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7304.葡萄渣对草食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摘要]:葡萄渣是葡萄酒生产的主要废弃物。葡萄渣由种子、果皮和茎等组成,约占葡萄总质量的20~25%。葡萄渣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可作为动物的饲料原料,既可减少饲养成本又能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动物的胃肠道中寄居着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在宿主消化代谢、信号传递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受食物营养的直接调节,被认为是动物的“第二基因组”。剖析葡萄渣在塑造羊的胃肠道微生物群和功能中的作用机制,对研究... [发表时间:2023/12/26 15:43:11]

  • 7302.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动物宿主-寄生虫联系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摘要]: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改变环境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重大威胁。寄生虫构成了已知生物多样性的一半以上,通过影响宿主的行为、表现和物种形成等,发挥重要生态调节功能。土壤中存在大量以后生动物为宿主的寄生虫,特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的顶复门(Apicomplexa)。有研究发现人类用地普遍造成土壤后生动物多样性的下降,这可能直接导致寄生虫多样性丧失。然而,目前关于土壤后生动物寄生虫的认识尚不清楚,特... [发表时间:2023/12/26 15:44:34]

  • 7310.科学家发现5.35亿年前最早的翻吻肌肉化石

    [摘要]:小时候驱除体内蛔虫的宝塔糖曾风靡一时,多年前一部名为《铁线虫入侵》的科幻电影令人毛骨悚然……蛔虫、铁线虫、鳃曳虫等都是环神经动物,这类动物因为有可外翻的吻部,又名翻吻动物。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古所)带领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我国陕南地区约5.35亿年前的磷酸盐化特异保存化石开展研究,发现一种类似“五环”结构的标本可能是环神经动物翻吻部位的肌肉组织,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翻吻... [发表时间:2023/12/26 15:40:06]

  • 7301.早白垩世放射虫动物群研究获进展

    [摘要]:东冈瓦纳大陆主要由印度、南极洲、澳大利亚和其他一些微大陆组成,在中侏罗世与非洲大陆分离。早白垩世1.32亿年前,随着澳大利亚西北处新的洋中脊扩张,印度大陆从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向北漂移,在晚白垩世时期到达热带-亚热带区域(30°S-30°N),最终在新生代早期与欧亚大陆碰撞,这一过程直接影响全球古地理、古洋流、古生态和古气候。科学家将印度大陆北缘消失的岩石圈称为“大印度”。利用构造变形定量恢复的“大... [发表时间:2023/12/26 15:45:09]

  • 7306.研究揭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树种呈现一致的年内生长动态和气候响应模式

    [摘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但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年际波动和极端气候的影响。要探讨气候变化对亚热带森林生产力和碳汇功能及维持的影响,需要在不同时间尺度研究树木径向生长对环境条件的响应。在年际尺度,通过树木年轮分析已在全球不同地区开展了大量的树木生长与气候响应研究,但年轮分析只能反映树木年际生长情况而无法提供年内的生长信息。高精度树木生长仪可在分钟和微米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连续监... [发表时间:2023/12/26 15:42:13]

  • 7307.研究揭示人类基因组中的“年轻化”基因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发正成为健康挑战。延缓衰老以及增强衰老组织活力和功能维持,进而促进老年健康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细胞衰老(cellularsenescence)是器官衰老乃至机体功能退行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驱动力,为老年慢病提供了机制框架和干预思路。如何延缓甚至逆转细胞衰老,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细胞更生(cellularrejuvenation)是指通过干预手... [发表时间:2023/12/26 15:41:41]

  • 7305.科学家发展出废弃聚酯高效降解新方法

    [摘要]:塑料分子本身结构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可能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难以被分解。因此,探索和剖析塑料高效降解新方法颇为重要。聚酯是一类重要的塑料,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较为常见。目前,聚酯的降解条件苛刻、效率不高,亟需发展一种条件温和且高效实用的降解新方法。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有机储氢与催化团队提出酯交换/氢化接力的新策略,并使用自主设计的基于喹哪啶骨架的新型三齿钳形钌络合物,发... [发表时间:2023/12/26 15:42:43]

  • 7303.“墨子号”之后,中国空间量子科学往哪走?

    [摘要]:“低轨量子密钥卫星组网、中高轨量子科学实验平台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10月15日,在第三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说。2016年8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期支持下,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墨子号”运行期间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系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首次实现了洲际量子通信。在我国成功研制“墨子... [发表时间:2023/12/26 15:44:09]

  • 7309.大口径衍射透镜标定方面研究获进展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作者上海光机所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针对大口径衍射透镜提出了一种单次曝光的干涉标定方法,为大口径衍射透镜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研究成果以Absolutemeasurementoffocusingpropertiesofalarge-aperturediffractivelens为题,发表在《光学快报》(Optics... [发表时间:2023/12/26 15:40:44]

  • 7308.研究揭示人脑中注意对神经活动共变性的调节机制

    [摘要]:大脑如何提升信息编码效率?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除了增强神经反应强度和稳定性,神经系统内提升编码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调节不同神经元之间的活动共变性。较多认知机制如注意机制,利用这条途径增强认知系统感知觉敏感度。人类视觉皮层是复杂的多级神经系统。注意是如何调节不同脑区内部的神经活动共变性以及调节信号是如何在脑区之间传递与协调?为回答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研究... [发表时间:2023/12/26 15:41:09]

首页<<728729730731732733734>>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