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7205.姜飞|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传播视角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全球传媒学刊,作者姜飞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3年第4期“国际传播”专栏。作者姜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院长。概要【摘 要】信息传播新技术推动着传统媒体大众传播模式向新兴社交平台化传播范式转型;信息产量的增加和传递速率的提高,带来社会知识和信息储备量、质的改变,推动社会认知结构的改变。综合作用下带来自然资源主导的自然景观社会、资本主导的政治经济社会、传播主导... [发表时间:2023/12/26 17:18:05]

  • 7209.连水兴、柴云超丨媒介时间:概念缘起、结构特征与社会嵌入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青年记者杂志,作者连水兴柴云超导 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媒介的全面扩张,传统的时间体系面临危机,媒介逻辑逐渐主导社会时间进程,媒介时间则成为继自然时间、机械时间之后的时间形态。“时间是什么?没人问我,我很清楚;一旦问起,我便茫然”[1],面对时间这样一个宏大抽象却又只道寻常的事物,奥古斯丁的话形象地阐明了人们对其本质的困惑。回溯西方思想史,不断有哲学家试图定义时间、追问时间。... [发表时间:2023/12/26 17:13:23]

  • 7208.洪长晖、顾杨丽丨媒介化社会视角下的技术与时间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青年记者杂志,作者洪长晖顾杨丽导 读加速社会的到来,推动了时间感知和运行逻辑的改变,并直接影响了内容的生产与消费。技术与时间问题,几乎与人类文明共发展。而在这一问题上影响最为广泛的莫过于贝尔纳·斯蒂格勒的《技术与时间》三部曲,作为德里达的高足,斯蒂格勒是从“技术”的角度,尤其是工业化社会的技术演进角度来看时间和存在。斯蒂格勒显然沿着海德格尔的思路展开,并实现了实质性的超越,按照王庆节... [发表时间:2023/12/26 17:14:15]

  • 7201.黄剑波、梅汝阳 | 舆论支配与三重社会图景:涂尔干对卢梭社会学说的再造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社会CJS,作者黄剑波梅汝阳“西方社会理论与社会政策”专题舆论支配与三重社会图景:涂尔干对卢梭社会学说的再造黄剑波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梅汝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原文刊于《社会》2023年第4期摘要:舆论支配既是卢梭阐释社会状态的关键,也是涂尔干分析社会事实的重要参照物。借助舆论议题,涂尔干在改造自身解释系统的同时再造了卢梭的社会学说。卢梭认为,舆论是社会堕落的根源,需经由立法者的引导... [发表时间:2023/12/26 17:22:42]

  • 7203.周葆华等|数字时代的计算舆论研究:主题、理论与方法的进展与前瞻——基于2000-2020年代表性传播学国际期刊的分析

    [摘要]:作者简介周葆华,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家发展与智能治理综合实验室研究员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连昕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张思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杨天铸,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摘 要:大数据深刻影响了数字时代的舆论研究,其突出表现是计算舆论研究的兴起。本文选择2000-2020年12本代表性SSCI... [发表时间:2023/12/26 17:20:20]

  • 7204.马卫星| 人脑创新机制与艺术的互动关联性研究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马美研究,作者马卫星人脑创新机制与艺术的互动关联性研究马卫星    哈尔滨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26卷第1期【内容摘要】大脑是人类受外部环境刺激与内部自身生理机制共同影响的复杂产物。人脑的形成并非完全由劳动创造所决定,人脑更不是绝对的进化产物。人们对于艺术的感知觉源于身体对外部刺激的生理反应,也深受脑—神经—感官系统的内部整体机制的影响。感官对于艺术信息的接收具有主观能动性... [发表时间:2023/12/26 17:19:08]

  • 7207.张磊 | 智能媒介研究的六个关键词

    [摘要]:2023年9月18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张磊教授应邀来访,发表讲座“智能媒介研究的六个关键词”,讲座通过对六个关键词的来源、词义、发展、现实意义进行剖析,展现张磊教授对智能媒介研究方向的新思考。讲座由中心副主任肖珺教授主持,中心主任单波教授、特聘研究员彭增军教授、研究员吴世文教授等40余位师生参与讲座。张磊教授首先表明,自己希望通过关键概念的阐发,为智能媒介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石。理论关键词肯定不止... [发表时间:2023/12/26 17:15:04]

  • 7202.张涛甫、姜华|依附与重构:试论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设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新闻与传播研究,作者张涛甫、姜华作者简介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姜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暨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研究员正文Artical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产物,也是改造世界的前提。人类社会正是借助知识的积累不断向前演进的。人类社会的知识发展进路,并非整齐划一、同步展开。从本源上看,中西知识传统是分殊的,二者发问的起始点即有很大差异:“中国思想的出发点是‘事’”,‘事”是“实体之... [发表时间:2023/12/26 17:21:21]

  • 7206.刘雨婷 | 社会学视域下的五种数字观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杂志,作者刘雨婷刘雨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三角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社会学视域下的五种数字观来源|《社会学研究》2023年第4期作者|刘雨婷责任编辑|向静林“数字”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但其所指是模糊和混乱的,其意义维度局限于技术条件和工具。本文区分了五种数字观:技术数字、价值数字、行动数字、文化数字和规范数字,对“数字”的内涵进行了社会学解读。“... [发表时间:2023/12/26 17:16:00]

  • 7210.叶欣、吴飞丨媒介技术对个体时间感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青年记者杂志,作者叶欣吴飞导 读本研究详细阐释了时间感知对个体的思考、决策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而媒介如社交媒体、虚拟现实和AI聊天机器人等也对时间感知产生了显著影响。时间感知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互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感知时间的流逝,人们能够计划未来、评估经历,并据此理解时间的概念。时间感知不仅影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过程,还对行为调节、决策制定和生活满意度产生深远影响。时间感知... [发表时间:2023/12/26 17:12:12]

首页<<718719720721722723724>>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