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7514.Nature | BIOPIC 曹云龙课题组揭示新冠病毒免疫印记重塑机制

    [摘要]: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持续出现,凸显了更新新冠疫苗组分的必要性。然而,原始株疫苗接种引起的免疫印记会削弱变异株感染或更新后疫苗接种所产生的抗体反应。因此,探索能够减轻或重塑新冠病毒原始株免疫印记的疫苗接种策略十分重要。2023年11月22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昌平实验室曹云龙课题组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RepeatedOmicronexposures... [发表时间:2023/12/21 15:51:40]

  • 7512.Science | 移花接木——生命学院李毓龙实验室设计通用型嫁接策略开发神经肽探针工具包

    [摘要]:编者按人体中有上百种神经肽,它们在调节新陈代谢、疼痛感知、睡眠与昼夜节律、情绪和学习等多种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神经肽信号传导的异常与许多疾病有关,如失眠、糖尿病和抑郁症。为了深入了解神经肽在生理条件和疾病中的功能,开发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神经肽检测技术至关重要。此外,建立一个兼具高效和普适性的神经肽探针开发平台,可以极大地助力更多神经肽探针的开发。2023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李毓龙教授实验... [发表时间:2023/12/21 15:57:08]

  • 7519.北京大学生命学院李程课题组发表基于机器学习的单细胞年龄预测方法SCALE

    [摘要]:编者按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们迫切希望深入了解衰老机制以及发展抗衰老的新方法。以往的衰老研究主要采用生物的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Age)代表个体衰老程度。但是,即使在年龄相仿的一群人中,一些人外表更年轻也更有活力,这意味着个体的实足年龄并不能代表其真实衰老情况,即生物学年龄(BiologicalAge)。另外,实足... [发表时间:2023/12/21 15:48:10]

  • 7518.北京大学工学院宋洁课题组、何冠楠课题组在可再生能源多时空尺度不确定性数据分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摘要]:编者按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国际上已有研究广泛探索地区风光资源发电潜力,并构建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数据集,然而,可再生能源天然的不确定性将为未来低碳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重大挑战,是新型能源体系运行规划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鲜有研究揭示可再生能源多尺度随机特性的时空分布规律。2023年9月4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宋洁教授、何冠楠助理教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 [发表时间:2023/12/21 15:48:46]

  • 7520.北京大学城环学院王志恒课题组揭示被子植物花对称性的时空格局

    [摘要]:编者按近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宏观生态学王志恒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Advances在线发表了题为“Globaldistributionandevolutionarytransitionsoffloralsymmetryinangiosperm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讨了被子植物花对称性的时空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强调了气候变化对被子植物花部特征的重要影响。有性繁育系统是被子植物宏观进... [发表时间:2023/12/21 15:47:15]

  • 7516.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李东锋课题组揭示气候变化下冰冻圈河流水沙输移季节性变化新机制

    [摘要]:气候变化和冰冻圈退化对冰冻圈河流的水沙通量影响显著。河流水沙通量的季节性变化直接影响其内的生源物质等的输移过程,从而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及下游地区的水-能源-粮食系统的安全。然而,受限于长时间-高精度的水文观测数据的匮乏,加之冰冻圈流域复杂的水文地貌过程,目前对气候变化下冰冻圈河流水沙输移的季节性变化机制尚不明确,难以为制定冰冻圈河流气候变化适应对策以及流域可持续管理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近日,... [发表时间:2023/12/21 15:50:01]

  • 7511.北京大学生命学院高歌课题组提出跨平台、多模态空间组学比对与整合方法

    [摘要]:编者按生命是细胞有序排列构成的整体。单个细胞在脱离生命体后难以独立发挥功能。因此需要联合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和空间位置来全面理解细胞功能。迅速发展的空间组学技术极大便利了在空间水平、单细胞精度上研究细胞功能以及组织中多细胞调控过程。特别的,对于不同空间组学切片之间的对齐和比较有助于揭示时间、疾病等变化过程中细胞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解析背后的生物学机制。然而,目前的主流计算方法仍主要关注同质切片(如同一... [发表时间:2023/12/21 15:57:51]

  • 7515.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朱戎课题组打破共轭高分子中连续双键数记录

    [摘要]:编者按sp杂化碳链在基态下存在“多炔”和“累积多烯”两种形式(图1a),其中炔基共轭高分子已经得到深入研究,而累积多烯型却鲜有报道。后者不仅被预测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质,还有望作为模型分子用于研究“卡拜”。然而,受限于其高度不稳定性和低溶解度,人们至今最多仅合成了含有三个累积双键的共轭高分子(图1b)。如何将更长的累积烯烃引入共轭聚合物骨架,仍是悬而未决的挑战。朱戎课题组致力于发展基于累积多烯的新型高... [发表时间:2023/12/21 15:51:02]

  • 7517.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健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拓扑笼目磁体/金属异质结界面处发现超导态

    [摘要]:编者按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拓扑笼目磁体TbMn6Sn6/非超导金属异质结界面处发现了超导态。该工作以《拓扑笼目磁体/金属异质结构中发现超导性》(“Emergentsuperconductivityintopological-kagome-magnet/metalheterostructures”)为题,于2023年11月2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 [发表时间:2023/12/21 15:49:24]

  • 7513.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健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无限层镍氧化物超导薄膜中发现旋转对称性破缺的非常规超导态

    [摘要]:编者按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课题组与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乔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刘易副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张广铭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杨义峰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鹏教授等合作,在无限层结构的镍氧化物超导体Nd0.8Sr0.2NiO2薄膜中观测到了旋转对称性破缺的非常规超导态。实验研究发现,随着外加平行磁场的增大,Nd0.8Sr0.2NiO2薄膜的面内磁阻发生了从各向... [发表时间:2023/12/21 15:56:34]

首页<<749750751752753754755>>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