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学术资讯

学术资讯

177458条记录

  • 67021.20世纪文化哲学的典型范式及演进趋向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1期P39—P40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摘自《求是学刊》2023年2期,邵贤曼摘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学界对文化哲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学者们就文化哲学基础理论、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西方文化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我们也应看到,近年来国内文化哲学研究在不断走向深化、走入“深水区”的同时,也遭遇到了深层的理论困... [发表时间:2024/1/3 9:17:47]

  • 67022.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就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01顶层设计为本 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 [发表时间:2024/1/3 9:17:11]

  • 67023.卢梭历史叙事中的隐匿时间

    [摘要]:内容提要:卢梭所著两篇论文(《论科学与艺术》及《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围绕着“自然状态转向社会状态”这一命题展开,具有历史叙事性质。前三个叙事中,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流动,交汇在卢梭身处的“当下”,构成《社会契约论》隐匿的时间关联。作者:查少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18世纪法国史,Email:zhashaochen@163.com来源:《国际社... [发表时间:2024/1/3 9:16:38]

  • 67024.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逻辑”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1期P31—P32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原题《彰显价值关怀的历史条件——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逻辑”》,摘自《广东社会科学》2023年4期,王志强摘人的自由和解放的价值关怀之实现,一直是马克思哲学的主题,然而相对发端于1845年一直持续到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时期文本群而言,早期马克思哲学的价值关怀除了人的解放的指向以外,还存在着某种缺陷。这就涉及一个极... [发表时间:2024/1/3 9:16:01]

  • 67025.网络强国建设的辩证思维与多维向度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信息化时代如何认识、运用、发展和治理互联网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对新时代我们党领导网络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更是站在新的时代坐标上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时”与“势”、“分”与“统”、“虚”与“实”、“破”与“立”、“内”与“外”等关系辩证考察的理论自觉,是管网治网的理论谋划与强网强国方法论指... [发表时间:2024/1/3 9:15:28]

  • 67026.水景审美的哲理与诗境

    [摘要]:摘要:海德格尔对待山水景观的态度,关乎“无家园感”与“忘却存在”的本体论哲学思考。与此相关的“隐秘溪流”和“井喻”,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暗含老子的尚水意识。不同的是,从老子标举的“上善若水”说中,可以引申出朴素的能量或行动辩证法。由此联想到孔子的乐水情怀,则可从中归结出人格化的美德象征论。在中国传统中,水景审美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山水诗词和游记的诗化哲理与哲理化诗境中表现突出。根据水景诗境... [发表时间:2024/1/3 9:14:48]

  • 67027.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1期P29—P30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运用的路径探析》,摘自《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3年3期,李潇潇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在于实践和运用,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强... [发表时间:2024/1/3 9:14:04]

  • 67028.观念史的回归:后斯金纳时代思想史方法论的新发展

    [摘要]:内容提要:近年来,书写长时段思想史的主张开始出现,观念史呈现出“回归”的迹象。2020年,《历史哲学杂志》刊登了一期“思想史哲学与概念变化”特刊,从两个方面体现了思想史研究的这一趋势:一是从“意图意涵”到“引申意涵”的转变,二是重建概念连续性的种种尝试。作者:刘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外国史学史。Email:lszxly12@163.com来源:《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发表时间:2024/1/3 9:13:36]

  • 67029.建构中国自主的科学哲学知识体系——基于“科学文化论”研究范式

    [摘要]:摘要:面对西方传统和“另类的”科学哲学的双重困境,中国科学哲学开创了一种既不同于“知识论”又区别于“文化论”的第三种研究范式,即“科学文化论”的研究范式,从而走向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又区别于“另类的”第三种科学哲学,即科学文化哲学。建构科学文化哲学不仅将促使科学哲学中国化,而且将为科学哲学理论和实践作出体系性和原创性的贡献。科学文化哲学的建构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科学哲学知识体系的一种有益尝试。关键词:科... [发表时间:2024/1/3 9:12:49]

  • 67030.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1期P25—P26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23年3期,王志强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人类文明形态创造实践,贡献了典范性、引领性、超越性意义上的人类现代化理论以及新的实践理念、逻辑、模式和道路。自此以后,人类现代化开始告别启蒙现代性之定于一尊、唯我独秀的封闭性、自大性弊端,获得了一个平等博弈、开放对话、智性融通以及交... [发表时间:2024/1/3 9:12:10]

首页<<6700670167026703670467056706>>尾页共17746页 跳页共177458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