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7198.邵思源 | 声像蒙太奇与法国电影理论中的感知问题——以麦茨、德勒兹、朗西埃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马美研究,作者邵思源[内容摘要]梅洛-庞蒂首次在现象学的视域中对电影感知问题进行了考察,基于声像蒙太奇与知觉的同构关系,建立了“电影-知觉”这一电影感知范式。在此视域中,电影的感知结构从单一的视觉经验扩展至综合的联觉体验,粘连着被理性宰治之前,世界原初样貌的感性。作为一种审美的完形形式,声像蒙太奇能够“调配”电影感知,进而作用于观众的情感建构。电影感知在电影符号学、电影-哲学以及政治... [发表时间:2023/12/26 17:25:38]

  • 7200.秦四清 | 没有真问题,再多课题也出不了真学问

    [摘要]:秦四清(1964年2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创新难,原创更难,难于上青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者缺乏对“真问题”的发现能力和凝练能力。创新的本质,是通过新的思路、新的途径、新的范式攻克悬而未决的科技难题,为人类社会发展赋能,而找到真问题是做出创新的必要条件。从历届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来看,其无一例外地重视真科学问题的寻找、分析和思考。获得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便是典型... [发表时间:2023/12/26 17:23:29]

  • 7192.什么叫meta-analysis(荟萃分析)?

    [摘要]:概念Meta-analysis是指对研究的研究,往往用于比较和综合针对同一科学问题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方法,其结论是否有意义取决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常用于系统综述中的定量合并分析。meta-analysis也可以翻译为元分析、后设分析、整合分析、荟萃分析等。最常用的翻译是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是用统计的概念与方法,去收集、整理与分析之前学者专家针对某个主题所做的众多实证研究,希望能够找出该... [发表时间:2023/12/26 17:32:43]

  • 7193.周丹 | 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话语表述与内涵构建——基于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符号学研究

    [摘要]:编者按:本期文章基于皮尔斯理论的当代符号学观点出发,通过对代表性个案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读物在符号意义表述中存在忽视接受者文化主体意识、亟待构建核心内涵体系等普遍性问题。鉴于此,文章认为,对于跨文化传播而言,符号学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认识基础,面向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中国文化读物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媒介,是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整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汉语国际教... [发表时间:2023/12/26 17:31:42]

  • 7191.反思社会学中的知识生产:对概念、方法论以及制度的批判性分析

    [摘要]:反思社会学中的知识生产:对概念、方法论以及制度的批判编辑荐语:以针对有色人种的研究为依据,本文对当代主流社会学中显露的殖民主义影响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并为其去殖民化进程提出了建议。我们可以从本文中看到作者对社会学症结的诊断、对反殖民主义的态度以及对如何开展具体去殖民化工作的描述。因此,这将是一篇值得参考并引发深思的文章。摘要:本文对现今支配社会学想象的欧洲中心主义知识形成及其对“他者”的分析进行了批... [发表时间:2023/12/26 17:33:59]

  • 7194.谢霄男:中华传统文化的界定、内核及价值

    [摘要]:文章来源:《新疆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作者简介:谢霄男,法学博士,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研究员。内容提要:文章从“什么不是文化”推导出“什么是文化”、从与现代文化的关联中讲清楚怎样认识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创造的主体与内容层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界定;认为文化的内核是思想,传统文化的内核是经过历史沉淀、具有民族特色... [发表时间:2023/12/26 17:30:35]

  • 7199.王辰瑶│数字时代新闻真实实践理论初探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出版,作者王辰瑶摘要在学者们已经指出从实践出发探讨新闻真实问题的方向上,尝试对新闻真实实践理论进行探索。结合对数字时代信息环境和社会科学领域实践理论的分析,文章提出,新闻真实实践是“制度化新闻业”的多元行动者在不同信息环境中进行的,被时间性和事实性约束的,履行新闻业公开、真实叙述现实世界之责任的综合行动。新闻真实实践理论是支撑数字时代的新闻系统持续运行下去的认知机制,并在新闻判断... [发表时间:2023/12/26 17:24:51]

  • 7197.周庆安、朱虹旭 | 难以想象的共同体:全球数字空间的身份认同重构

    [摘要]:作者:周庆安,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闽江学者讲座教授,教育部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教指委委员。研究方向包括国际传播、公共外交,政治传播。原文刊载于《新闻与写作》2023年第6期,作者周庆安、朱虹旭摘要  数字空间的兴起冲击了传统身份认同理论,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分化出传统身份认同和数字身份认同的冲突性... [发表时间:2023/12/26 17:26:28]

  • 7195.王润泽等│数字时代新闻价值的解构与重构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出版,作者王润泽李佳佳摘要“新闻价值”理念传入中国后,在适应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中,创造性地理解和发展出了中国化的新闻价值规范。在数字时代,新闻业由“固态化”向“液态化”转向,近期的人工智能现象级产品AIGC更让机器成为了独立的传播者,传统的新闻规范受到多种因素冲击,因此,新闻价值需要从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甚至更具想象空间的应用场景等多重维度重塑建构,形成一种新的新闻选择专... [发表时间:2023/12/26 17:30:04]

  • 7196.格雷厄姆·默多克 | 媒介物质性——机器的道德经济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全球传媒学刊,作者格雷厄姆·默多克INFO//原标题媒介物质性:机器的道德经济//作者格雷厄姆·默多克:英国拉夫堡大学社会科学系文化与经济教授。//翻译刘宣伯、芮钰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校译曹书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摘 要构成数字通信环境的机器,其基础设施和组件建立在一系列资源的基础上,这些资源通过生产、维护和处置的链条转化为人工制品/人造物(ar... [发表时间:2023/12/26 17:27:35]

首页<<717718719720721722723>>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