
(三)連續使用引號或書名號,之間不加頓號,如“案”“劾”,《史記》《漢書》等。
十一、表格形式
表格需注明表題,文中含一個以上的表需用阿拉伯數字注明表序號,表中或表後應注明資料來源。
十二、課題、項目資助、鳴謝等以附記形式附正文後。
十三、文末附作者詳細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或學習單位,職稱或學歷,專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