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7539.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孟杰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强子-强子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摘要]:编者按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孟杰教授课题组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京都大学和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通过格点量子色动力学(QCD)提取强子-强子相互作用,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证实了LHCb合作组近期发现的首个双粲四夸克态T+cc,并给出其随π介子质量的演化行为。强子是由夸克和胶子组成的色单态粒子(如质子和中子),是构成可见宇宙的基本单元。强子-强子相互作用决定着原... [发表时间:2023/12/21 15:34:01]

  • 7540.北京大学深研院田永鸿团队脉冲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开源框架研究成果在Science子刊发表

    [摘要]:编者按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NeuralNetwork,SNN)被誉为第三代神经网络,使用更低层次的生物神经系统的抽象,既是神经科学中研究大脑原理的基本工具,又因其稀疏计算、事件驱动、超低功耗的特性而备受计算科学的关注。随着深度学习方法的引入,SNN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脉冲深度学习(SpikingDeepLearning)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传统SNN框架更多的关注生物可解释性,致力于构建... [发表时间:2023/12/21 15:33:21]

  • 7534.北京大学生命学院魏文胜课题组与合作者使用LEAPER 2.0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人源化小鼠中实现了高效精准的长时RNA编辑

    [摘要]:RNA碱基编辑作为一项全新的疾病治疗策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ADAR作为一种细胞内源的RNA脱氨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RNA碱基编辑。基于ADAR的RNA编辑利用了细胞翻译机制的一个独特性质,即由于结构相似性,肌苷会被识别为鸟嘌呤。这使得ADAR编辑器能够引入特定位点的、由RNA引导的腺嘌呤到肌苷(A-to-I)的改变,从而打开了广泛的治疗潜力,包括修正致病突变、调节基因表达或改变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发表时间:2023/12/21 15:37:24]

  • 7537.Nature | 北大罗冬根团队发现“一细胞,两递质,两视觉功能”的神经机制

    [摘要]:神经细胞经特殊的连接点——突触联接起来所组成的神经环路是神经系统(脑)的基本功能单元,其细胞间信号的传递通过释放某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来实现,不同的神经细胞释放不同的递质,从而行使不同的功能。视觉最重要的功能是分辨图像(图像视觉),而另一些功能(非图像视觉)虽与图像生成并无直接关联,但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如对昼夜节律的调节等)。尽管研究者们很早就认识到,视觉系统的这两种功能分别通过两类感光细胞来... [发表时间:2023/12/21 15:35:18]

  • 7536.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李长辉团队实现光学回音壁微腔探针的高性能超声探测与光声成像

    [摘要]:编者按2023年10月13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李长辉团队于《Photonics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Whispering-galleryopticalmicroprobeforphotoacousticimaging”的文章(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364/PRJ.495267),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回音壁光学微腔探针超声传感技术,获得了极高的超声探测灵敏度和... [发表时间:2023/12/21 15:35:56]

  • 7538.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叶敏/乔雪团队在芹糖苷类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摘要]:编者按2023年10月20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叶敏/乔雪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InsightsintothemissingapiosylationstepinflavonoidapiosidesbiosynthesisofLeguminosaeplants”的研究论文。芹糖是一种含有叔醇基团的支链戊糖。目前已报道约1200个植... [发表时间:2023/12/21 15:34:38]

  • 7533.北京大学材料学院邹如强团队揭示影响固态电解质结构与性能的潜在机制

    [摘要]:编者按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邹如强教授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题为“Boostinglithiumionconductivityofantiperovskitesolidelectrolytebypotassiumionssubstitutionforcationcluster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在反式钙钛矿固态电解质结构中引入钾... [发表时间:2023/12/21 15:38:00]

  • 7532.北京大学工学院杨越课题组提出流体力学量子计算新方法

    [摘要]:编者按湍流作为世纪科学难题,存在跨越多个数量级的时空尺度耦合作用,使得面向空天应用等工程问题的湍流直接数值模拟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作为潜在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在某些特定问题上的计算效率远高于经典计算方法,将量子计算用于流体力学模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控制流体运动的Navier-Stokes(NS)方程具有强非线性与耗散性,使得在量子计算机上模拟流体运动这一经典力学问题具有本质困难。北京... [发表时间:2023/12/21 15:38:37]

  • 7535.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王兴军、彭超、舒浩文团队研制出110GHz纯硅调制器

    [摘要]:编者按近期,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王兴军教授、彭超教授、舒浩文研究员联合团队在超高速纯硅调制器方面取得创纪录突破,实现了全球首个电光带宽达110GHz的纯硅调制器,是2004年Intel在Nature报道第一个1GHz硅调制器后,国际上第一次把纯硅调制器的带宽提高到100GHz以上。该纯硅调制器同时具有超高带宽、超小尺寸、超大通带及CMOS工艺兼容等优势,满足了未来超高速应用场景对超高速率、高集成度、多... [发表时间:2023/12/21 15:36:31]

  • 7531.Nature | 生命学院张哲课题组与合作者共同揭示囊泡单胺转运蛋白VMAT2的药物抑制及底物转运机制

    [摘要]:单胺类化合物,如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组胺,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负责调控多种生理和认知功能,如运动、睡眠、奖赏和情绪等。单胺环路功能异常会引起抑郁症、帕金森氏症和舞蹈症等精神类或神经退行性疾病。囊泡单胺转运蛋白(vesicularmonoaminetransporters,VMATs)将突触前神经元合成的单胺类化合物转运进分泌囊泡,这是单胺类神经递质向突触间隙有效释放... [发表时间:2023/12/21 15:39:10]

首页<<751752753754755756757>>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